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些数学题中的数量关系错综复杂,需要对已知条件中所有数量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弄清题中隐藏的数量关系,找到解题途径。否则,易被片面现象引入岐途,以致出现错误。例甲、乙、丙三人各拿同样多的钱去买同样价格的练习本。买了以后,甲和乙都比丙多要了6本,因此,甲、乙分别给丙人民币0.36元。求每本练习本的价钱?马小虎审完题认为甲、乙两人比丙多要了6本,因此甲、乙分别给丙0.36元,就是6本练习本的价钱,所以每本练习本的价钱就是0.36÷6=0.06(元)。由于马小虎忽略了三人拿同样多的钱所买的东西应平均分这一重要条件,判断错了数量关系,他的…  相似文献   

2.
贵在反思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必然的规律吗?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重复同样的错误。一次次的失败为什么不能转化为成功呢?有几位学生问我一道这样的数学题:甲、乙、丙3个学生各拿同样多的钱合买同一规格的练习本。买了以后,甲和乙都比丙多要6本,因此,甲、乙分别给丙人民币0.36元。求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多少元。我先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束手无策,有的学生则这样列式:0.36÷6=0.06(元)。显然这是错误的。于是我结合题意画了线段图,借助线段图说明解题思路。(1)甲和乙比…  相似文献   

3.
[题目]甲、乙、丙三个人各有一些连环画。甲给乙3本,乙给丙5本后,三个人拥有连环画的本数同样多,那么原来乙比丙多多少本?  相似文献   

4.
我是班里的“数学迷”,平时喜欢解些数学趣题,这不,五年级的萌萌就递来一道:两个同学出同样多的钱买了一批学习用品,甲拿了10本练习本,乙拿了6本练习本,其余的学习用品都平均分。因此,甲又补了2.4元钱给乙。问每本练习本多少钱?我让萌萌先谈谈她的解题思路,她认为:相差的钱数÷相差的本数=练习本的单价,即2.4÷(10-6)=0.6(元)。粗略一听,好像挺有道理,其实不能这样理解,她没能理解“甲为什么补了2.4元钱给乙?该补几本的钱?”正确的解法可假设甲“退”2本练习本给乙,这时,甲乙俩就真正平均分了,然后,再从乙处“买”回2本练习本,“付”了2.4元…  相似文献   

5.
最近某区举行的第四届小学《祖冲之杯》数学邀请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丙、丁四人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伙订购同样规格的若干件货物,货物买来后,甲、乙、丙分别比丁多拿了3、7、14件货物。最后结算时,乙付给丁14元,那么丙应付给丁多少元?”虽经苦思,参赛学生都仍错解为:“14×(14÷7)=28(元)”。这道题构思巧,隐藏妙,未超大纲,不偏不怪,它“源于教材,略高于教材”,是培养与考查学生分  相似文献   

6.
4人分糖     
某学校的4个好朋友,各有一些巧克力糖,甲发现,自己的糖块最多,于是按乙、丙、丁手上的糖块数分给乙、丙、丁3人一些糖块;这时,乙又觉得自己的糖块最多,于是也按甲、丙、丁手上的糖块数分别给甲、丙、丁一些糖;以后,丙也觉得自己的糖块最多,也同样按甲、乙、丁手上的糖块数给甲、乙一些糖块,最后,丁也按此法去做,结果,4人手上的糖块数都为16块。问甲给出糖块之前,4个好朋友各有多少块巧克力糖?解答可以设甲、乙、丙、丁在甲给糖块之前各人手上的糖块数分别为x、y、z、t,依题意列关于x、y、z、t的方程并求其解,但这是十分繁…  相似文献   

7.
题目:甲、乙、丙、丁、戊共有480粒糖果。甲给乙一些糖果,给的糖果数恰好等于乙手里的糖果数。乙给丙一些糖果,给的糖果数恰好等于丙手里糖果数。依此类推、直到戊按照甲手里的糖果数给甲同样多的糖果。最后五个人的糖果数相等,问原来各有糖果多少?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可知,最后每人是480÷5=96(粒),用倒推法解较为简便列表分析如下从表中可明显看出五人原来各有的糖果数如下。甲:141,乙:93,丙:90,丁:84,戊:72。筌原来各有糖果多少个@肖正利  相似文献   

8.
[题目]甲有28本故事书,乙有10本,甲给乙多少本后,两人同样多? [一般解法]此题要求甲给乙多少本后两人同样多,既然要求同样多,也就是把两人的书平均分。要想平均分,必须先求一共有多少本,一共有28 10=38(本);然  相似文献   

9.
有趣的数学题,往往是先给人一个含糊的概念,然后让人从含糊的概念中找出解题的思路,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有甲乙丙三人放同样多的羊,甲在山上,乙在山腰,丙在山下.甲丙二人因看管不过来,甲给了乙12只羊,丙也给了乙12只羊.这时乙发现自己的羊太多,也看管不过来,所以又还回甲所剩下的羊数.问这时乙放多少只羊?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 1.生产同样一个茶杯.甲耗费3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2小时劳动时间.丙耗费l小时劳动时问,则每人生产出的茶杯的价值量 ( ) A.同样大 B.甲比乙大.乙比丙大 C.丙比乙大,乙比甲大 D.甲、乙、丙之间不能比较 2.甲、乙、丙三人生产同一种钢笔,一小时甲生产5支.乙生产4支.丙生产2支。假定乙的生产条件是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每小时劳动创造的新价值为4元.而!_仨产1支笔的生产资料价值为2元。则甲、乙、丙三八在一小时内各自获得的价值总量是 ( ) A.4元4元4元 B.5元4元2元 C.15元12元6元 D.30元24元 12元 3.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1.
一、忽视推论应用的条件例1 如图1,分别用甲、乙、丙三个电动势相同而内阻不同的电源给电阻R供电,甲电源内阻r甲>R,乙电源内阻r乙=R,丙电源内阻r丙相似文献   

12.
例1.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身高分别是1.46米、1.52米、1.38米和1.5米。已知甲比丁高,但比丙矮,丁比乙矮,甲比乙高。你知道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身高各是多少吗?  相似文献   

13.
体育比赛     
《小朋友》2007,(4)
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分别参加跳高、跳远和铅球三个项目的比赛。请小朋友根据他们各自的话猜一猜,他们分别参加了什么项目的比赛?我不参加铅球比赛。我不参加跳远比赛。我看见甲、乙分别参加了跳高和铅球比赛。甲参加________比赛;乙参加________比赛;丙参加________比赛(答案  相似文献   

14.
问题: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走70米。甲、乙从A地,丙从B地同时相向出发,丙遇到乙以后2分钟又遇到甲。求A、B两地距离。(全国数学竞赛题)这是一道求两地距离的行程应用题。特点是:已知甲、乙、丙的速度,甲、乙从A地,丙从B地同时相向出发,丙、甲相遇时间比丙、乙相遇时间多2分钟。要求A、B两地距离是多少,关键要弄清相遇时间的计算公式,先表示出丙、甲相遇时间和丙、乙相遇时间。公式:相遇时间=总路程(即两地距离)÷二人速度和。解题方法:设A、B两地距离为x米。先算:丙、甲相遇时间=x÷丙、甲速度和;丙、乙相遇时间=x÷…  相似文献   

15.
例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走8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甲、乙每分钟走40米。甲、乙两人在A村、丙在B村,三人同时分别由A、B两村相向而行。丙遇到甲后10分钟又遇到乙,求A、B两村间的路程。分析和解:这是一道连续相遇的问题。以甲、乙两人为一方,丙为另一方。双方分别从A、B两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丙先后与甲、乙两人相遇。只知三人行走的速度及两次相遇相隔的时间,而要由此求出A、B两村间的路程,确实有一定难度。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像这类比较复杂的行程问题,首先应当画出线段图,发挥数形结合的优势,理清思路,找到突破…  相似文献   

16.
甲、乙、丙三位小朋友,一起玩数字卡片游戏。他们在九张卡片上分别写上1、2、3、4、5、6、7、8、9,装到卡片盒里。然后丙背过身去不看,甲和乙各自从卡片盒里拿若干张卡片,盒里还剩一张。甲和乙分别计算自己拿到卡片数字之和。其中甲拿到的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道题目:在循环比赛中(不出现平局),如果没有人能全胜,则一定存在这样的三人:甲、乙、丙,使得甲胜乙,乙胜丙,丙胜甲。我们称满足上述条件的甲、乙、丙三人组成一个连环套。此题证明如下。设甲是比赛中胜的场次最多的人,由于比赛中没有人全胜,所以一定存在某人丙,使得丙能胜甲。假如所有被甲战胜的人中没有人能胜丙,那么丙至少比甲多胜一次,这与甲是胜的场次最多的人矛盾。所以在被甲战胜的人中至少有一个人乙,使得乙能胜丙。故命题得证。  相似文献   

18.
1.有甲、乙、丙、丁四个数,甲=99×299,乙=298×99,丙=299×101,丁=96×298。下列对于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大小顺序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甲>乙>丙>丁D.丙>甲>乙>丁2.请问下列哪一个图可以从中间对折形成轴对称图形?3.从家到森林游乐场需要走1  相似文献   

19.
[题目]甲、乙、丙三篮鸡蛋,甲篮鸡蛋的只数等于乙、丙两篮只数和的1/2,乙篮鸡蛋的只数等于甲、丙两篮只数和的1/3,丙篮比甲篮多20只。问三篮鸡蛋共有多少只?  相似文献   

20.
(例) 有6本不同的书,求在下列条件下各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1)平均分成3组; (2)按一组1本、二组2本、三组3本分成3组; (3)分成4组,有两组每组各1本,另两组每组各2本; (4)分成4组,一组3本,其余各组各1本; (5)均分给甲、乙、丙3人; (6)分给甲、乙、丙3人,甲1本,乙2本,丙3本; (7)按一人1本,一人2本,一人3本,分给甲、乙、丙三人; (8)分给四人,两人各1本,其余两人各2本. 这些都是分组、分配问题,这类问题类型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