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拔尖创新人才"主题研究起始于2002年,至2010年形成研究热潮.已有研究针对"拔尖创新人才"进行概念辨析,介绍不同高校、学科的培养实践,探讨不同教学方法的适切性与可行性,开展国内外经验对比.鉴于现状,建议进一步厘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钱学森之问"的应有之意,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投入,规避"拔尖创新人才"专属高等教育现象,避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乱象丛生",寻求有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识.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我校“高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旨在探索和形成一个既有利于兼顾基础,又能适应不同类型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课程体系和相应的教学组织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就是在高中阶段为培养未来各行各业领军人物和创新性人才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也是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科学的培养模式,建立能够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长效机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也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现实的迫切需要.因此,研究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对于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拔尖创新人才”是政策话语,也是热点词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的热议话题,不仅事关教育强国建设,更是涉及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对于中小学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以及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认识,人们则有不同看法。这些不同看法聚焦到以下几个问题:中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能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吗?中小学有没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责任?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依次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责任,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课题.文章从凝练院士成才经验着手,以拔尖创新型人才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为主线,对培养林业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行系统探索、研究、总结和实践,凝练出“宽厚基础、张扬个性、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育人理念;构建了“一条主线、两个结合、三种教育、四大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优中选优、大类培养、滚动管理”的竞争机制,“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教学就高、分类考核”等教学运行机制,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竞争力强的优秀拔尖创新型人才.旨在为研究大众化教育时代下如何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辐射带动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和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化部署,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领域进行了多样化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以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一主体或者多主体协同的选拔培养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依然面临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政策的缺位、各项政策目标或者政策主体的协同问题、选拔培养机制衔接问题等制约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统筹不同办学主体、学段、政策目标,促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政策协同,提高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之问”掀开了有关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讨论的又一个高潮,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关乎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本文认为以“985” “211”为代表的一批优质高校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体,教务管理应该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培养教育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重点师范大学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近年来,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紧抓“本科”这一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链,创办了晏阳初创新人才实验班,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它不仅为造就教育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在教育学专业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经验.  相似文献   

9.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重点,具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胜任力的教师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国际上对教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胜任力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分析发现,这些挑战主要源于对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者的教师存在准入的优绩化认知、培养模式的技术化感知和对教师个体权益的忽视。专业资本理论的提出,为重构教师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者的胜任力提供了认识论视角。基于专业资本理论,提升教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胜任力需要跨越“能力鸿沟”、摆脱“技术胜任”与面向“个性重拾”。为此,需明晰教师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者的资本产权,构建专业发展导向的培养机制;夯实具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教师的供给基础,构筑教师内涵增长的保障体系;助力教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科学决策,构造教师反思成长的教育空间。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作为国民教育体系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关键时期。当前如何从面向极少数学生的选拔式集中培养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开放式多元培养,是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关注的重点。为此,普通高中学校必须在理清“培养谁”“培养什么”和“如何培养”等核心问题基础上,明确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在动力机制、课程体系、管理机制和支持系统等方面的实践策略,以真正实现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  相似文献   

11.
<正>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教育强国,科研何为?为了回答好国家和上海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命题,1月21日,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研讨会暨上海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行。上海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研究中心是在上海市教委指导下,由市教科院组织成立,专门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和管理服务的科研平台。中心设有八项主要职能:一是承担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理论研究,探索创新人才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二是进行国际比较研究,把握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前沿动态;三是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支持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政策制定;四是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数据平台,形成相应数据追踪研究和数据库;五是通过实践指导,推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育人实践;六是组织教师研修,提升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师专业素养;七是提供管理服务,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资源整合;八是深化合作交流,建设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研究共同体,扩大对外交流和提升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以1999-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为研究样本,从科学计量学和统计学的视角揭示我国科学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年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科学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年龄结构呈"M"型双峰分布,峰值年龄分别约为46岁和66岁;科学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平均年龄呈年轻化发展趋势;不同学科及性别因素对科学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年龄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准确认识并把握这些规律和特点,对科学制定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等理科教育》2012,(1):2-F0002
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挥示范作用,2008年9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与业界共同创办“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启明学院秉承“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遵循“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未来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4.
研究型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型大学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担负着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许多研究型大学也开始对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本科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并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分析研究型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化发展的催化剂,促进人才需求向着创新型、拔尖型、复合型发展。本文针对国内外拔尖创新人才模式研究现状,结合通信工程专业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与培养的理论研究、构成体系架构理论研究和以特色科研平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三个方面改善和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拔尖人才培养中围绕培养战略、甄别选拔、培养目标、研究方法展开的四大国际论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特色的拔尖人才的培养路径和方法.笔者建议中国应遵循国际先进培养模型,结合学生的个性、年龄、家庭背景、心智特点等方面的特性来配置合适的师资、课程、培养计划和整体培养战略;在选拔过程中,亟待研制出一套科学而规范,特别适应于中国教育背景的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标准;培养目标上,应区分“创新型人才”和“专业型精英”,辟出“创新性”思维的训练过程;研究方法上应充分与国际研究方法和话语对接,积极采用国际先进的研究模型,将群体研究方法和个体研究方法组合并用,更好地研究中国的拔尖人才群体.  相似文献   

17.
徐星 《上海教育》2011,(23):28-2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八次提到了“拔尖”。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  相似文献   

18.
学科交叉已成为知识创新、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国民关注的重点。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于现代社会,不足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这就需要大学转变人才培养思维,多元探讨新的人才培养资源整合方式。本文主要是从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上分析新时代拔尖人才的培养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杰 《教师博览》2024,(8):55-5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要求。由此可见,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该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有研究指出,学生的“学术志趣”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前提是有一大批具备创新素养的教师。而提升教师的素养,需要明晰且不断强化教师的“学科志趣”,并将其作为专业素养提升工程中的“首席”。  相似文献   

20.
“人才矢量分析”是一种基于人才发展方向性分析的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分层、分类研究。以清华大学人才培养为案例,通过对毕业生调查分析,认为人才成长是一种具有生长优势的矢量。采用“人才矢量分析”揭示拔尖创新人才的发展方向,研究人才培养成长的规律,提出人才培养中要注意“方向选择、优势积累、创新突破”,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