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周旋 《华章》2011,(29)
《弟子规》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精华之作,它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本文将阐述如何运用《弟子规》思想启导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2.
《弟子规》中的孝道需要在中国传统历史和文化典籍整体视野中才能得到恰切深刻的理解,需要在孝之为道的通贯、孝之为道的整全和孝之为道的相感中回归孝道文本的底色,从而心平气和地还原《弟子规》的本来面目,在当代探索适合于中国人的孝道养成之路。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品德是人们共同最求的思想准则以及行为规范,而品德的培养首先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弟子规》作为我国先圣孔子的思想传承,将儒家提倡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等良好的品德与人生哲理变得具体化、规范化。文章通过简要阐述《弟子规》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分析现存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弟子规》在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孝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道德的基石,也是贯穿于中国社会家庭关系的一条主线。从古至今,中国社会几经变迁,但孝文化所规范的不可分割、不可倒置、不可否认的生养继承位序关系,所彰显的感恩父母和与人为善的大爱理念,却从未发生过动摇和改变。本文从"孝是儒家人文生命构成的逻辑起点,《弟子规》是践行儒家孝文化的最好规范,以《弟子规》为参照重建中国社会孝文化"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弟子规》的“入则孝”篇中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然而,当今大学生对孝敬父母认识不足,缺乏孝敬父母的良好行为习惯,高校辅导员可以结合《弟子规》中有关孝敬父母的知识来形成孝观念的意识,学习孝道经典文化,让大学生增加孝敬,并在生活中表现出孝的言行。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孝文化是其中重要的内容。造字的老祖宗造出的"孝"字,上有"老"罩着,下有"子"托着,形象地勾勒出老小之间相互依存、难离难弃的关系。"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品德,可以说孝德是中华传统道德的基石,是最能唤醒人良知的"旋律",是打开人心灵的"金钥匙"。孝只有成为一种文化,才能一代一代传承。关于孝,有说不完的大道理,《三字经》里有孝,《弟子规》里有孝,《孝经》全篇皆是孝,虽然时代的车  相似文献   

7.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的启蒙读物,篇中以"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编写而成,"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该文从《弟子规》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出发研析了弟子规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浅谈《弟子规》与大学生德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对《弟子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同时就怎样对大学生进行《弟子规》的教育等问题作出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韩燕燕 《教师》2014,(10):11-12
孝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然而在当今社会,不尊敬老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屡见不鲜,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基于这一现状,引导幼儿园的小朋友进行《弟子规》的学习,教育他们礼貌地对待和孝敬父母长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求他们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小就养成尊老敬老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蒋胜男 《教师》2013,(13):115-115
"国学"是一个宽泛的名词,它对现代人的意义,应当归结为"价值观"的塑造补给,在学习的基础上理解《弟子规》,不仅要在思想上有所认识,而且要在言行上有所实践及改变。一、"入则孝"——感恩之旅启程⒈亲爱我,孝何难?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就是在"孝道"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如今的父母看着自己家的"小太  相似文献   

11.
<正>"有余力,则学文"出自《弟子规·总叙》,其源头则须追溯到《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规》也正是在《论语》经典教义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引申,列述弟子居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原则与规范。该文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更名为《弟子规》,全篇在"总叙"之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历史悠久,五千年来享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以精忠报国、刚正大度、仁爱孝梯、诚信好礼等传统美德而名扬世界。其中对国人品德修养影响最深的当首推《弟子规》。纵观古今,今人的品行修养的养成更需要《弟子规》的熏陶。尤其在教育下一代上,更应该将其渗透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力行国学文化,才能将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陶玲 《快乐阅读》2011,(13):8-9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它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中心,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是高职学生进入职场的"金钥匙"。目前许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缺失,存在懒惰、眼高手低、频繁跳槽等问题。《弟子规》包含儒家思想提倡的孝、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实践教学、专业课程中渗透《弟子规》的相关内容,能够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5.
《孝经》作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蕴含的孝道精神不仅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而且"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也依然适用。但是在《孝经》中,除去父母之孝,还包括君臣之孝,国家之孝,所谓"孝"之思想蕴含众多。  相似文献   

16.
《弟子规》列出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及求学应该恪守的道德规范,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推广《弟子规》,不仅是时代、历史的要求,也是辅导员实际工作的需要。《弟子规》中的"孝道"、"诚信"、"文明礼仪"教育思想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一、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二、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效,却不曾注重小节。而"孝和林"恰  相似文献   

18.
《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瑰宝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承。本文结合《弟子规》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作用,倡导《弟子规》在高校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和善、友爱、诚信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正>《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启蒙教育的集大成者,是给学生树立的规范。那么我们教师是不是就没有必要学习了呢?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同样告诉我们,直到老,我们的身份也永远都是一名"学生"。因此,我们应放下"老师"的架子,与学生一道去学习并践行《弟子规》的师道精神。《弟子规》的内容依次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相似文献   

20.
高校利用传统文化优秀资源构建和谐校园关键在于“扎根”教育,儒家的根就是《弟子规》.《弟子规》中的“孝亲”思想是高校校园和谐的源泉,“谨、信、仁”思想是高校校园人际关系和谐的必经之路,“亲仁”思想是高校校园和谐建设的指导原则.高校落实《弟子规》,必定能达到和谐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