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预算外收入。土地财政在我国城市建设、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功不可没;但土地财政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恶化了国民收入分配、抑制了民间投资、加剧了产能过剩、成为高房价的推手。要"戒掉"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渴望、推动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相顺应、合理分配土地出让收益、从源头上抑制土地财政的片面增长,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征地拆迁与政府土地收入之间矛盾愈发突出。地方政府在发展中,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用于公共基础建设,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使得土地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日渐提升,形成了"土地财政"现象。该现象的出现,不仅能够反映出征地制度存在的弊端,且暴露了现行财税体制不足之处,如果继续坚持土地财政,势必会造成不良影响,对地方政府发展构成危害。文章从土地财政成因入手,对土地财政存在的弊端进行批判,最后对该体制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3.
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税制改革后续配套措施不落实,加大了地方财政运行的压力.为解决财政困难,地方政府必然要寻求新的财政收入来源,而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为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打开方便之门.地方政府通过低价征地高价出售,获取巨额的土地出让金;低价出让工业用地来招商引资;高地价推动高房价,带动建筑物税和房地产税快速增长;利用土地抵押贷款为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等方式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虽然土地财政暂时解决了地方政府财政困难,但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本文就解决土地财政存在的相关问题,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地财政收入是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财政体制、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存在缺陷的产物。土地财政收入在繁荣我国地方经济、推进城市化进程、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土地财政制约了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扩大了贫富差距,积累了财政与金融风险,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应该从完善体制入手,规范土地财政行为,规避风险,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土地财政的概念与实质,从制度、体制、政府行为、经济及外界监督等层面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因素,并以陕西省为例,对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指出土地财政是近年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同时它也产生了大量的经济、社会问题。认为现有文献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分析土地财政的成因,即: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体制,中国典型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和土地征用制度。通过文献梳理,探讨进一步研究的一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成土地销售热潮的原因为分税制改革的内在缺陷;土地权益机制存在缺陷;地方政府出售土地获得收益;不利影响:财政收入结构脆弱与不可持续;征地问题十分突出,引发了大量经济和社会问题;房价居高不下.政府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为:实现地方政府的事权、财权对称;增加对农民的补偿;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降低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等.  相似文献   

8.
土地历来为中央与地方政府主要财政来源,国民政府一度将田赋税收划归地方财政。以甘肃省政府为中心的土地整理的实施,旨在稽查地籍,核实辖区土地数目,重新厘定田赋科则,以解决省府财政拮据现状,故积极推行土地陈报。本文就甘肃省政府土地陈报原因、过程及结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推动城市经济与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资金来源。本文以财政自主作为土地财政依赖与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关系研究的视角,基于2003-2013年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财政自主影响下的土地财政依赖抑制了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高,且土地财政依赖程度对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地域与城市类别差异性,东部地区土地财政依赖对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要小于中西部地区,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较低与财政自主性较强的城市,其土地财政依赖对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抑制作用均相对较小。因此,减少土地财政依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加以监管并且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等是避免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下降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地方公共品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提升辖区居民福利的重要保障,也是地方政府发挥职能的重要抓手。然而,与基础设施等经济性公共品供给快速发展相比,我国教育、医疗等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远远不足。地方公共品供给结构的经济偏向,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会导致民生类公共品供给不足,进而影响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另一方面还将导致居民储蓄率升高,消费比重下降,不利于消费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土地财政作为城市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导致经济性公共品供给偏向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进行深入的逻辑分析就能发现,"土地财政"仅仅是地方政府提供公共品的主要资金来源,激励机制可能才是导致公共品供给结构失衡这一政府行为的最根本原因,因此探讨不同激励水平下土地财政对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理解,从政府官员及其激励出发,利用2004-2013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官员年龄、学历、任期和来源地等不同特征所引致的晋升激励差异下土地财政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对地方经济性公共品供给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非经济性公共品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或没有影响。土地财政对公共品供给的作用随所在地官员特征呈现出差异,年龄较小、任期较短、学历较高和本省来源等晋升预期更强的官员辖区内,土地财政对经济性公共品供给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上述结论意味着,地方官员晋升激励在土地财政与公共品供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重构激励是优化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政府需弱化对经济增速的考核,加大民生类指标的权重,引导土地财政支出向教育、医疗等民生类公共品倾斜,从而促进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土地财政不是一个单纯的财政问题,文章基于税收征管视角,从分析土地财政的现状入手,指出土地财政容易导致房地产市场绑架地方经济、降低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会扭曲干扰市场和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土地出让收入难以持续稳定增长等问题,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相关的税收体系、改革房产税,推动不动产保有环节的税制设计,建立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完善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土地财政的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十多年里,“土地财政”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因此“土地财政”的正面效应不容否定,但“土地财政”的弊端也日益凸显且难以持续.因此,地方财政收入模式急待转型.建立新的可持续的财政收入模式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实体经济,变土地财政为税收财政;完善分税制改革,改革现有地方税种;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进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中央政府通过调控土地使用,以调控固定资产投资过快的现象,地方政府却因对土地财政的深度依赖,与中央政府博弈,致使土地违法严重,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很好到位。调控土地的出发点是对的.但效果不佳,非法用地未从根本上扭转,房价则上涨得更快。据此,应改革与完善土地转让制度,实行土地年租制,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比例,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98年代以来,我国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和城市外延扩张为特点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土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土地财政的基本格局逐渐形成。本文从土地财政的定义入手,对其现状、产生原因以及带来的效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摆脱土地财政困境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违法行为普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农民和基层干部法律意识淡薄;经济利益驱使;土地财政诱使地方政府违法;执法力量薄弱等。主要对策是:加强土地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和基层干部的耕地保护意识;改革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巡查制度和监管网络;规范县级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职责,建立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本质是利益格局的调整,这个利益调整的交汇点则是农民的土地。长期以來,中国人口城镇化的速度赶不上土地城镇化速度。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中央与地方之间利益关系严重失衡,财政转移支付中专项转移支付占的比重居高不下,以及传统的考核机制和政绩观,是地方热衷于扩张城市土地的根源。土地财政成为地方的重要收入来源,部分地方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较大。然而土地财政的支出重点还是在城市,而不是在农村。作者认为,在整个土地的增值过程中产生的净收益(剩余)中,农民应该享有剩余索取权,获得属于他们的份额。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关键在于建立规范的橫向和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大幅度地減少中央部委掌控的专项资金,显著增强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财政能力;同时要探索改进基层民主制度,建立对权力的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夯实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供给层面看,土地供应是影响我国房价的重要因素。面对由财政体制导致的财政收支缺口,地方政府以富有竞争性的“招拍挂”和限量供应的方式,不断抬高商住用地的地价和房价,从中获得巨额收入。在楼市“混沌期”,引导房价“回落”到合理区间的切入点正在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改善土地供应。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地方政府无论是举债还是偿债均对土地出让收入存在较大的依赖。在后土地财政时代,继续依靠土地财政的形式维持城镇化的建设是不可取的,同时要警惕地方政府债务转嫁。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单一形式需要改变,其中地方政府共同发行债券是解决贫困地区融资难的重要手段,征收物业税则是保障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有效途径,将压力测试引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风险防范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严重,“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解决,对我国转型时期的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打击.从政府负债理论分析,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成因是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协调、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一致、财政软约束等.应针对地方政府目前债务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学界对土地征收的研究范式中,地方政府、村委会与被征地农民之间总是被视为利益对立的两端,然而基于实践发现,他们在土地征收中事实上还存在着利益一致性的一面。当前土地征收冲突的产生不只是"权力"对"权利"的单方面压制所造成,而且源于利益主体对土地增值收益——级差地租分配共识的未达成,每一方都想尽可能多地获取土地的利益分配。为此,为了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地方政府、村委会、农民之间需要重新进行合法的、有效的权利配置,以压缩利益主体在实践中进行博弈的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