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观念的现代化、文化的多元化带来了历史领域巨大的变革,使得历史观念、历史格局和历史话语都发生了变化。当代中国口述历史作品纷纷涌现,其内容从传统历史主题到边缘题材,关注对象从重要历史人物到广大普通民众,形式上从研讨会、图书著作、电视节目到影像制品,可谓包罗万象。种种理论与实践成果表明,中国口述历史正处于一个由封闭走向开放的阶段,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括论述了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学的历史沿革,重点在于通过对自汉代刘歆创立“七略”到四部分类法的确立的阐明,揭示了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学的传统和特点,为考辨、保存文献资料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积极作用,以及对我们今天图书分类学和图书管理事业发展的借鉴作用,为图书理论研究工作者提供有关中国图书专业的历史资料,为一般图书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3.
我们将从分析历史入手,探讨一下做为一个图书情报工作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看什么是知识结构.所谓知识结构就是指知识体系(包括知识系列)在求知者头脑中的内化.也就是客观知识界经过求知者的输入、储存、加工而在头脑中形成的由智力联系起来的多要素、多系列、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图书馆的不同历史阶段对图书情报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历代的图书情报工作者适应时代的要求,建立起了自已的知识结构,因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历史告诉我们,知识线构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古代,图书情报工作仅仅局限于图书资料的收藏与整理,因而我认为在这一时期,由于图书馆研究范围的狭小,图书情报工作还没有事实上也不能成为图书情报工作者为其奋斗的最主要目标,即还未出现职业的图书情报工作者.所以,一般说来这一时期的图书情报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对于我们参考价值不大.到了近代,图书馆研究的范围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出现了职业的图书情报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改革李蕴艳从图书馆的发展历史看,图书馆的读者工作经历了萌芽阶段,藏书楼阶段,开放的图书馆阶段直到自动化的图书情报中心阶段。在私人藏书楼阶段,图书的拥有者本身就是它们的读者,读者工作的作用并不突出。读者工作发展到今天,藏书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王凤 《考试周刊》2011,(22):40-41
本文介绍了在Visual Basic6.0环境下,采用数据库管理功能来开发一个图书管理系统的详细过程,提出了实现从图书添加登记入库到查询浏览,从读者信息的登记到图书的借阅及归还,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具体功能模块包括图书管理、读者管理、图书借阅管理和系统管理四大模块,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均按照现代图书馆工作的实际需要设计,操作流程简洁明了。  相似文献   

6.
在爬梳清代禁毁图书的历史演进与历史批判的基础上,从阅读史研究的角度,深刻反思清代禁毁图书的本质指向、运作逻辑及其历史影响。禁毁图书是清廷阅读控制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控制读者的阅读行为和活动,控制阅读发生的过程,即控制图书出版和读物市场,控制读书人的藏书内容和范围,控制读者的阅读对象和内容,达到控制读者阅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从百家讲坛的热播到历史图书、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受80后、90后的热捧,历史题材作品日益走红,这是否说明年轻人已经迷上了历史?对高中生来说,很多学生表示喜欢历史,却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历史课在学生心中地位之低让人难以置信。作为一个高中历史教师,我不禁思索一个问题,如何让历史教学充满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近日笔者在余...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化发展来说,图书情报学作已经拥有了近200年的历史,尤其到了信息化时代的几年,在发展和前途上也不断的更新与突破,针对于现如今数字化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化管理的广泛使用,让我们所熟悉的图书馆工作也利用与网络和数字科技。图书情报专业就我国来说,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现在对于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特征十分明显,也大量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图书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有着悠久的历史。图书贸易活动是中国图书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图书贸易的主体、客体、渠道、对外交流和管理五个方面研究中国古代图书贸易活动,分析中国古代图书贸易活动的发展过程,企图构建中国古代图书贸易活动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图书破损及修补现状、修补意义、图书破损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上级职能部门应当重视高校图书馆图书文献保护工作,加强指导,促使保护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及预防为主、修补为辅、"防、补"兼顾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领导应该从事前防范,事后补救多角度抓好图书破损防补工作,使图书保护工作贯穿于从文献资源建设到利用,从工作人员到读者的整个工作过程之中,才能使图书文献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领袖的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传》当政治书看,把《红楼梦》当历史书看。  相似文献   

12.
李辉同学问:“《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中‘韦编三绝’的故事,为什么不是用来说明孔子勤奋好学的?”在说明文中,举例子是最常见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或科学道理。《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属于说明事物的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书籍。书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代谢、丰富、完善。每个历史发展阶段上问世的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是用来证明春秋战国时期确曾有过“简”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起源、发展及运用情况的介绍 ,分别探讨了中国古代图书分类体系的萌芽、确立到成熟的历史变迁过程。并通过中外对比 ,强调了这一分类体系的地位 ,价值以及对保存古代丰富文化遗产所起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就图书分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形态作了分析比较,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理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前牛津大学教授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英国伦敦泰晤士图书公司出版的《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英文版在1978年出版后,又先后出版了德、意、法、荷、日、希伯来等文版。三联书店将在1982年上半年出版中文版。 这本大型地图集包括大小六百幅彩色地图,反映了从人类起源到1975年为止的人类发  相似文献   

16.
图书设计是艺术和技术的合璧。随着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图书设计从手段,过程到结果都呈现出非物质化的倾向。在非物质化图书设计中,技术向艺术渗透,导致图书设计技术化,以至于很难在图书设计中的艺术活动和技术活动之间划出清晰的界线来,这是图书设计的深刻革命。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如何走出“低谷”,以何种姿态跨入二十一世纪,这是图书情报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图书情报事业面临着选择。本文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形势,结合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动向,提出从分散到联合发展图书情报事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传播和使用图书情报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科学、教育、文化机构。图书馆这一社会现象,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现代图书馆的历史不太长,从产生到今天,最多不过二百年。中国现代图书馆的历史更短,1910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图书馆,就是最早采用“图书馆”名称的。然而,图书馆的孕育却由来已久。如果从古代巴比伦的尼普尔城的一座庙里藏有泥版文书算起,它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如果从我国殷墟甲骨文的收藏算起,也有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据《尚书·多土》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册、…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我国图书市场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市场需求出现新的特点,书业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本文讨论了编辑从传统的文字加工延伸到图书营销中,在图书营销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毛泽尔:领袖的读书无禁区 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逢先知.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传>当政治书看,把<红楼梦>当历史书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