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池哥昼是白马藏族傩祭祀仪式遗存,祭祀以驱鬼逐役、酬神纳吉为目的,围绕逐家串户跳池哥昼傩舞的方式进行,具有浓郁的原始特性和民族特色。作为祭祀仪式表征符号的池哥昼傩舞,古朴、原始,以其丰富的表演形态和风格全方位地透析出无文字民族独有的聚合信仰、娱人娱神、以舞叙事、重温历史等多重文化特性,是研究白马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2.
庆鼓堂活动是城步苗族民间的一种庆典仪式活动,也是一种祭祀活动,它借助于宗教的名义和特殊的祭祀形式来达到苗家人祈盼苗家年年岁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富贵平安的目的。为便于人们对苗族庆鼓堂庆典仪式的初步了解,文章拟从庆鼓堂的产生、庆鼓堂的表现形式、庆鼓堂的社会价值等三个方面做一些初略的探讨、概述,希望更多的人对城步苗族民间祭祀风俗有一个初浅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察哈尔地区巴尔虎蒙古族的祭天仪式,是萨满教中的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宗教祭祀活动,源自于普遍信奉萨满教的远古北方游牧民族。古代先民以此方式来祈祷长生天对本氏族民众的护佑。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祭祀过程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程序上趋向于简捷。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目前仍流行于巴尔虎蒙古族民间祭天仪式的由来、传承及祭祀程序等进行分析,以探求其宗教意义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猫猫舞"是由"北母"、"北干"主持下的大型民间祭祀性仪式"跳曹盖"中的再次级。"跳曹盖"是全民性的活动,活动由"北母"、"北干"主持的祭祀活动和群体性的舞蹈组成。结构上讲分为神的祭祀性的舞蹈和大众的娱乐性的舞蹈两个部分,从祭祀功能上讲分为主祭,次级、再次级三个层次。"猫猫舞"虽然是属于再次级的仪式,但却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  相似文献   

5.
鼓作为我国传统打击乐,在古代时期,鼓可以说是先民们精神的象征,而舞是一种具有力量的肢体表达。在不同时代下的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祭祀舞蹈中,鼓除了作为乐器的历史价值以外,还具有一定传播信息和振奋人心、凝聚力量等精神内涵。在祭祀舞蹈中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在《周易》中"鼓之舞之以尽神"的记述可见,"鼓"这一打击乐在祭祀舞蹈仪式中以鼓舞相结合的形式敬奉着神明激励着人们,亦说明着"鼓"在祭祀舞蹈中所具有的独特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6.
也说楚墓出土的鸟架鼓镇墓兽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如何看楚墓常见出土的“虎座鸟架鼓”与镇墓兽及鹿角?有学者提出虎座鸟架鼓与镇墓兽应是同一性质的东西,均应名为“山神象”,“鼓也是山神”,其说不恰当。鼓应是楚人祭祀时用的乐器,其鸟应为凤鸟,表示吉祥。因楚人好乐舞故把凤鸟与乐舞结合起来,作为祭祀时所用“虎座鸟架鼓”和“虎座飞鸟”。作为辟除不祥的镇墓兽,各个时代各个地区都有所不同,楚墓出土镇墓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它应是由鹿角、头面、立座三部分组成,不应是鼓。  相似文献   

7.
祭祀作为周代礼乐制度最主要的活动,随着西周宗法继承制的强化,逐步呈现出礼仪化的态势,主要表现在祭祀天地、丧葬与祭祖、祭祀社稷等方面。周代祭天的仪式主要有四种:报祭、明堂祭、郊祀、封禅。《礼记》中详细记载各种仪式,社与稷是两种不同的祭祀内容。明堂制度起源于一种有盖无墙的建筑,后演化为标志尊卑秩序的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8.
岫岩单鼓是流传于岫岩民间一种古老萨满教祭祀习俗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当地人称其为"烧香".本文从萨满教仪式的形成与演变追溯这一民俗事象的起源、流传与发展,以及岫岩地区风物人情影响下仪式的现有程序和服装道具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鼓、香禾糯米、生产工具等器物在都柳江流域少数民族祭祀仪式中的礼用,反映出少数民族在适应独特天地系统中的农耕禁忌和万物有灵的文化基因。透过祭祀仪式中器物的礼用,可发现器物已超越了其工具性而上升为神性、可以推断出有关人类活动的各种时间和空间信息,可探见少数民族社会结构与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正>德化三通鼓是闽南地区传统民俗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春美村具有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之一。在古代,三通鼓主要是用于战争中的,通过擂鼓催发双方交战。经过千百年的演变,现代三通鼓已经不用于战争,而是作为节日、殡丧或者家族祭祀等重大事件的庆典纪念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袭祖辈在演奏形式上对三通鼓的分类,可以将三通鼓分为"大三通"和"小三通"。1."三通鼓"活动的形式与表演体系1.1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1.
李福军 《云南电大学报》2011,13(4):51-54,64
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云南省双柏县彝族"老虎笙",是一种有关图腾崇拜的乐舞,其舞蹈动作是以彝族的虎图腾为依据的,是一种戏剧化了的图腾祭典,它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智慧,保留着许多原始遗韵,是彝族文化特征的标志,体现彝族人民的生命本质特性,这种艺术形式的传承对本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试论土家族八宝铜铃舞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宝铜铃舞是土家族普遍流行、世代相传的一种古老的仪式舞蹈,具有崇拜祖先、崇尚自然等鲜明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施甸县布朗族的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有两种,无论是仪式化的土风乐舞的蛮筒鼓舞,还是日常化的娱乐欢歌的踏歌都是源自民间,服务于生活的少数民族舞蹈艺术。蛮筒鼓舞与踏歌均较具民族民间艺术的原生态特色,并体现出了施句布朗族“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以及对于生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定南鹅公黄龙舞既是一种民俗体育表演活动,同时也是客家人祈求祖宗神灵赐福送子的祭祖仪式展演.以定南鹅公舞黄龙民俗体育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其人文地理环境、制作工艺和活动流程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指出鹅公黄龙舞作为祖先信仰的仪式展演,是客家民众的祖先信仰和宗族文化认同观念的载体,在仪式展演的背后隐含着宗族间在权力、人力、财力等各方面的竞争和较量.  相似文献   

15.
杠天神仪式是豫南皖西民间信仰的一种祭祀方式,舞蹈是该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担经挑"、"张公背张婆"和"麒麟舞"为例,重点探讨和分析了杠天神祭祀仪式舞蹈中神圣与凡俗的衍化、重合、同构等问题。豫南皖西庙会和仪式中的祭祀歌舞是具有自行性的艺术活体,它通过连续的显圣和多重力量的互动,在神圣与凡俗之间显现活力。  相似文献   

16.
"萨岁"是已去世的祖母或先祖母的意思.侗族人民认为,"萨岁"神通广大,能战胜任何敌人和灾害,不仅能保护村寨的安全,而且主宰着人们的祸福,是他们心目中地位最高的神.文章从祭祀"萨岁"活动中的侗族舞蹈和以"萨岁"为核心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两方面分析了"萨岁"对侗族舞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萨满舞探源     
萨满舞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源于图腾崇拜和宗教仪式,具有久远历史,在古代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并逐渐走向职业化.萨满舞是中华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工作者有责任对这一古老民间艺术加以保护和传承,以此丰富中华文化多样性,服务于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8.
舞蹈仪式无论是的结构和情节设计还是氛围抑或语境的营造,其目的都是表达——不仅要激发某种情感,而且要播布某种思想意识。当然,这些表达是以象征的手法呈现,包括场图和队形。所有这一切,其实也是今天舞台舞蹈调度要做的事情——哪怕其表达是无病呻吟和苍白的说教,也是一种"无病呻吟"的情感和"苍白无力"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乐舞教育曾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从原始自然形态到自觉化过程.从娱己、娱人到娱己、娱神,又到育己、育人的教育流变,使我们看到古人乐舞的教育观、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实践等所经历的历史蜕变。古代乐舞教育从萌芽走向成熟到完善的过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美育教育雏形。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古代舞蹈教育源流溯变的探索,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