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蠡的内向在朋友圈子里是出了名的。他是一个人群中的隐匿者,拙于交流,甚至抗拒交流,时刻沉溺于自身的幻境之中,有着丰富的孤独体验。一个终生孤独的人,注定是一个习惯于自我反省的人,但自我反省倘若无法使其从孤独中振拔而出融入人群,就会陷入更深的孤独,如此往复,每一次自我反省,都意味着一次无例外的更深的陷落,那种心灵创伤是难以言说的。然而,这心灵的痛楚却也是孤独者最为极致而难得的快乐,他需要不断失败的自我反省,  相似文献   

2.
陆蠡的内向在朋友圈子里是出了名的.他是一个人群中的隐匿者,拙于交流,甚至抗拒交流,时刻沉溺于自身的幻境之中,有着丰富的孤独体验. 一个终生孤独的人,注定是一个习惯于自我反省的人,但自我反省倘若无法使其从孤独中振拔而出融人人群,就会陷入更深的孤独,如此往复,每一次自我反省,都意味着一次无例外的更深的陷落,那种心灵创伤是难以言说的.  相似文献   

3.
《海上劳工》是雨果发表于1866年的一部小说,较集中地体现了雨果的价值取向。本文聚焦主人公吉利亚特孤独与无语的生存困境,寻找他反抗困境的方式,并从中发掘其人生信仰及实现方式。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去看,吉利亚特是信仰的义士,主动选择牺牲与死亡使他最终实现了自我。  相似文献   

4.
朱友成 《文教资料》2008,(24):28-30
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短篇小说<誊写员巴特比>的主人公巴特比这一孤独的人物形象,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小说的分析,旨在论证巴特比是个加尔文教的悲剧英雄.巴特比始终如一地坚守着他的"不愿意",表现了一个加尔文教信徒对自己信仰的执着但又终因与时代的格格不入而被淘汰.可以说,巴特比是麦尔维尔的自我投影,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的一个自我.  相似文献   

5.
白桦派被誉为"打开了文坛的天窗,让清爽的空气吹了进来"从而开启大正文学幕布的文学流派。作为白桦派理论指导者的武者小路实笃,是日本文坛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对生命的肯定与赞美,对个人、自然的绝对信仰式文学基调,朴素率真的文风,使其成为最能代表白桦特质的作家。本论文以武者小路实笃最负盛名的小说《天真的人》为切入点,以小说内容为蓝本,通过研究其人物塑造手法、人物关系、人物命运与性格的必然联系,力求深入剖析作品内含的白桦文学的三特质:理想性、自我性及高度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6.
伦理性始终是列维纳斯哲学的主旨,也是他质疑整个哲学史的立足点。列维纳斯对希腊哲学的批判和超越,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他把在巴门尼德那里开始确立的理性原则理解为作为实存者的人的孤独精神,这种理性原则是存在论的,它追求自我的内在同一性,而漠视了在存在论视域之外的绝对他者。在这一理解的前提下,列维纳斯则强调了自我与绝对他者的一种前存在论的伦理关系,绝对他者呼唤着自我超越自身的存在和孤独,这就是伦理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7.
在这个"上帝已死"和"为世界除魅"的时代,人人生而自由,没有谁会再相信一种普世存在的道德和终极信仰,人类在不断追求进步中走向虚无。现代文明加剧了彼此之间的隔膜,每个人似乎都陷入了彷徨又孤独的苦闷境地。对中国五四时期以来的知识分子们来说,孤独苦闷感更是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他们。其中独树一帜的沈从文,在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中,由于特殊的经历背景使他的孤独情结相比同时期的其他许多作家更持久,也更深刻。这种孤独情结深深地影响了沈从文的人生以及创作。  相似文献   

8.
尤金.奥尼尔一生的创作多来源于他生活的悲剧和创伤体验,其自传性戏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更是他对个人和家庭创伤性记忆的书写。作品中人物的创伤性经历以及他们表现出来的创伤后压力综合症的症状,可以证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一部创伤作品。奥尼尔通过对个人和家庭创伤性记忆的书写,进行自我疗救,达到了灵魂的宁静,从而完成了心灵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9.
尤金.奥尼尔一生的创作多来源于他生活的悲剧和创伤体验,其自传性戏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更是他对个人和家庭创伤性记忆的书写。作品中人物的创伤性经历以及他们表现出来的创伤后压力综合症的症状,可以证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一部创伤作品。奥尼尔通过对个人和家庭创伤性记忆的书写,进行自我疗救,达到了灵魂的宁静,从而完成了心灵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0.
分析星新一微型小说的意蕴美,解读寓于其中的日本民族独有的审美倾向——群体中的孤独意识。在作品中具化为三个方面:现代社会的自我丢失感;快餐式文明加深了个体的孤独意识;孤独意识导致对未来机器世界的恐慌。  相似文献   

11.
穆旦有着一颗不断探索的灵魂,他对民族生存的思考以及对自我的反省充满了复杂性,这使他显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独异的精神品格。他内在的灵魂是孤独的,但同时又是充实的,因为爱是他孤独灵魂的寄托,从而使他在精神上获得了一种宁静。文章试图通过阐释穆旦诗作所独具的爱与现代性的怀疑精神来展示诗人内在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2.
孤独便是人生厄运的一种,而孤独又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孤独人生就失去了深度和质量。孤独可以给人以空间,让人更好的思索这个世界以及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深刻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在孤独中完善美丽人格。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在散文诗集《野草》中不断表达着一种困惑孤独的境域,用独特隐晦的文字,近似虚无荒诞的意向表现出孤独痛苦的精神世界和对现实国民性的理性认识,充分表现了精神世界超前发展者的精神形象。这是鲁迅把自我实现价值在“碰了许多钉子”后的情感外化成的作品,也是他渴望了解世界,了解自我,实现孤独心灵超越的抗争之作。  相似文献   

14.
飞鸟意象在白桦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白桦笔下的山雀、雄鹰、雁阵、精卫等意象在给作品增添了强烈的艺术审美的同时,也具有丰富的社会思想内涵。而且其中某些飞鸟意象是白桦的自我写照,并体现出作家深远的心灵寄托。白桦这种浓厚的飞鸟情结,缘于他对于爱与自由的执着追求,而他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也为该情结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5.
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将人从愚昧的迷信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却又对现实的伦理道德提出质疑,使人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与孤独。这种迷茫与孤独的产生实质上是由于传统价值观与现实价值观发生了冲突,人们在价值观的选择上无所适从。要消除这种现象,就需要建立人类的共同信仰——一种共通的文化信仰,和加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安妮宝贝的小说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孤独意识.其中人与自我的对抗、人与他人的疏离和人与社会的隔阂三个方面,正是其孤独意识的表现形式.追溯安妮宝贝孤独意识的来源,就可以揭示出安妮宝贝小说的孤独意识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孤独者》是鲁迅先生于1925年10月创作的一篇小说,收录在短篇小说集《彷徨》中。主人公魏连殳是一个独具个性的现代知识分子,他以逃避的方式活在自己亲手造就的"独头茧"中品味孤独,最终以"自戕式"的"复仇"向社会作绝望的反抗。细读文本,魏连殳作为一个"孤独者"之精神特质逐渐清晰,然而是什么造就了他的"孤独"?他又为何要选择一种自我毁灭的结局?这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人是孤独的.能面对孤独的人他的内心是充实的.狂欢放纵是对孤独的逃避与慌张。面对孤独能体悟到人生的另一种真谛:超然物外,敢问苍天。人的尊严不是身居高宫要职的显赫.也不是名利双收后他人的青睐.人的尊严是孤独地展现自我。  相似文献   

19.
邓国琴 《文教资料》2008,(19):20-23
孤独是卡夫卡的一种生存姿态或生活方式.也是他对抗社会的武器.他的孤独是灵魂深处的孤独,是一种真正内心的孤独.孤独意识浸润着卡夫卡的整个世界,在家庭里、在社会上、在生活中,孤独无时无刻不在缠绕着他,几乎成了他生命的唯一,而他也在写作中,尽情地释放着他的孤独.  相似文献   

20.
生存论是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时代问题之一.生存和信仰的问题产生于特定的历史及时代背景.克尔凯郭尔的生存信仰论是对这一问题上作出的现代性反恩,其着眼于孤独个体的生存体验、信仰的个体性(主观性)以及个体生存与信仰的相生共在的关系,为当代人的自我生命体验寻求安身立命之本.克尔凯郭尔将信仰人格化对当代生命哲学、生存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