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一、蚌塑龙虎墓层位清晰,但平面关系混乱为对西水坡蚌塑图案和遗址的文化内涵和性质有一个科学的认定,濮阳西水坡遗址考古队于1988年7月13日召开了“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现场会”。历博指派宋兆麟先生带我赴会。与会专家和考古队的同志一起对蚌塑图案进行了认真、严肃的审核。龙虎蚌塑图案所在的45号墓位于137探方的西部,墓口开在第四层下,打破第五层和生土;叠压45号墓的第四层有十分明显的大片红烧土,因此45号墓的开口位置清晰,与会者对此一致认可。第四层为仰韶文化层,出土的陶片反映的器类有红顶碗、小口双耳罐、…  相似文献   

2.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源远流长的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博大精深的内涵赋予中国文化以鲜明的民族特色。1987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掘出土了三组(B1、B2、B3)蚌壳摆砌而成的龙虎图案,这一遗迹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三组图案呈一字形南北排列:B1为墓葬附属物。墓主人居中,为一壮年男性:头南足北,仰身直肢,身长1.84米。龙居于墓主之右侧,长1.78米,高0.67米,昂首曲颈,状似腾飞;虎居左侧,长1.39米,高0.67米,张口露齿,尾下垂,四肢如行走状。龙虎…  相似文献   

3.
1987年5月~11月,1988年3月~9月,河南省濮阳西水坡遗址仰韶文化第一阶段文化层,出土了距今6465±45年、6460±135年前(经树轮校正)的M45、T176、T215等四组蚌塑。本文从分析M45号墓及这四组蚌塑的特定内涵入手,考定该墓作为蚩尤真身帝王陵及其蚌龙作为"中华第一龙"的划时代意义。一、考古学基本事实的确认科学可靠的事实,是研究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适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  相似文献   

5.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县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  相似文献   

6.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  相似文献   

7.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  相似文献   

8.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  相似文献   

9.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虎图案,据科学测定距今6460±135年。其中的蚌砌龙图案后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西水坡遗址  相似文献   

10.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濮阳县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从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带有龙虎图案的墓葬,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虎图案,据科学测定距今6460±135年。其中的蚌砌龙图案后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西水坡遗址  相似文献   

11.
<正>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  相似文献   

12.
<正>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县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  相似文献   

13.
<正>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县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虎图案,据科学测定距今6460±135年。其中的蚌砌龙图案后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西水坡遗址的发现  相似文献   

14.
<正>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县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虎图案,据科学测定距今6460±135年。其中的蚌砌龙图案后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西水坡遗址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正>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县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虎图案,据科学测定距今6460±135年。其中的蚌砌龙图案后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西水坡遗址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正>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县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虎图案,据科学测定距今6460±135年。其中的蚌砌龙图案后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西水坡遗址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正>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  相似文献   

18.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法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虎图案,据科学测定距今6460±135年。其中的蚌砌龙图案后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西水坡遗址的发现  相似文献   

19.
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县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动物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虎图案,据科学测定距今6460±135年。其中的蚌砌龙图案后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西水坡遗址的发现  相似文献   

20.
<正>1987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后称"西水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三组带有蚌砌龙图案的仰韶文化遗存,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其中第一组(45号墓)为一座蚌壳摆砌的龙虎墓,墓主头南足北,为一成年男性,其东侧为一用蚌壳镶嵌的龙图案,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