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岁的小S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课上总是瞪着迷茫的眼睛,不知在想什么,一打下课铃他立刻就精神十足,一提作业就头疼。从他的父母处得知,他是家里的惟一的男孩,小时候很受宠爱。上学后,父母认为该严格管理了,于是孩子一犯错误,父母就是拳打脚踢,很少讲道理,更谈不上与孩子一起分析学习上的问题了。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相似文献   

2.
姚蓓喜 《家庭教育》2005,(1B):54-54
1岁的宝宝不会走路,父母会很担心:这孩子什么地方有毛病呀?但是如果这个孩子1岁还不会爬,家长却不会担心,只要孩子会坐、会站、会行走就可以了,不会爬对孩子没有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家教指南》2006,(10):38-39
中国家庭教育网报道,有的父母以为宝宝才1岁半就会背10首唐诗,长大后语文成绩就一定很好。2岁宝宝能从1数到100,长大后就会成为数学家!于是,就大幅度地向孩子灌输知识。其实,这些家长已经犯了宝宝智力开发的禁忌,这种最大限度地开发宝宝智力,是在扼杀他将来对学习的兴趣。父母们应该知道:3岁之前的孩子,其大多数能力的发展处于人一生中发展最快的敏感期,父母给的信号刺激越多,孩子相应能力的挖掘就越多,所以父母的确应该在这个时期抓紧对宝宝的智力开发。但父母应该从婴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年龄特征出发进行教育,采用的内容和手段可“略为提前”一点,千万不要忽略他们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健康,拔苗助长。  相似文献   

4.
1岁的宝宝不会走路,父母会很担心:这孩子什么地方有毛病呀?但是如果这个孩子1岁还不会爬,家长却不会担心,只要孩子会坐、会站、会行走就可以了,不会爬对孩子没有多大关系。 6个月~8个月的宝宝对爬特别感兴趣,但不少家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有人曾经对一些家长做过一个调查,看他们是不是经常为自己的孩子念故事书听。他发现,在孩子3岁之前,有20%左右的父母每个星期只给孩子念一次书,另外25%的父母呢,每周给孩子念两三次书,只有不到50%的父母在孩子两岁以后才每天给孩子念一次故事书。人们通常以为,孩子看书识字是上学以后要学的东西,可以等孩子长大后再教。所以,很多年轻父母不太重视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念书听。平常在家里,孩子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玩具,很少接触图书。这些家长大概没有意识到,虽然孩子可能要等到上学以后才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但很多基本功却是在他出生后就开始打基础了。比如看书吧,对我们成人来说似乎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只要认识字就会看书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看书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正与这班孩子相处快有两个年头了,我与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某天发现哪个孩子忘带作业本,我不会大发雷霆,而会让他下午带来;如果有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我也不会瞪大眼睛斥责他,而会严肃地告诉他补作业,别人玩耍的时间,他不能玩了……小丁是一个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父母离婚后,这个孩子跟着母亲生活。母亲由于忙于生计,把她放在食宿班寄宿,很少过问她的学习。一个聪明的孩子就这样被放  相似文献   

7.
创造一种“听的气氛”。让十几岁的孩子坐下来谈,很不自然。要创造一种自然氛围和孩子们保留特定的时间,晚饭是分享家庭时光的重要机会,但往往被忽略。父母对孩子每晚所讲的内容很感兴趣,孩子就会觉得有种被尊敬的感受。学习“平行交谈”的艺术。当你在忙时,留意一下孩子在干什么,并与之讨论,这叫平行交谈。这种非对抗性的环境对父母、孩子都很适合。特别是父亲,他们很少意识到这一点,这样可以避开所谓的“冲突”。作一个顾问,而不是经理。父母给孩子建议,甚至好的建议,他们也会不理睬。他们需要的是顾问、支持者。当你知道孩子…  相似文献   

8.
3岁 years 孩子慢慢地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意志,有时候会不听父母的话,父母越是批评,孩子就越是反抗,这就使得孩子的坏习惯成为屡教不改的难题。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正各种闲聊,在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教育中都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你也许会说,不知道该跟孩子聊些什么,甚至能直接把天聊死。是时候get一些和孩子愉快聊天的新技能了。我发现很多父母是不跟或者很少跟孩子聊天的。日常的对话,通常聊的就是生活和学习,很少"扯开了"聊点什么。就像很多父母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一起玩,也有很多父母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聊天。但其实各种闲聊,在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教育中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夏轶轩 《家庭教育》2009,(10):26-27
在交通和通讯日益发达的今天,孩子的舞台会变得越来越大。很多孩子会像夏轶轩同学一样离开父母的怀抱。到别的国度,甚至是地球的另一边,去学习和生活。独立生活会带来很多挑战,但也不乏有趣的故事发生。无论怎样,这都是不错的经验,因为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长大了,不是吗?  相似文献   

11.
《农村教育》2005,(1):98-98
让保姆、爷爷奶奶带孩子,自己不亲自照顾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孩子每时每刻都需要和别人交流。肌肤的接触、拥抱,关注的眼光,和他说话。孩子需要不断的交流,才会变得比较聪明,对爱有安全感。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他们会变得怪异呆滞,缺乏爱的安全感。长大后更想要追求那童年失去却永远追不回的爱。  相似文献   

12.
当前,许多年轻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学习紧张等原因,而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祖辈们在给孩子特别的关切与呵护的同时,也让年轻的父母们充分享受着老人为自己解除后顾之忧的这份亲情。据调查,全国目前有50%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这些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缺点是任性娇气、唯我独尊、霸道蛮横、懒惰散漫,有的孩子甚至发展到危害家庭和社会,由隔代教育所产生的家庭争议,成为当下中国城乡家庭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爷爷奶奶的困惑:有心栽花为何花不红亮亮自上小学后,他爸爸妈妈就一直在深圳打工,他的抚育任务自…  相似文献   

13.
郑荔 《家庭教育》2004,(2B):12-14
刚生下来只会哭闹的孩子,慢慢地会爬了,会走了,会跑会跳了,这是对父母辛苦育儿最好的回报,然而父母最感欣慰的,恐怕要数发现孩子会讲话的一刹那。孩子冲出自己封闭的、神秘的小世界,通过语言与父母、与周围世界融为一体!有人把孩子说话比喻为成长过程中“盛开的最美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14.
前几年,任贤齐唱的流行歌曲《心太软》,很多青年男女随口都会哼几句:“心太软,心太软……”其实,如果家长把它作为家庭教育歌曲来唱,也颇有几分启发。目前,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不少问题,其中有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心太软。婴儿一生下,日日夜夜抱着,这自然无可厚非。但半年后,孩子会爬了,就不必整日抱着不放手。科学证明,爬,只会增强孩子的体质和生理机能。所以国外孩子,满地翻滚摸爬,父母很少抱他。一年后,孩子会蹒跚学步了,更不必去抱。但我们这儿不少大人,生怕孩子跌撞磕碰,总是过分溺爱,紧抱不放,不让他自己走。因此,不少孩子走路迟…  相似文献   

15.
道德智商     
道德智商●邓宝翠他会不会考高分?他会不会进名校?他长大了会做什么?随着孩子成长,做父母的无时不为孩子操心。但有个问题最让他们担忧:孩子长大后,会不会做个好人?许多父母对孩子谆谆教诲,除了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之外,其实他们最基本的愿望是培养孩子正直的品格...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不需要严厉的呵斥。孩子的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每天都在记录着周围的一切。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最亲近也是最重要的人,在孩子心目中,父母应该是安全的保障,是知识的来源,是他学习的榜样,父母的形象应该是最完美,最值得敬佩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随时留意着父母做人的态度。他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农民的儿子看到父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耳濡目染中就  相似文献   

17.
有了孩子后,父母会尽可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他提供最好的食物、衣服、玩具等,也会尽可能为他创造最佳的教育环境。但是,父母的一厢情愿能否得到孩子的配合呢?许多父母的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甚至觉得:为什么我付出这么多后孩子并不满意?为什么孩子动不动就哭闹不止?为什么孩子如此娇气、任性?关键就在于父母并不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也没有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孩子偷东西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家长缺乏教育使孩子从小养成了坏习惯;二是因病和其它原因而产生的精神失调。有这种坏习气的孩子从六一七岁就开始偷东西,开始是从家里偷,很快就超出家庭界限。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偷东西往往很着急,感到惊奇,不知道原由,其实这种恶果多半是因父母缺乏教育知识造成的。例如,有的孩子从两三岁起就会骗人,争得想要的东西,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觉得孩子这种滑头行为很好玩,甚至认为耍滑意味着聪明,长大有出  相似文献   

19.
幼教博览     
早教频道美国父母送幼儿学汉语如今的美国,让两三岁的孩子学习外语,已不只是移民家庭才会关心的事。一些美国人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拥有更大的优势、更强的竞争力,都积极参与到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说追星是阻止不了的呢?从发展心理学研究来看,追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可以说,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在追星。最开始,孩子追的对象是父母,他们崇拜父母,父母是他们心中的超人,谁都比不上。等慢慢长大、与外界接触更多之后,孩子就会变换追逐的对象,比如老师、名人、动画片中的人物、故事中的人物等。这说明孩子在慢慢长大,他们开始尝试脱离父母的怀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