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学设想】《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两篇写景抒情散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学习任务群分属"文学阅读与写作"。选择从审美的角度切入,契合写景抒情散文的文体特征,也是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内在要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是诗人,也是散文家.他的早期散文中有不少是写景的名篇,如《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等等,在状物写景方面的艺术技巧是很高的.读《荷塘月色》,如与作者一起在朦胧的月光下漫步,共同"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令人沉浸在那"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的美景之中.鲁迅在谈到我国"五四"时期的散文时说:"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所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在众多《荷塘月色》的解读文章中,"作者中心论"一直被作为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许多研究者把追寻作者的"原意"作为解读最主要的目标。而事实上,文学文本是开放的,对作者"原意"的追逐是一种典型的"意图谬误"。数十年来,众多研究者之所以热衷于在《荷塘月色》中解读作者的"原意",与这篇散文的结构有很大关系,即整个文本有一个类似"谜语"的结构;文中的写景是"谜面",而作者面对"荷塘月色"的"心情"则构成了某种"谜底";于是很多研究者联系朱自清当时的政治、生活处境给出了多种解释。《荷塘月色》其实就是一篇出色的写景散文,回到对作品的审美欣赏才是文章解读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4.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在1927年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和《背影》一起被誉为朱自清散文中的"双壁"。如果说《背影》通过淳朴的叙事,以美德与真情激动着千万读者的心,那么《荷塘月色》则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带给读者是一种美的享受。《荷塘月色》是学生进入高三以来第一篇学习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初中学习过朱自清  相似文献   

5.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历来语文界对其写景抒情、修辞运用等艺术特点探讨很多,也很深入,但对其结尾《西洲曲》的使用探讨甚少。《荷塘月色》在引用完了热闹的《采莲赋》以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有关采莲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人教版语文教学参考所摘用的资料(选自《名作重读》和《朱自清名作欣赏》)认为《荷塘月色》引用《西洲曲》里的句子是以“热”和“动”反衬“冷”和“静”,是“勾起了乡思”。  相似文献   

6.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历来语文界对其写景抒情、修辞运用等艺术特点探讨很多,也很深入,但对其结尾《西洲曲》的使用探讨甚少。《荷塘月色》在引用完了热闹的《采莲赋》以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有关采莲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人教版语文教学参考所摘用的资料(选自《名作重读》和《朱自清名作欣赏》)认为《荷塘月色》引用《西洲曲》里的句子是以“热”和“动”反衬“冷”和“静”,是“勾起了乡思”。语文教师讲解时大多一语带过,认为与《采莲赋》的引用一样是以“闹”、…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家,《荷塘月色》是其写景抒情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现就《荷塘月色》来着重谈谈其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8.
《荷塘月色》和《又见荷塘月色》两篇散文虽然创作于不同的背景 ,但都采用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等手法 ,可谓异中有同 ,同中见异。《荷塘月色》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于 192 7年 7月写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这篇散文描写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素淡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水乳交融 ,通过写景抒情、联想抒情 ,反映了作者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又见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又侧重于议论抒情的散文。这篇散文追慕先贤、寻访胜迹 ,因景抒情 ,感慨良深。通过记叙夜游荷塘的见闻 ,歌…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是经典名篇,惟其如此,所以在教学上不容易出新。原因之一是教得太熟了,形成思维定势。很多老师执教时,无非是赏析其优美清丽的语言,分析其写景特点。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试图换一个角度来解读,也就是从孔子对《诗经》中的《关雎》的评论这个角度来解读  相似文献   

10.
《荷塘月色》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经典写景抒情散文。语言质朴自然,描写缜密细腻,意境清新委婉,充满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尤其是文本中的描写极富艺术特色,为写景抒情增色不少。下面笔者就《荷塘月色》中的描写艺术做一些探讨。一、描写景物时,作者善于把思想情感、生活感受与自然景物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丰满而优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文中写景抒情,极富诗情画意。其行文平易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它的构思独具匠心,为现代散文中所仅见。  相似文献   

12.
陈立娟 《学语文》2004,(3):6-56,48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写得很美,尤以写景散文最为突出,《荷塘月色》之所以把无边的荷香月色写得如诗如画,一部分也得益于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格。通感便是第一次出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3.
凡是读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的人,无不啧啧赞叹:写得美,美极了!有人对文章的“诗情画意”欣赏不已;有人对作者“如显微镜一样”精细的观察颇为称道;也有人对散文中意境的创造、比喻的贴切和语言的运用评价甚高……这一切都是毫无疑义的,也是《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可以当之无愧的。但共中有一点很值得我们思考:“五四”以来,状物写景的散文可谓多如牛毛,其中具有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文章也为数不少,为什么《荷塘月色》能有如此传世不衰的艺术魅力呢? 看来,在《荷塘月色》的“美”之中,还存在着一种  相似文献   

14.
李军 《学语文》2012,(1):24-25
一位老师教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后,学生居然认为朱自清和郁达夫是一对孪生兄弟。学生的理由是:《荷塘月色》有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照应全篇,《故都的秋》也有文眼“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统领全文:两篇文章结构上都是首尾照应,写景都是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觉来表达,写法上都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修辞上都善用精彩的比喻……  相似文献   

15.
《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读之如品美酒.愈品愈觉浓香醇郁.让人陶醉其中;读罢掩卷思之,溶溶的月色.田田的荷叶,亭亭玉立的荷花铭刻心中。《荷塘月色》的语言可谓有一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恰到好处的美。诚然,语言是文字的载体.这里我们从四个方面赏析一下《荷塘月色》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6.
这几天引导学生学习几篇写景状物的散文,分别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和陆蠡的《囚绿记》。这些文章都是千古传颂的名篇,也都是很好的写作例文,学后我做了一个整理,从中悟出一些写景的方法来了。说实话,写文章是需要人有天赋的,这个天赋就是对人、情、事、物有特别的感受能力、超人的想象能力和真实的动情能力,文章是"发之于心、动之以情"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切方法都是对学生思维、情智的禁锢  相似文献   

17.
一、缘起《荷塘月色》是写景抒情类散文的经典名篇,是作者真实情感的自然流淌。表面上看,《荷塘月色》并不难懂,但真正读懂却也不易,需要用生命去作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著名学者孙绍振说:自然科学或者外语教师的权威建立在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未知到已知;而语文老师面对的不是惶惑的未知者,而是自以为是的"已知者"。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是经典名篇,惟其如此,所以在教学上不容易出新。原因之一是教得太熟了,形成思维定势。很多老师执教时,无非是赏析其优美清丽的语言,分析其写景特点。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试图换一个角度来解读,也就是从孔子对《诗经》中的《关雎》的评论这个角度来解读《荷塘月色》。希望能使学生受到一点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学生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家,《荷塘月色》是其写景抒情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现就《荷塘月色》来着重谈谈其语言风格。一、语言要素中的风格《荷塘月色》从语体上看属于文艺语体。文艺语体主要体现为语言具有形象性、情意性、音乐美的特征。《荷塘月色》在语言风格上主要呈现出“三美”。(一)音乐美迭音结构是汉语的特征之一。它在语言表达中有良好的修辞作用,既能增添描绘色彩,又能增强音响效果。《荷塘月色》共用了24个迭音结构。例如以“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以“层层”刻画它的深度,以“粒粒”写出荷花的晶莹剔透,用“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  相似文献   

20.
<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语文教学的"必修篇目"。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将其收录于必修二第一单元,与郁达夫《故都的秋》、陆蠡《囚绿记》放在一起;苏教版将其收录于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这一人文专题中的"一花一世界"子专题,与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放在一起。作为写景散文的名篇,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设计才能抓住这篇文章的"神"和写景散文的文体特征呢?一、"教学目标"的选择排列散文写法灵活,表达方式多样,教师如果能从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