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达到了古代世界法律发展的顶峰.可以说如果没有罗马法,就没有现代民法.罗马法为中世纪后期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原则和科学概念,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配合法学专业本科生民法教学改革,促进民法课程的建设,应对罗马法教学进行改革,强化民法学教学与罗马法学教学的相互配合和促进.为此,不仅应对罗马法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定位,其目标在于使学生了解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的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现代民法理论,而且应以此为指导,对罗马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性质、开课时间以及课时量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与诚实信用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诚实信用原则产生于古代罗马法,现已成为各国民法领域的一项普遍指导性法律原则。实践证明,诚实信用原则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需要诚实信用原则作指导。为此,必须贯彻诚实信用原则,重塑市场经济主体诚实信用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4.
罗马法将浪费人列寿保佐的对象之一,受其影响,现代欧陆各国建立了禁治产人制度,以限制浪费人的行为能力。我国民法亦应效仿罗马法和欧陆各国的作法,将浪费人纳入被监护人范畴。  相似文献   

5.
罗马法以其契约制度而闻名,近代民法以其法律行为制度而称著。但两者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法律行为是在罗马法契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方面,近代法学家抽象概括罗马契约制度,赋予法律行为制度现代性的特点;另一方面,罗马法契约中的私法自治原则和设权性特征也为法律行为制度所继承。两种制度都是当时私法体系的核心;都体现出对个人自由、私法自治的保护;都是商品经济和资本社会的产物;都为各自时代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民法在世界各国的法律体系中都居于重要的位置。我国民法却不能很好地为民事生活服务。因此,我们应从民法的发展历程探析我国现行民法的缺陷,希望能够服务于民法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政治生活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中心,相应地,政治权力安排影响社会各领域,罗马法律人格制度的构造亦不例外。罗马法中法律人格制度的构造是由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政治结构决定的,这种制度并非来源于个人的伦理尊严,而是家庭的政治地位。与现代民法中的个人属性不同,罗马法中的人格具有团体属性。  相似文献   

8.
优先权是私法上一项古老的“特权”制度,它体现了国家的立法政策,承载着法律对实质平等、公平与正义的不懈追求理念。现代社会,大陆法系各国均在民事立法中延续和发展了罗马法上的优先权制度,本文重点分析了日本法上的优先权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罗马法的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后世民法法典编纂的楷模,它建立在高度的理性基础上。罗马法的理性在于注重求实精神,崇尚理性抽象;在于衡平性的创法,使法律与时俱进;在于重视罗马法学家及其理论化的法学思想。高度的理性使得罗马法不断丰富、完善,富有生机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占有是一项古老的民法制度,也是现代民法物权体系中一项特殊的、重要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迄今未对“占有”加以规定。为了完善中国民法典,必须规定相关的占有制度。笔认为,通过追溯占有的起源,探求占有的发展,演进,明确占有的本质和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希伯来法作为古代东方法中较有影响的一支法律体系,颇为现代人所忽视。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和教义要求,希伯来法中对民事活动相近条款的规定则更为清晰,其民事权利义务更为公正,民法精神也更为凸显。在所有权、担保物权、债等一系列规定中,都体现了民事活动中诚实、公平、平等的基本思想。希伯来法对民法的基本精神及某些法律部门、法律制度的形成有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受到日本学者目前关于法律体系构造理论研究的启发,从历史和法律角度对经济法在国际上的产生和演变加以阐发,认为作为公私法融合的经济法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的产物,是对民法的溢出与衔接,并非行政法发生分化才得以成立,对经济法与商法的关系从学理上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
民事赔偿责任优先规则最早规定于1993年公司法中,相继有9部部门立法规定了民事赔偿责任优先规则,这些部门立法主要集中在商事法律和侵权类法律之中。通过对法律条文和立法目的等的理解,归纳总结出民事赔偿责任优先规则的适用条件。同时,也通过不同法律条文规定的差异,指出该规则在适用时存在的一些困惑,也解决了法律适用中存在的争议。  相似文献   

14.
论契约性民间法的向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约性民间法作为市民社会的基础性规范,是隐含于市民社会经济生活背后的“法”的现实表现形式,它不仅是市民社会整合手段的操作机制,而且推动西方社会逐步走向文明与法治,契约性民间法与市民社会的法治向度具有深层逻辑关联。对于正在置身于法治建设进程的中国,研究并揭示民间法对于市民社会进而法治的建设性向度,认为促进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契约式沟通”,乃是构建中国市民社会进而法治框架的根本之举。  相似文献   

15.
尽管要物合同源自罗马法,并为近代部分大陆法系国家民法所继受,成为实证法上合同的一个类别,然而,传统要物合同中的各合同有着不一样的社会与经济功能;从技术结构而言,各合同中的“交付”也各自产生不同效力;将如此不同的各种合同以“交付”作为连结点凑合成一个类别其实并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当明确否定要物合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民事主体的条件的基础上 ,从各国立法趋势和我国《合伙企业法》的相关规定对《民法通则》规定的新发展入手 ,分析了合伙企业的独特特征 ,认为我国未来的民事立法应赋予合伙企业以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功利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在西方学术界占有崇高的地位。利用功利主义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可以为民法总论的研究提供两个新的思路:一方面。有利于对民法基本问题,如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性质、民法的基本原则等的解析。另一方面,有利于对法律行为、权利行使和时效问题的解析。当然。功利主义虽然是民事立法与司法中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但它始终不能代替具体的民法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8.
迁徙自由与市民社会--兼评我国对迁徙自由权立法的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徙自由是现代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长期以来,我国除了在个别历史阶段,法律对迁徙自由基本上采取了限制的态度。这与我国的经济体制及市民社会的缺失有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市民社会的发育,要求迁徙自由入宪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在宪法上承认迁徙自由与现实中完全实现迁徙自由是有区别的。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的转变不是一时就能实现的。迁徙自由的实现有赖于相关制度的完善及市场经济的成熟。基于目前的情况,我国现行宪法中没有规定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项古老的民事法律制度,取得时效制度由来已久。它起源于古罗马法,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纳,该制度的优越性不言而喻。我国由于受苏联思想观念和立法技术的影响颇深。只采用了单一的时效制度,并未规定取得时效制度。现已颁行的《物权法》依旧没有关于该制度的规定。学界关于我国是否有必要构建该制度的争论经久不衰。但经济、道德和法律等因素决定我国有构建取得时效制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各国都有自己的法人分类理论和制度。我国由《民法通则》确立的法人分类制度并不完全科学,几部民法典草案分别对此进行了部分修正,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原有法人分类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超越现有的分类模式,借鉴大陆法系传统民法立法经验,同时立足我国实践,改采真正体现民法性质的法人分类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