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学视域下的仫佬族民族文化传承,主要论及传承要素及传承模式两个方面。仫佬族民族文化传承要素涵盖传承主体、传承客体、传承媒介。受教育运行规律,民族文化生态变迁的影响,仫佬族民族文化传承模式呈现为直接传承与间接传承相互转换模式,单向传承与双向传承相互对接模式,日常传承与专题传承相互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发展,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昆明作为省会城市吸引各地的人才参与城市化建设,其中来自石林和弥勒的彝族撒尼、阿细少数民族同胞,在城市广场结合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形式,把传统彝族三弦舞跳出村落、跳进城市。通过介绍彝族三弦舞从传统彝族撒尼、阿细村落,到城市化变迁后的存续现状,探讨传统少数民族文化活动的城市化变迁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以及在城市务工的少数民族群众如何通过新形式的民族文化传承在城市中构建文化自信、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藏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热贡唐卡为案例,结合实地田野考察,对热贡唐卡传承模式的存在类型及其历史变迁作了系统的梳理,提出1958年宗教改革是热贡唐卡传承模式发生变迁的转折点.1958年以前,热贡唐卡的传承以寺院传承为主,家庭传承为辅.当前热贡唐卡传承呈现寺院传承、家庭传承、学校传承、企业传承、作坊传承多种传承方式互补共存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哭嫁习俗由来已久,在经历着多样的婚姻模式变迁的背景下,仍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恩施土家族苗族地区得以传承。究其原因,除了与独特的文化生态有关外,还与哭嫁所发挥的社会角色转换功能、教育功能以及文化传承功能有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5.
以洮河流域和渭河上游流域为范围的陇中文化,在文化发展变迁中形成了共同的文化模式,呈现出独特的典型文化现象。用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陇中文化现象,阐释陇中文化独特内涵,解读陇中文化的发展变迁规律,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创新,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陕北说书文化源远流长,几度变迁,成为我国几千年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本文在阐述陕北说书文化的特点和变迁的基础上,从陕北的地域环境、说书文化的传承方式以及社会政治影响等影响因素来对陕北说书文化的变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日益加快的现代化和全球化,猛烈冲击着传统的农耕文明,其传承与发展也出现了断裂和危机。梳理文化变迁的概念,以贵州省雷山县苗族控拜村落作为研究对象,描述和解释苗族村落传统文化的变迁机制,研究其村落文化传承与变迁的过程及特征。探寻苗族传统村落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的方法及对策,为今后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民族村落文化做出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迁,作为上层建筑的乡村学校的具体功能也不断变化,这符合唯物辩证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不过,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也出现了过度高扬乡村学校责任与使命的呼声,由此形成了过分渲染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文化传承作用之差异,乡村学校文化传承功能僭越其教育功能以及夸大乡村教师文化传承责任等倾向.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从逻辑和历史的角度剖析乡村学校的变迁,以此确立城乡学校共同的传统文化传承使命及城市反哺乡村的立场,乡村学校教书育人基础上的文化传承任务责任序列以及乡村教师限于学校场域及教育范畴内的文化传承责任.  相似文献   

9.
陶少鸿的《百年不孤》以岑氏家族为核心,通过塑造五代乡贤形象,展现了20世纪乡贤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乡贤们在乡土社会生活中传承乡贤文化,维护乡土秩序,践行传统仁义价值观.他们在保有强大的乡土精神坚守的同时积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地更新自身思想观念、人文关怀模式和文化传承与教化方式,在乡村治理和乡土伦理道德维护方面发挥了巨...  相似文献   

10.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族群认同,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外在表达。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从文化变迁、主位客位、文化功能三大宏观视角,以及组织功能、经济结构、现代文化、生活方式、人口结构5个微观角度出发,对川东体育非遗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审视,立足于制度解构、内容整合和文化再生产三维度,提出川东体育非遗传承的框架:重视多行为主体参与,建立健全体育非遗动态进入与退出机制;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营造以体育非遗为核心的文化生态;形成体育非遗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