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兴玉 《师道》2006,(8):56-57
印象之中,给父亲写信最多的时候,是上大学的四年。那时,几乎一个礼拜就要写一封。记忆中的星期日实际上就是“写信日”。去年,带妻子女儿回家看望父亲。回来后,妻子慧萍告诉我,她在老家翻看了我上大学时写给父亲的许多信。她挖苦我说:“你还真能写,不是三四页,就是七八页。每封信上都不提‘钱’字,可每封信实际上就两个字:‘要钱’!”我无言以对。因为她的话不能说不对。她的一番奚落,更让我无地自容。我的父母,一共生养了我们六个儿女。父母在我身上操心最多,花费也最多。印象之中,父亲是非常开朗乐观的。记得有一次,父亲骑自行车捎着我去…  相似文献   

2.
自从我上次说到作文中有不少学生“指责”父母的爱“自以为是”,很多孩子便写了这方面的文章。课堂上,我读起张蕾的作文片段。“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写作业时不要听音乐!”“我早跟你说过,你就是不听,现在可好……”“你先把作业写完,然后再看电视。”“你怎么这么倔啊?怎么这么顽固?”这是我在家听到最多的话!现在的父母也不知怎么了,什么事都要管,生怕自己的孩子单纯地一步就“误入歧途”——至少,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从学习生活,到衣食住行,他样样过问。那些在我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在父亲眼中似乎就成了重要的大事;一些我根本没想过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纸上的声音     
不知怎地,最近隔三差五就能收到父亲的来信,而结尾总忘不了提醒我尽快回信。而恰好,这段时间,忙工作、忙考试、忙花前月下,给家里去电话,说,我会多打电话回来,信会写得少些。电话那头,一阵少许的沉默后,母亲缓缓地说:“平儿呀,你爸现在也没啥爱好,就盼着看你写的信,你就多写写吧!”父亲喜欢读我的信由来已久。大学时,每星期一篇五千字的信,雷打不动。以至于我后来走上文学创作这条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四年中和父亲通的那近百万字的家信。参加工作后,在网络、传真、电话早已普及的今天,笔端所流淌的温情远没有现代通讯工具来得这般迅捷、便利…  相似文献   

4.
笑掉大牙     
小错误一个学生收到他父亲的信,信上说:“你以后写家信,应该多写一些生活的情况,不能只知道要钱。这次寄10块钱给你,附带告诉你一点小错误,用阿拉伯数字写十的时候,只能写一个零,不能写两个。”简单的问题某生物学教授常到各大学去讲授“遗传学”。有一次在去讲课的途中,司机对他说:“教授,我听你的课已不下50次了。我已记得滚瓜烂熟。我敢说,这堂课我也能教。”“哦!是吗?好啊!那等一下我们互换角色!”到了学校,司机果然去讲课,且一字不误地把课讲完。但正当他要离开时,有一个学生问了一个问题。司机一时答不出:“为了让你明白到底有多简单…  相似文献   

5.
“你听我说了没?”“我刚才不是告诉你把外套拿上吗?”“喂.外面很冷的……”类似这样的对话经常发生在父母和几岁大的孩子之间。似乎对大人跟他们说的一切,孩子们都充耳不闻,或者是左耳进右耳出。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6.
课堂电话     
辛老师花了大半节课和学生们讨论一篇名叫《母亲》的短文,然后他布置了一项课堂作业——“请拿出纸来写一句或一段话给我们的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要求是这句话必须在父母面前能够说出来……能做到吗?”“能!”学生们齐声答道。五分钟后,“我找同学读一下你写的话……A  相似文献   

7.
生命无草稿     
小时候练书法,开始我都是用废纸来写。学了很长时间,但一直没有大的长进。父亲的一位书法家朋友对我父亲说:“如果你让孩子用最好的纸来写,他可能会写得更好。”父亲便叫我按照书法家朋友所说的去做。果然,没过多久,我的字进步很快。父亲很惊奇,去问那书法家朋友。他笑而不答,只在纸上写了一个“逼”字。父亲顿悟:这是让我因惜纸而逼迫自己写好字。的确,平常的日子总会被我们不经意地当作不值钱的“废纸”,涂抹坏了也不心疼,总以为来日方长,平淡的“废纸”还有很多。实际上,这样的心态可能使我们每一天都在与机会擦肩而过。生命并非演习,而…  相似文献   

8.
一丝不苟     
有一天,育才学校学生会决定写一封信给保育会会长,要求他们对学校中无家可归的孤儿增加生活费用。这封信由文学组李道逵起草,请另一同学秦玉声用毛笔抄写。秦玉声想,这么一封短信抄一下太容易了。他龙飞凤舞,很快就抄好去送给陶行知。陶先生一面看一面皱眉,很生气地说:“你的信我要扔到字纸篓去。扔了一次,你以后再不会这样写字了。”他指着信上的“为”字说:“这一点点得不对,不能那样写。”小秦一看,原来上面一点,点到右面去了,他不以为然:“这一点差了一点点,有什么关系!”陶先生说:“写字原是一件小事,但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处世态度。写字…  相似文献   

9.
一个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写了一篇作文拿给父亲看,想叫他帮助修改。父亲接过作文一看,说:“写得不好,我看你像你的妈妈,作文很差。”父亲和母亲原是高中同学,父亲自然知道母亲的“家底”,她虽然理科好,但是作文水平不高。于是,他就在孩子面前这样说。还有一个正在读初中二年级的孩子,上学时经常忘记带钢笔或铅笔之类的文具。每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母亲总会说你太像你的爸爸了,真没有记性,做事经常是丢三落四的。接着,母亲又絮絮叨叨地说,你爷爷年纪大忘性也大,你爸和你的几个叔叔都好忘事,也许就是这么一种遗传基因吧。…  相似文献   

10.
错误     
我的父亲只读到中学,母亲大字不识一个,但他们却深深地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为了我能多学点知识,他们离乡背井到外地打工,几年都不回家。我很想念他们,总觉得他们不回家,就是不爱我,更不会把我视为掌上明珠。于是,我提笔写信给他们,其中有这样一段:“爸爸、妈妈,几年不见,真的好想你们。但你们总不回家,从不关心我,一点也不懂女儿的心。得不到父母的爱,我心中好痛!你们只认得钱,根本不管我,既然这样当初又何必生我呢?少年时代是最快乐的时光,而我……我恨你们,恨你们!”父母看了信后,打回电话,告诉我:“小慧,谁说我们不管你,不爱你?你可是我们…  相似文献   

11.
理解父母     
我们常常呼唤“理解万岁” ,我们常常说父母不理解我们 ;我们常常说两代人之间鸿沟不可逾越 ,我们常常说……正是这一切让我们和父母之间形成了一堵墙 ,正是这一切使我们很多时候误解父母。我和我的母亲也常常这样。我清楚地记得两个月前所发生的一切。我放学一进家门 ,见妈妈正在拆阅我的信。此时 ,一股无名之火燃在了我的心头。“你怎么可以私拆我的信 !”我一把夺过信 ,愤怒地向她叫道。“怎么不可以 ?我是你妈妈。看你的信也是关心你。”“私看人家的信是犯法的 !”理直气壮的我仍然不肯停止“口舌之争”。这可惹怒了妈妈 ,她颤抖而又略…  相似文献   

12.
一位学生在完成《黄继光》一文课后的“读读写写”习题时,把“持续”一词漏写了。于是,我把这位学生叫到面前问:“这儿还有什么词语没有写,是不是叫我帮你写啊!”他有点儿慌了,忙回答说:“老师,我去补写。”几分钟后,他把作业交来了,我一看,他把“持续”写成了“特读”。这时,我没有发火,却和蔼地说:“请你看一看,这里的字有没有写错?"第三次交来的作业,他虽把"特读"的第一个字改正了,但第二个字仍然是个"读"字。我压住火气,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再认真地查查看,这两个字到底该怎样写。"第四次交来的作业才是全对的,于…  相似文献   

13.
现在我宣布:我不怕作文了,不但不怕,而且非常喜爱,也就是说,我和作文已结下了深情。不信,请你出题——不管什么题,我提起笔就能写,而且一写就一大篇。黄老师表扬我说:“还是块写作文的材料。”可是在半年前,我不但没有这样的勇气,而且一听作文二字就头皮发麻,心里惶惶不安。读小学四、五年级时,老师只强调背书抄词,一点不重视作文,一学期最多写二、三次。作文时,老师把题目往黑板上一写,就说:“你  相似文献   

14.
父亲     
我伏在桌子上写《父亲》。父亲就坐在我的对面,双腿搁在一把椅子上。他抽着烟,烟火忽明忽暗,烟雾弥漫在我和他之间,我无法看清父亲的神态。父亲发现我在看他,丢了烟蒂,问:“你老看着我干啥?”“没什么,因为我在写东西。”“写东西?写东西你看我干什么?”他脸上的疑惑更重了,“与我有关?”“的确有关。”父亲脸上掠过一丝惊异的神色,我顿了顿说:“我在写你。”“嘿嘿,写我?写一个老农!”他把“老农”这两个字说得特别重。我记起来了,原来那“老农”是我小时候叫过的!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爸,你还记得那事?”大约是…  相似文献   

15.
相互依靠的情谊
  母亲是韩国华侨,中文程度自然及不上父亲,于是我看到,每封母亲写的信上,都会有一个一个红笔圈着的错别字,那是父亲帮她挑出来的,然后又把信寄回给母亲。母亲收到后都会在被订正的字旁写上一整行对的字,就像小学生被罚写生字。因此每封母亲的信,都要这样两度易手,家书除了讲讲家中事,也是国文教材。父母俩人如此不厌其烦,大约也是相互依靠的情谊。及至想到他们的离异,让我不禁鼻酸。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信     
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离家归队多日,也没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父亲的信是很随意和马虎的,信很短,有时不过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里一切都好,要学会照顾自己等,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的,反面写信,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而且家中好像没有像样的笔,信中有着五颜六色的笔迹。战友们读家书时往往都异常激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却很少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到家里人对我的思念,我总平静地读,然后收起…  相似文献   

17.
大奇收到一封奇怪的信,竟然来自北极,寄信人是:“我自己”。“世界上有姓‘我’的吗?”大奇说着,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白纸,什么字都没写。“喂,”那白纸突然说,“你倒是把我弄出来呀!”大奇吓了一跳,就把白纸抖出来。白纸落地,呼的像气球一样胀起来,变成一只庞大的、白色的熊!“哎哟,在信封里可把我憋死了!”白色的熊使劲伸懒腰,“哈罗小朋友,你好啊!”大奇害怕地后退一步,“你……你是谁?”“我是北极熊啊,你不认识吗?”白色的熊眨巴着小眼睛,“你不是老是唠叨要去北极看北极熊吗?你去一趟怪麻烦的,干脆我自己来吧。”“可是……谁把你寄过…  相似文献   

18.
以美好相赠     
论及语文教学,我想到叶圣陶老先生的秘书史晓风先生写的一篇文章《慈父与严师——再忆叶圣陶先生》,文中有这样一段讲述:……不料有一天,叶先生忽然对我说:“看得出你从小临过帖,受过严格训练,基本上没有笔误。我说‘基本上’,是因为你还有几个习惯性的错字。”说着他就在纸上一边写一边讲:“一个是‘初’,你常写成左边少了一点;一个是‘柬’,你常写成中间少一横。要从字源上重新认识这些字,加深印象,就不会再错了。  相似文献   

19.
一个孩子,写一封信给他的小朋友。信上说:“倘若你接不到这封信,请你回一封信,把正确的地址告诉我。”有个学生写信回家要钱,用一张明信片,除了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外,全信只有三个大字: “爸:钱!儿。”某政治人物接到一封信,里面只写着“笨蛋”两个字。有一次,他在演讲时提到这件事,说:“我常常接到匿名信,不过像这样只有名字而没有写内容的信,我还是头一次收到呢。”  相似文献   

20.
生命无草稿     
小时候练书法,开始我都是用废纸来写。学了很长时间,但一直没有大的长进。父亲的一位书法家朋友对我父亲说:“如果你让孩子用最好的纸来写,他可能会写得更好。”父亲便叫我按照书法家朋友所说的去做,果然,没过多久,我的字进步很快。父亲很惊奇,去问那书法家朋友。他笑而不答,只在纸上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