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重点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入手,在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同时关注人的发展;马克思社会发展视域下,其人的发展思想呈现出三重维度:资本主义批判维度、共产主义建构维度和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维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重点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入手,在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同时关注人的发展;马克思社会发展视域下,其人的发展思想呈现出三重维度:资本主义批判维度、共产主义建构维度和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维度,从中透视出马克思对人的发展的批判与重建。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演化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实践与不同认识阶段的演变过程,解读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应当考察马克思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理论渊源。马克思通过引入实践概念来考察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从世界本体论、社会实践论和人类解放论的视角出发阐释人与自然的多重关系,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在造成人与自然关系恶化方面的消极作用,提出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实现方式和社会历史形式,论证了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有机统一。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实现高度和谐。这是因为,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公平正义的实现、科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采用、自由时间的增加和合理利用以及人们观念的改进都将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对我们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十分丰富,同时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成为社套最突出问题的时代,马克思前瞻性地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是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社会根源,从而指明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相结合的共产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然-社会-人”的内在联系中提出了自然解放、社会解放和人的解放的整体性解放思想,显示其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性逻辑。马克思、恩格斯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置于全面揭示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生态文明视为人类自觉地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所呈现出的文明状态。马克思、恩格斯将生态问题放到自然解放、人的解放与社会解放的视域中考察,揭示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导致生态文明系统失衡以致引发社会危机的根本原因,进而彰显出生态文明时代必定是人与自然和解、人与社会和解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中"人化的自然"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概念。"人化的自然"是马克思理想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的社会扬弃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关系,消除了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在生态环境日益严重的今天,马克思"人化的自然"思想为我们指明了通向生态文明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自然观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解读"自然"概念是理解马克思自然观的锁钥。在马克思看来,"自然"本身蕴含相互联结、依次递进的三重内涵。"自然"在本体维度上表现为"物质实在",自然界起源的客观性、人的自然依赖性、劳动的自然制约性共同表明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自然"在实践维度上表现为"人的对象世界",自然界生成于人的对象性活动并日益融入人类社会。"自然"在价值维度上表现为"人的存在",共产主义社会意味着人与自然和解的人本自然的实现。马克思自然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基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自然观的当代形态。在新时代下,深入探究马克思自然观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准确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人与自然、社会有机统一的生态思想,仔细探究便能找到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异化消费的根源,异化消费的直接原因在于违背了人与自然发展的规律,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异化,要消除异化消费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走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共产主义才能消除消费异化,消除人与自然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的经典文献之一,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扬弃、资本逻辑与自然的相遇、工业革命对人与自然的双重影响,分别构成了《资本论》生态思想出场的思想语境、实践语境和时代语境。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共产主义的生态消解是《资本论》生态思想的系统性阐发。多维审思《资本论》生态思想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有着深刻的时代启示:树立合理对待资本的态度和理念,让资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保障生态文明的制度优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在深入批判资本主义生态弊端的基础上,阐明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唯物辩证法,为当今探索人类走出发展困境的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打开新视野,提供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12.
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众多理论在实践层面的最终落脚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也不例外。共产主义理论为人类社会提出了"无穷无尽"的生产力要求和满足"人们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要求。而生态文明理论则又要求人们最大程度上地实现节约化生产。在西方思想家的错误理解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理论存在着一种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业至上的生产主义思想,于是在他们的理解中共产主义社会与生态文明在生产层面便存在着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本文旨在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理论,并以此阐明笔者的观点:共产主义社会将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最高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已基本实现经济全球化,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空前的对立关系,也使得全球生态危机日趋严重。人类必须正视生态问题,重新思考人的本质的全面复归,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其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批判的考察中,揭示了自然系统本身、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有诸多相通之处。在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以“天人合一”理念为参照阐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于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价值意蕴,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生态思想重点内容是人与自然间关系研究,有机结合了方法论与科学生态观,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使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正确发展方向。本文基于我国生态问题现状,阐述马克思生态思想基本观点,强调马克思生态思想,具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挥预见性作用、生态技术创新发展的当代价值,以此期望推动我国生态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人与自然的辩证理解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环境现状的细致描述和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剥削制度的深入分析,将生态思想阐发出来,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同时这一思想也为我们创新研究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将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来源及内容等方面对学术界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6.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域下考察先秦儒家与马克思思想体系,比较分析两者的特点,对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先秦儒家与马克思均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前者基于我国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及“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侧重于人对自然的顺应,道德色彩浓厚;后者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侧重于人自身价值的实现,有鲜明的实践性品格。先秦儒家“天人合一”“中和”“尚俭节用”等思想与马克思视“人与自然之关系”为“人与人之关系”的思想,均被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所继承。此外,这两种生态思想还蕴含丰富的美学、伦理学内容,这或可为我们进一步沟通生态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马克思目睹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与自然矛盾不断加剧的现实,在对西方传统自然观反思的基础上,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循环经济以及对未来社会生态环境的设想,形成了科学的生态思想。该思想对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有着丰富的生态利益矛盾思想。他们尖锐地批判了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生存环境恶化、生态需求严重对立分化、生态利益分配显失公正等现象。以唯物史观为立论基础,阐明了生态利益矛盾的本质属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生态利益矛盾产生的内在根源,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指明了人类社会化解生态利益矛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指导,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在早期,由于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抽象的公平观,把公平正义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中期,马克思深入到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当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形式上的公正和实质上的不公正。在晚年,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要求的公平正义只能是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实现。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把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三重和谐。资本主义是造成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而社会主义是生态文明的制度基础。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必须摆脱西方发展主义的霸权语境,建立绿色GDP体系,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和管理形式,发挥国有经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消费文化。中国走向生态文明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是同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