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瑾 《山东教育》2010,(6):51-52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更离不开快乐的小伙伴。读过“花袜子小乌鸦成长系列”后,非常羡慕小乌鸦那一群可爱的小伙伴,有了伙伴的陪伴,成长多姿多彩,成长历程才不会孤单。读过这套精装图画书后,女儿对于友谊越来越看中,对于兄弟姐妹越来越渴望,对于朋友这个词的含义也越来越能够深刻体会了。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篇怀人之作。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优秀的篇章一般都有一个“情眼”,这个情眼通常表现为一句话,或者一两个词语, 集中体现着人物的情感。按照这个说法,我们能很轻松地发现:本文的情眼就是“玩世”一词——文中,这个词语一共出现了4次!这绝不是偶然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一、来源于“替”、“给”、“帮”、“为”的思考《棉鞋里的阳光》一文叙述了小峰见妈妈帮奶奶晒棉被 ,然后帮奶奶晒棉鞋的事。文章质朴 ,读来温馨满怀。课上 ,有这样一个句式 ,“小峰帮奶奶晒棉鞋。由于第六课说说做做有以下练习 :我替妈妈我给爸爸我帮老师我为大家因此 ,在备课前 ,我有意让学生复习“替”、“给”、“帮”、“为”这样几个词语 ,所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 :“这个句子中的‘帮’你可以用别的词来表示吗?”原本认为学生顺理成章说成 :“我为奶奶晒棉鞋”或“我给奶奶晒棉鞋”等等 ,谁知学生对此竟阐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令我…  相似文献   

4.
最近,听了周步新老师教学《买猫头鹰》一课。其间指导学生理解“七嘴八舌”一词的教学,使我深受启发。 课堂上,当学生体会“丽丽和小伙伴们围了上去,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句话时,出现了这样的场面: 师:读读这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整体感知这个句子) 生:读了这个句子,我读懂了丽丽和小伙伴们为了猫头鹰展开了热烈讨论。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我是从“七嘴八舌”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读读“七嘴八舌”这个词,说说是什么意思?(先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师:是七张嘴八条舌头吗?(反诘,激发思维的火花) 生(笑):不是,…  相似文献   

5.
“子”脚词语指以“子”字作韵脚的词(狮子/莲子)和短语(藏书万卷可教子/按着葫芦抠子)。在汉语里,词的划分有时会遇到困难。有的“子”脚结构(虎子/父子/母子)是词还是短语,人们的认识可能不一致,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子”脚词语中上声“子”与轻声“子”的区分这个问题的探讨。广义地说,“子”脚词语同时包含了上述难于确定是词还是短语的“子”脚结构。  相似文献   

6.
语文素养论     
“语文素养”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核心目标概念,是一个近乎全新的概念。在新课标之前,尽管有少数文章使用了这个词语,甚至2000年的初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出现了这个词语,但多是一带而过,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在新课标中,“语文素养”一词前后出现十余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的内容已深入人心,“语文素养”也成为当今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在语文教育领域,说它是人所共知恐怕一点也不夸张。  相似文献   

7.
在“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中,老师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怎样去引导呢?这就需要教师深钻教材,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的切入点,以点带线,推进阅读。这个切入点就像建构主义倡导的“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让学生沿着支架一步步向上攀升。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根据关键词语设计切入点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出自名家之手,那些经典之作的“文眼”往往就是一个词语,找准了这个重点词语,就有了切入点。比如,老舍先生的《林海》,课文中三次出现的“亲切”、“舒服”,就是课文的关键词。抓住这个词语来阅读,就能读懂课  相似文献   

8.
或是习惯了遵从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范式的缘故,每次在学生汇报字词预学的环节时,我都是只对词语的是否“读正确”做检查,而涉及词语的理解和朗读品味。便全是放在了课文的理解中顺势而行。想想。  相似文献   

9.
第一、审题,摸清题目限定词语的含义。在审题中,一个作文题目往往可以分割成中心词、核心词和修饰限制词等等。半命题作文题目出现的往往是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和指示文题中心思想的中心词。文题中的中心词,也就是文题中的关键词语。例如,《我喜欢……》这个文题中的修饰限制词语是“我”,文章只能写自己,而不是写别人。“喜欢”则是揭示题目主旨和文章表意的重点,是“题眼”。学生只有真正明确和掌握文题限定的词语,特别是找出“题眼”,理解含义,才能为下一步的填题做好准备工作。第二、填题,选择补充揭示题材范围的核心词。半命题作文的填题,…  相似文献   

10.
听——是一个比较容易操作的内容,主要检测的方向是听写和默写。每次学新课文、词语盘点或者积累知识前,我都在课前听写本课的八个词语、一个语文知识点和一个问答题,这个问答题提前告诉学生作为预习的作业,只要这十道题满分的学生,本课的生字词抄写就可以不用做,以为鼓励。当然,在批改的过程中,如果这个学生本该满分,但成绩并不大理想应该抄写词语.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类词语,其本身已经蕴含了某一意思,如果在遣词造句的时候再次出现这一意思,就会形成前后用语重复的毛病。我们将这一类词语称为“兼容式词语”,将由此而产生的重复毛病称为“兼容式重复”。这种用  相似文献   

12.
翻开小学语文试卷,你便会轻易地找到“解释词语”这一项考题,总会发现“解释词语”这四个字前,出现“联系上下文”。这是在启发学生,要通过“联系上下文”这一方法来解释词语,给学生指出了答题方法。这本无可厚非,因为理解词语,就是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你们一定有许多邻居小伙伴吧!可是我没有,虽然以前……以前,我们院子里是有几个和我很要好的邻居小伙伴的。我们常在一起骑自行车,去小河边戏水,带着小狗去散步……那时的我多开心啊!可是去年寒假里的一天,好朋友成丝丝对我们说:“伙伴们,我爸爸说,我们家在蟠龙盖了一栋楼房。再过几个星期,我们就要搬过去了。”这消息对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几周后,成丝丝搬走了。去年的暑假,陈文饶告诉我:“我爸爸在百货大楼那边买了一套房,过几天就搬。”过了几天,她家也搬走了。就这样,小伙伴们一个接一个地搬走,终于,再也没有伙伴和我一起玩耍…  相似文献   

14.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词语的理解是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电教媒体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能化无声为有声,变静为动,使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深入地理解词语,解决难点,突出重点。1录音的运用苏教版第四册语文课本第一课《古诗二首》里的《春晓》这首诗中,有一个词“啼鸟”,这是  相似文献   

15.
《麻雀》一文记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故事。文中有些语句抒发了作者对老麻雀勇敢精神的赞赏敬佩的感情。但老麻雀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敢精神,对此,学生在理解上颇有困难。我针对这个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品词品句,理解作者是怎样写老麻雀的勇敢精神的。首先,我抓住“像石头似的”这一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老麻雀下落时的快速和突然,体会老麻雀的坚决和急切的心情。再是指导学生品析“呆立着不动”这个词语。联系上下文画出老麻雀落在猎狗面前的动作,从“蓬起、尖叫”这两个词体会老麻雀明知无望而又拼力一搏的心情。尽管它身体发抖,声音嘶哑,但它仍呆立  相似文献   

16.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加强词语教学是当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项必要措施.现在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实践情况和初步体会.一、讲解词语要注意联系课文.讲解词语最基本的方法是给词语下定义.但如果光下定义,脱离了课文,对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与运用词语都没有好处.比如毛主席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糟得很’和‘好得很’”一节里有“满城风雨”一词.我第一次教这一课时,就光给这个词下了“比喻某一件事情传播很广,引起轰动,到处议论纷纷”的定义.我以为这个定义已说得清清楚楚,无需多讲了;可是当我出了包括“满城风雨”在内的几个词让学生作一次写一段话练习时,从一个小组统计,有不少学生对这个词语没有掌握或没有完全掌握.这一情况引起了我的深思,原来是在讲解词语时脱离了课文,没有通过词语把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的农民运动的伟大力量和重大影响揭示出来,而是就词语讲词语.吸取了这一次的教训,在第二次教这一课时,我把“满城风雨”放到课文中进行讲解:正因为“一切帝国主  相似文献   

17.
“义随境迁”,一个字、一个词只要进入文句,就会与文句中的词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发生联系并受其制约。因此,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有不同的含义,即语境义。理解字词的语境义,有助于理解句义,进而理解段篇内容,所以,解释词语语境义是中考阅读测试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考查点。具体的语言环境,决定了词语的含义,这个含义有时是字词的基本义,有时是引申义,有时是比喻义,有时可能是“临时义”。这种“临时义”的语言形式,有时是隐含意义,有时是感情意义,有时是修辞意义。因此,要准确确定某个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必须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根据上下文去推断词语含义。尤其是遇到生字词时,由于不让翻查字典,更须结合语境条件去解释,一味停留在这个词语上硬抠,是抠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一日稷山县话里用“日”作前缀的词数量不算多,却都很有特色。“日”这个词在口语里基本上有两个意思。一个读去声,是“日子”意思,如“好日”,口语常变读为“好儿”。另一个是詈词,特指男性对女性主动施行性交的行为。下面要论及的用“日”作前缀的词语,与后一个意思有关,因而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如:  相似文献   

19.
顿号     
我的名字叫顿号,形状是“、”,有的小朋友说我长得像芝麻,还有的小朋友说我长得像瓜子,真聪明,因为我的小名又叫“瓜子点”。可我总爱把自己幻想成在句子里跳舞的小精灵。我是表示句子里语气稍微停顿的符号,我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把句子中那些并列的同类词分隔开来,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像一个节奏轻快的小音符,让整个句子充满了音乐感。你们看:(1)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唱歌、跳舞、做游戏。这句话中的顿号,表示“唱歌“”跳舞“”做游戏”这三个词在句子中间是并列的词儿。(2)我们做题时要认真读好各个题目的序号。一、看拼音写词语。二、按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任珊 《学语文》2004,(5):46-46
时下,不管是漫步街头,还是浏览互联网,阅读报刊杂志,这样一个词总会不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吸引大家的眼球,它就是“量贩”。《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都没有这个词。它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个外来词。“量贩”源自日本,是日本商业用语,指一种群体的、批量的、薄利的消费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经销策略。1983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