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引领发展的代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质的规定性、高职院校发展的竞争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复杂性等的内在要求。产教融合从院校实践发端到学术认同,其组织形式和学理内涵不断丰富,形成了政府主导的空间样态、市场主导的组织样态、教育主导的育人样态等。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背景下,需要高水平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整合生产要素,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集聚行业企业技术专业、业务骨干等高层次人才,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能动性,促进校企“双元”育人,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完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
张维 《知识文库》2024,(2):100-103
<正>“岗课赛证融通”是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显著标志,有助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五年制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过程中,应把握人才需求的特征,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制订科学课程标准,推进“三教”改革,推动技能大赛成果转化,整合专业课程资源,实现“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为深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现代职业教育水平和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围绕教学层面,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是在“职普融通、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基础上形成的个性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明显的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该模式着眼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难题,解决职业院校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帮助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使教学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中高本人才贯通培养是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职业教育中高本人才贯通培养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有效提升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不断完善与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然而,职业教育中高本人才贯通培养在开展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表现在中高本类型教育体系特征不凸显、中高本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不清晰、中高本专业教学贯通不深入、中高本综合素质贯通培养不足、中高本特色人才选拔工作还需优化等方面。可以通过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地位、定位人才贯通培养层次、开展专业教学贯通培养、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贯通培养、构建特色人才选拔体系五个路径全方位推进职业教育中高本人才贯通培养,实现中职、高职、职教本科人才一体化培养,不断优化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正>职业教育依托专业教育的特殊功用实现育人目的。专业教育的育人价值首先体现为对人发展方向的引领,而后才体现为对人的知识、技能、思想、道德等素质的培养。"专业引领"应该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义项。中职教育大都将"专业引领"置于学生专业学习之前一次性实施。由于不了解学生志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只能对各专业及其相对应的社会行业做概括性介绍。对于人的终身定向发展,"引领"和"选择"双方都带有极大的盲目性。所以,科学的"专业引领"应当置于专业学习过程之中。长期以来,我们注重专业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依托专业教育的特殊功用实现育人目的。专业教育的育人价值首先体现为对人发展方向的引领,而后才体现为对人的知识、技能、思想、道德等素质的培养。“专业引领”应该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义项。  相似文献   

6.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有利于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挥中央财政杠杆效应,引领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补齐高等教育发展短板,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其内涵主要体现在"特色"与"高水平"两个维度上,即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与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此外,还要明确中国特色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任务,一方面,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抓手,打造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另一方面,以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搭建技能创新和技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7.
中高衔接、高本对接,系统化培养健康领域技术技能人才,既是我国健康产业及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类型转变的教育发展内需使然。中高本"横向衔接、纵向贯通"系统化人才培养,需要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等方面全面协同,稳步推进各级教育深层次、内涵式衔接。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规格质量提出新的要求,也对职业教育课程和育人模式提出新的挑战。浙江省中职机械类专业精准定位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以“整体重构”课改项目为引领,对课程结构体系、教学内容、学习机制进行重构,推动课程建设模式转型,培养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课改过程中,探索建立课程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随动机制,创新教师“群培”模式,优化教研供给,激活课改动能,推动课改落地见效、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肖丹  王志伟 《教育与职业》2023,(18):102-106
人才是我国的第一资源,对于深入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深刻意涵。梳理人才引领与职业教育历史发现,我国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经历了从“助力”到“引领”、从“定位”到“赋能”、从“适应”到“协调”的互动转向。为厘清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的功能,需要基于经济、政治、教育三方面探寻人才引领视域下职业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源流。面向未来,要树立类型化职业教育发展观念,设计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新引擎,塑造中国特色高技能人才品牌,构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适用性高职技术人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其培养的人才规格必须符合当地的市场需要,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以地方经济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产业结构及其变动趋势、地方经济特色、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来确定人才培养方向、专业调整方向与职业教育特色,把握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组合,培养适用性高职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经济经历高速发展阶段之后,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工匠的主阵地,必须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又红又专的工匠人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广东省示范校和一流校的建设,探索了“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打造了德技双馨的“双师型”队伍,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利用校园活动为重要载体,融合校园文化,培育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中,德育教育始终居于首位。高职院校保卫组织既是维护学校稳定、搞好校园综合治理的职能部门,同时也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德育教育工作中,保卫组织的功能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1.坚持管理育人,保障德育教育的顺利进行;2.坚持服务育人,保障德育教育的健康发展;3.坚持实践育人,保障德育教育的深入开展;4.坚持安全教育育人,保障德育教育的持续发展;5.坚持环境育人,保障德育教育的年口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社会的来临,创客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基地,高职院校开展创客空间建设具有显著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应从树立创客理念、完善创客课程、培养创客师资、完善创客机制、营造创客氛围等方面构建创客空间,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职德育的价值取向存在局限性、模糊性。德育概念的范畴变迁表明,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受不同时期上层建筑的主导意识、价值需求与社会导向等影响。高职德育面临价值定位被弱化、概念内涵被窄化、实施途径乏力等问题。新时代高职德育的价值维度是回归人本价值、重视个体生命价值、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性、树立可持续发展人才质量观,在根本遵循是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在理念思路上围绕涵养人文气质、培育科学精神、拓宽职业素质来重塑开放的"大德育观",在方法路径上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5.
我国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其“高素质”包括职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精神品质,同时也包括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主题是“学做人”,它既有现实的针对性,又体现了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走向。人文精神培养要融合到职教改革中进行,要以终身教育的理念统筹学校培养与社会培养的关系,要按职教改革思路探索人文素质培养新途径,包括“生活即教育”——基于生活的教育、“社会即学校”——基于社会的教育、“教学做合一”——基于实践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高职教育作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别,不仅有其自身特定的教育培养理念,也有其特定的培养规格。就其人才素养来讲,高职学生素养的构成,除一般要求外,也有其特定的培养要求。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素养构成的角度出发,论证了高职大学生不仅要成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技能型人才,更要成为“技能型+品德型十创新型”的新型的企业员工。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我国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始终围绕"素质"二字不断完善,但在高素质人才培养实践中,存在课程建设滞后、"以文化人"思想缺失、教育方法缺乏艺术性、评价与反馈机制尚不完善、网络正能量引导不到位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素质类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解决课程之间交叉、重复和断层问题,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注重课程效果的评价与反馈,注重网络舆论的引导,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价值引导等方面遵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进化"规律,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中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注重学生某项技能的学习,对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和个人素养要求较低。思政教育工作关系到中职学生的发展,是人才培养和全民素质提高的关节环节。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思政教育是其他教育教学的基础,中职学校深入开展思政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为目标,同时应该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主要对中职学校学生思政教学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中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立德树人"语境下,学生核心素养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中心任务与根本立足点.职业教育作为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类型教育,其本质属性决定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专业性与类型化特征.工匠精神的当代回归既呼应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类型化的建设需求,又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价值参照.依托学生核心素养,弘扬培育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时代要义,更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根本价值遵循.借助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深入探寻我国工匠精神指向于劳动教育的真、善、美三层次价值意涵,以期通过工匠精神渗透反哺学生劳动素养的内化生成,从匠知、匠能、匠行引领学生涵养人文与科学的劳动价值体认,发展实践创新的劳动技术技能,践行绿色健康的劳动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20.
新基建和数字化转型时代背景下,5G不仅仅是运营商的5G,而是千行百业的5G.5G将同AI、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使能垂直行业,开启数智生活新篇章.当前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不仅承载着个人梦想,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也承载着强国梦,决定着产业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