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文心雕龙》文体论在唐代就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明清两代一直都是校注、评点之重。明人在《文心雕龙》文体论的注释上有很大进展,但在评点方面取得成果有限。清代学术大兴,加之有《文心雕龙》在明代的大量刊刻为基础,清代的《文心雕龙》研究上了一大台阶。文体论仍然是研究的重点,不仅注释愈加完善,更在理论研究上取得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2.
李平等著《(文心雕龙)研究史论》2009年10月由黄山书社出版发行,该书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成果。书中研究的明清及20世纪“龙学”家及其成果,均在《文心雕龙》(简称《文心》)研究史上做出贡献。杨慎、曹学俭、钟惺代表了明入《文心》研究的水平;清人纪昀的《文心雕龙》评点,堪称《文心》第一评;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是现代“龙学”的奠基作;  相似文献   

3.
对小说采用评点的形式进行评论,这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文艺批评方式。首先起来开创明清两代评点小说之风的是明代的李贽。他对《水浒传》的评点给后世带来很大的影响,效法者纷纷而起,于是形成了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所谓小说评点派。明清两代的小说评点家中,除李贽外,较有影响的还有金圣叹(评点《水浒》),张竹坡(评点《金瓶梅》)和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人。这些评点家通过作序、写读法、评批和圈点等方式,  相似文献   

4.
赵俊玲 《天中学刊》2013,28(3):94-97
《文选》评点自明万历年间萌兴,至清末归于消歇,经历了萌兴与发展、高潮、持续发展与总结等几个时期,与明清评点的整体发展态势大体一致。明清两代的《文选》评点,在著作数量上虽大体相当,但在两个时代的发展际遇却甚是不同:一个是利于评点生存的学术环境,但相当一部分普通士子不学《文选》;一个是不利于评点发展的环境,但普通士子对阅读学习《文选》有较高热情。  相似文献   

5.
<正> 关于文学创作中“犯”与“避”的辩证关系,历代学者谈得不少。远的不说,单是明清两代几位杰出的小说评点家,就有许多十分精辟的见解,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小说评点开创者之一、晚明小说美学家叶昼,曾在谈及《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点时,指出:“且《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并以几位同是具有“急性”性格的“水浒”英雄为例,说明作者在刻画他们时,能充分把握其性格中的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6.
《诗经点勘》一书著录较为混乱,多称之为《诗经》,有的竟称其作者为刘海峰等,或刘大櫆、姚鼐、曾国藩、吴汝纶、吴闿生等四五人。其实此书是吴汝纶悉心搜集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姚、曾的《诗经》圈点与品评,精心辑录了明清《诗经》评点的精华,并与自己的圈点品评汇为一体的集大成之作,集中展示了桐城派《诗经》评点各具特色的状貌和成就及其与明清《诗经》文学品评的传承关系,值得系统深入研究。作为吴闿生整理其父《群书点勘》之一,此书著录为吴汝纶《诗经点勘》,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便于准确推介与传播。  相似文献   

7.
小说评点蕴含着深厚的文学内涵。从丰富的小说评点话语入手,以《史记》与明清长篇小说的渊源为例,可观照明清长篇小说在典型事例、细节描写、语言描绘和道德评价等塑人艺术手法上同《史记》的渊源关系,寻求一个解析明清长篇小说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8.
“气”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常用术语,也是《文心雕龙》中使用较多的一个字。据笔者统计,在《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中,用到“气”字的有三十一篇,共八十句(以一逗为句)。由于中国古人所使用的理论术语大多是由具象词借用为抽象句,其原始意义所指代的具体事物之内在与外在性质的多样性、复杂性,就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在《文心雕龙》的研究中,人们大都把“六观”当作《文心雕龙》的文学批评标准,而对本为批评标准的“六义”却视而不见,或语而不公。笔者认为这是《文心雕龙》研究上的一个误区。本文从《文心雕龙》的结构、“六义”与“六观”的含义与相互关系等入手,对“六观”与“六义”进行了辨析,认为,‘六观”是刘勰提出的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而《宗经》的“六义”才是刘勰提出的文学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张雪莉 《学语文》2009,(6):34-34
汤显祖的《牡丹亭》一经问世就受到人们热烈欢迎,乃至。家喻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牡丹亭》在明清女性读者心中普遍激起强烈共鸣。备受明清女性青睐,引发。《牡丹亭》唱彻秋闺,惹多少好儿女拼为他伤心到死”(俞用济《醒石缘》)的女性独特接受景观。明清女性积极参与《牡丹亭》演出、阅读、评点的各种艺术活动。使作品不断被搬演。400年来仍在舞台上绚丽流转且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文术论,通称为创作论。它既是《文心雕龙》中的精华部分,又是龙学研究中歧异较多的症结所在。笔者针对其多年来悬而未决的范围问题、性质问题和要义问题,综合古今各家之说,进行反思和辨析,主张“根柢无易其固,裁断必出于己”,力图辨正囿于一偏的旧说。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定势》提出的"定势"理论对古代文论的发展影响深远。苏轼提出的"随物赋形"说与"辞达"说就贯彻了"定势",即情之"势"、体之"势"与言之"势"的理论,并予情之"势"一个完美的注脚、为体之"势"注入新的内容、使言之"势"达到一个新高度,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创见。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广泛论及了晋宋的文学批评,涉及对彼时文学理论总体状况的评述、对具体文论家及其文论观点的认识、对当时重大理论问题的辨证等。对今人而言,《文心雕龙》提供了一个值得信任的了解魏晋文学批评的窗口,也保存了不少业已散失的魏晋文论资料。总结和剖析《文心雕龙》学术视野下的晋宋文学批评,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及其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献雕龙》是中国古代比较系统化的博大精深的文艺理论批评著作,历来学者们都对其十分重视,过去学者们对《文心雕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论"、"创作论"和"批评论"部分,而"文体论"部分却较少人研究,一些学者甚至认为文体论"都属无关紧要之作,没有多少理论价值,不值得花力气去探讨。"又说"诔文和碑文(文体论"诔碑篇")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应用文,一般和文学的关系不大",这些说法值得进一步探讨。《文心雕龙·诔碑》中含有很丰富的历史信息,且颇具有文学性和莫大的史料价值,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学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鉴于"赋"在刘勰所处时代地位的重要,以及《文心雕龙》本身的骈文形式,正确理解《诠赋》对把握《文心雕龙》全书主旨非同寻常。本文详尽深入地分析了刘勰的赋论,并结合艾布拉姆斯艺术四要素理论,指出《诠赋》实为《文心雕龙》之奥区,是全书理论体系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文体论处于《文心雕龙》的关键地位,它决定着《文心雕龙》的本体性质,文体论论述了《文心雕龙》中包括的几个核心问题,即构思、体制和文质关系问题。《文心雕龙》的文体观对后代关于文体的理论研究和写作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最重要的名著之一,关于其中《定势》篇中势的理论内涵,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文心雕龙·定势》篇中"势"的理论有着广泛而长久的文化史基础,只有通过考察《文心雕龙》与书法艺术理论的联系,才能准确把握"势"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文选》六臣注的文体论与《文心雕龙》异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唐时有李善及五臣给《文选》作注,其注在文体下及文体的类别下、在文章题目下、在作者名下有文体论述说。而《文心雕龙》是当时文体论的集大成者,《文选》注的文体论述说,或与《文心雕龙》有相同、相似之处而又繁衍出新的内容,或与《文心雕龙》有不同之处,或有《文心雕龙》未述者,从比较中可见《文选》六臣注的功能与崇尚。  相似文献   

19.
在被称为《文心雕龙》“文之枢纽”的前五篇里,刘勰吸收前人的理论,继承并批判性的对文学的本体论进行了讨论.他主要从“道心”、“圣人”和“经纬”的角度分别探讨了文学的本原,立言的标准以及文章的典范,对魏晋文学本体论的建构以及后世的文学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明代,杨慎批点《文心雕龙》具有比较特殊的意义。笔者从文思论角度对杨慎批点《文心雕龙》中的几处圈点及评语做出了探本清源的研究。杨慎认为创作主体既要学识渊博,又要才华横溢;创作构思时,要投入真情;形之于手时,要贵乎自然。在文末,笔者探测了杨慎批点《文心雕龙》中五种颜色圈点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