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这里所说的网络语言是指狭义的网络语言,即网民在网络上聊天或发帖等时常用的语言或符号.本文将流行在日语各论坛、博客等的网络语言整理出来,从日语网络语言的类型、特点开始分析,进而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日语网络语言,得出日语网络语言违反了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这一结论,最终阐明如何看待日语网络语言这种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网络语言是由网民共同在网络公共言论空间上创造的一种风格独特的语言,具有简明、生动、多样的特点,可以分数字型、翻译型、字母型和图片动画型等类型。新时代网络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对汉语言文学同时存在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要发挥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促进作用,就必须顺应趋势辩证看待、积极利用网络语言,在加强网络监管、净化文学发展环境的同时制定使用规范以明确网络语言的使用边界。  相似文献   

3.
汉语网络语言研究的回顾、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阅读分析1994年以来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上的有关汉语网络语言研究的论文,我们认为汉语网络语言的研究经历了从网络语言本体(包括网络语言的性质、词汇、句法、修辞特征等)和网络语言的规范以及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问题,逐步拓展到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网络语言与当代社会文化、网络语言与网民的社会心理特征、网络词语及其意义生成的认知机制等的过程.在分析当前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汉语网络语言研究今后应该注重汉语网络词汇和句式产生的理据研究,汉语网络语言与其他网络语言的比较研究以及尝试建立汉语网络语言学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的增加,作为通行于网络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交际手段--网络语言,也正以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着.本文从网络语言的定义、产生原因、组成方式和特征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并在分析中窥探出网络语言的发展对于整个语言的发展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浅析网络个性签名的类型及社会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是研究网络文化的重要途径,网络中的个性签名丰富多彩,反映出网民的不同的思想、心情等,透过个性签名折射出当代网民的文化心理,帮助我们重新审视现代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是一种产生于网络、发展于网络的语言,也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语言的另类语言.如果你不是网民,你就很难了解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和一般日常用语有许多不同之处,网民常常使用简易汉字或语言替代符号(如数字、字母等),或采用譬喻的方式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看法或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台湾网络域的网络语言有其独特的语言形态,它结合了注音文、合音字以及台湾腔普通话,另外选用了一些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表情符号、汉语借字等,是一种集大成的综合性语言.本文从形、音、义三个层面分析台湾网络域中的语言现象,发现这些有创意、有幽默感,和一般口语不同的网络语言,如果适当使用,会使得社会语言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透过网络语言可以看到汉语中异域文化的渗透,也可以窥探青少年这一网民主体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中国网络语言研究概观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中国网络语言研究有四大内容:一是收集整理中国网络用语,出现了3本网络语言词典;二是关于网络语言的概念和结构,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网络行业语”和“网民常用词语”,而网民常用词语又分为七大类,若干小类;三是关于网络语言产生的四种主要原因;四是对待网络语言的九种态度。述、评、论三结合,展示出了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言传播的失范与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一方面丰富和推动了语言发展,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随意性使得其自身存在着许多不规范和不完善的地方。由于网络交际语境和网民主体特征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网络语言在传播中出现了语法、词汇、语用等语言规则和语言内容等方面的偏离和失范现象,在不同群体传播中产生了交际障碍,对青年网民和现代汉语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对网络语言失范的研究,提出网络语言规范的对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所形成的一种网民的新的交流方式.网络体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形式,除了传统语言的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新的伦理特点,如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更加广泛的开放性的道德体系以及对道德意识的自律性要求更高等特点.本文重点以分析当前网络上流行的网络体来说明网络语言所反映的伦理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作为一种较为便捷的信息传播工具,它在为人们提供交流信息和发表意见的平台的同时,也弥漫着各种非理性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很容易就演变成网络语言暴力,给当事人带来无形或有形的压力,甚至是伤害。网络语言暴力的形成固然与网络监管体系不完善、网民媒介素养等因素有关,但也与网民的社会心理机制是分不开的。本文试图从受众脑海中固有的社会图式、网络的去抑制性及网民的从众心理等因素来探究网络语言暴力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陈姗姗 《考试周刊》2010,(41):29-3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这里所说的网络语言是指狭义的网络语言,即网民在网络上聊天或发帖等时常用的语言或符号。本文将流行在日语各论坛、博客等的网络语言整理出来,从日语网络语言的类型、特点开始分析,进而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日语网络语言,得出日语网络语言违反了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这一结论,最终阐明如何看待日语网络语言这种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语言是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图片、符号等进行"改造"而形成的,目的是网民在交流中为提高输入速度,是伴随着网络而产生的一种新语体。网络语言主要产生于虚拟的网络社区,网络社区的开放性和自由度,使网络语言拥有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也决定了网络语言的口语化、私语性和直观快捷倾向。但同时也对现代汉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民低龄化和学生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校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给日常生活和学习既带来了创新的元素,也在语言交流与应用中出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网络语言的构成主要有四类,即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专业名词;与网络有关的用语;网民在网络上的常用语及一些网民生造出来的新词。他们体现了创新化、形象化、诙谐化和简洁化等特点。在网络语言的运用上我们应尊重语言的发展规律;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其使用的规范化;同时积极慎重地接受新生词语。使学生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上朝着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以网络为媒介的人际交流越来越普遍.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也是继报纸、收音机、电视机之后又一种新型高效的媒介传播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和关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2亿多,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5小时,网民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为网络语言的迅速推广提供了坚实基础.随着影响的加大,网络语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一种手段,是一种文化现象。在网络中,网民们也有一套自己的语言-网络语言,其中也包括英语的使用。随着现在网民教育水平的提高,网络英语使用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从当前的网络语言中英语的使用现状上,可以看出网络英语具有简洁性、创新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另外,网络英语的出现也有着其固有的原因。本文就网络语言当中英语使用的特点进行了说明,并且分析了网络英语产生的原因和构词特点,希望能较好地了解网络英语,能有助于网络英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资讯发达的当今时代,网络的兴起催生了一种新的语言变体即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网民的专业语言,有着新、活、杂等特点,对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不少冲击和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以新课标理念为原则,重在探究网络语言内涵,试图寻找到其与传统语文教学的衔接点,从教学内容、教师观念两方面提出对策,以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和使用网络语言,更好地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迅猛发展,催生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存在变异现象,包括形式、语义与功能三个方面.变异的动因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网络文化,网民心理,视觉追求,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网民”已经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网民阶层”,因此,网络语言也自然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网络词语是汉语在网络环境下进一步延伸和发展的结果。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指的是网络时代与“网络”、“电子”技术有关的一切语言。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登陆、再现、鼠标、软件、硬件、病毒、防火墙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或是伴随网络的发展产生的新词新语,如:网友、网民、网吧、虚拟空间、黑客、  相似文献   

20.
“网语”四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文斌 《现代语文》2006,(9):65-65,103
网络作为一个交流平台吸引了无数网民在线聚集,网民的交流促生了一套网络语言,形成了一道新的文化景观。网络语言标新立异、个性鲜明、生动活泼,体现着时代特色和新新人类的年轻气息。另一方面,网络语言随意、混杂甚至粗俗不堪,给现有语言规范和网络交流秩序带来了冲击,其影响延伸到现实社会之中。如何正确认识网络语言现象这个W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