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彦 《甘肃高师学报》2005,10(6):103-105
农村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农村的小康是由人来创造的小康。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小康的实现,当务之急是人,是农村人力资本,这是我国农村现代化最本质、最深层、最关键的问题。农村教育是解决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不足的主要途径,因此,发展农村教育,培养农村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使农村教育切实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这是农村地区远离贫困,更是我国农村奔小康、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2.
黄如兰  唐玉凤 《职教论坛》2007,(11S):34-36,64
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一方面体现在收入贫困,另一方面则是教育及培训的贫困。调查结果再次证实了贫困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陷阱”:即低社会资源——低教育水平——较差职位——低收入——低社会资源”恶性循环。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尤其是其家庭劳动力的非农职业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本,进而加强其就业能力,以促使其实现“自救”乃至致富。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理论在当代教育学、管理学中有重大的影响,对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战略发展有积极意义。教育的投入与产出始终是制约教育事业的关键因素,也是教育学中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命题。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中存在着贫困的教育与教育的贫困这对逻辑悖论,为了谋求这两者之间的某种合适的度或动态的平衡,本文特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方案或措施。  相似文献   

4.
一、教育贫困概念的发展及其内涵 教育贫困这一概念是从经济学或社会学的贫困概念发展而来的。教育贫困是教育学家或社会学家借用“贫困”一词来考量人们接受教育的情况的一个概念,它可以被视为贫困的下位概念,一般也作为贫困的表征之一被广泛使用。由于教育贫困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对教育贫困的研究也成为教育学界的一个热点,但学界对教育贫困的界定是很不清晰的,仍然简单地把教育贫困作为“贫困”的从属概念来使用,所以,对教育贫困概念进行严格的界定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本、提升生命质量的基本途径,贫困文化却严重束缚教育功能的发挥.贫困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使人产生强烈的宿命感、无助感和自卑感,过着受束缚的生活,终生忙碌而无闲暇,看不到未来.贫困文化对教育的束缚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贫困文化排斥学校教育;二是贫困文化排斥人(女性)的现代化;三是贫困文化渗透在育人系统之中,并通过影响社区层面、家庭层面,进而束缚教育的发展;四是贫困文化导致短视的教育观,引发“关联失学”现象.突破贫困文化对教育的束缚,关键在于消除贫困文化的文化因子.只有充分发挥教育的文化功能,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变革贫困文化以及真正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才能消除贫困文化对教育的束缚,提高人口质量,实现反贫困目标.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是智力投资的产物,是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竞争力量,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技术升级离不开人力资本的作用。各个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并将其与教育体制的建设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一方面体现在收入贫困,另一方面则是教育及培训的贫困。调查结果再次证实了贫困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陷阱”:“即低社会资源—低教育水平—较差职位—低收入—低社会资源”恶性循环。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尤其是其家庭劳动力的非农职业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本,进而加强其就业能力,以促使其实现“自救”乃至致富。  相似文献   

8.
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一方面体现在收入贫困,另一方面则是教育及培训的贫困。调查结果再次证实了贫困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陷阱”:即低社会资源——低教育水平——较差职位——低收入——低社会资源”恶性循环。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尤其是其家庭劳动力的非农职业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本,进而加强其就业能力,以促使其实现“自救”乃至致富。  相似文献   

9.
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一方面体现在收入贫困,另一方面则是教育及培训的贫困。调查结果再次证实了贫困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陷阱":即低社会资源——低教育水平——较差职位——低收入——低社会资源"的恶性循环。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尤其是其家庭劳动力的非农职业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本,进而加强其就业能力,以促使其实现"自救"乃至致富。  相似文献   

10.
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一方面体现在收入贫困,另一方面则是教育及培训的贫困。调查结果再次证实了贫困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陷阱”:即低社会资源——低教育水平——较差职位——低收入——低社会资源”恶性循环。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尤其是其家庭劳动力的非农职业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本,进而加强其就业能力,以促使其实现“自救”乃至致富。  相似文献   

11.
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一方面体现在收入贫困,另一方面则是教育及培训的贫困.调查结果再次证实了贫困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贫困陷阱":即低社会资源--低教育水平--较差职位--低收入--低社会资源"恶性循环.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尤其是其家庭劳动力的非农职业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本,进而加强其就业能力,以促使其实现"自救"乃至致富.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67):162-163
教育自古以来就被各界人士重视,但是目前中国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严重滞后,存在各类问题。在科学是第一发展力的社会中,人力资本至关重要,人才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教育,农村教育是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一块短板。本文将阐述农村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农村教育滞后原因,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设性对策,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即将进入的新经济社会中,人力资本是各经济行业争相抢购的对象。而人力资本的拥有和 积累,只能是依靠教育这种特有方式才能取得。因此,教育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支撑点。为人力资本 积累而投资于教育必将成为推动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4.
教育策略清晰描述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阶段人们脱离贫困代际传递时的复杂性。为了更好地解释治理贫困代际传递长效性问题,可将该策略研究由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转向认知资本理论,并分析人力资本视角下教育策略治理贫困代际传递的三个逻辑困境:教育政策制定过程的低认知意识驱动导致的价值困境,贫困群体教育水平与认知能力"脱嵌"所致的实践困境,教育策略难以形成可持续政策的结果困境。政府官员要真正通过教育策略治理贫困代际传递,必须基于认知资本理论,引导价值回归,提升教育脱贫政策输入过程的认知意识;重塑实践路径,促进贫困群体教育策略与认知能力的精准对接;重新进行结果评估,实现贫困群体教育认知资本策略的精准评价。  相似文献   

15.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发展占人口总数一半以上的女性教育,更是意义深远。基于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的数据,研究乡村女性受教育程度对个人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水平对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是影响个人收入最重要的变量;收入随着学历的提升而上升;教育差距是导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提高受教育程度,是乡村女性积累人力资本、突破贫困文化束缚、提高社会经济地位、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之根的关键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分析了社会贫困及贫困链的基本成因,指出教育贫困是社会贫困的最重要的根源。要缓解社会贫困,在城市与农村进行反贫困行动,应制定以发展教育为根本途径,将教育作为反贫困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人力资本培养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形成人力资本的教育中,传统的学校教育与现代继续教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当前在实现人力资本快速有效增值中需要着重解决4个主要问题,即抓好基础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实现人力资本的有效积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教育体制,改善人力资本投资的体制环境;解决教育的公平性问题,促进人力资本的协调均衡发展;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确保人力资本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形成人力资本的形式相当广泛,但其中最重要的手段是教育,教育已经成为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最为强大的武器。因此,如何使我国的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需求相适应,如何使社会总体的人力资本最大化,应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投资是扶贫的根本出路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经济学界主要有两类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它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土地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权力结构有关。因此,贫困问题首先是一个社会制度问题,其次是一个教育问题。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土地本身并不是产生贫困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教育、智力投资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建设者;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需要教育的正确引导。积极引导人们认识教育、智力投资的重要性,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国家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持,帮助个人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