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春江花月夜》是我国一首重要且经典的乐曲之一,乐曲是由诗辞《春江花月夜》改编而成。最初这首曲子是由琵琶演奏的,由于其乐曲优美,人们又尝试用古筝,萧,钢琴等进行演奏。钢琴曲《春江花月夜》更加悠扬,婉转,让人听后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之感,其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课型:综合欣赏课授课年级:六年级教学目的:1.了解芭蕾舞剧《天鹅湖》,感受其音乐魅力。2.通过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教学重点:欣赏乐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学难点:准确理解音乐内涵,懂得音乐要素与乐曲情感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进教室,导入课题1.听《四小天鹅舞曲》进教室。问:刚才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四小天鹅舞曲》)想一想这四只小天鹅的心情怎样?(开心、高兴)2.听《场景》音乐比较乐曲情感的不同。问:我们再来听一听另外一首乐…  相似文献   

3.
愉快轻松的乐曲伴随幼儿走进幼儿园;雄壮有力的乐曲带领幼儿参加体育锻炼;舒缓轻松的乐曲伴随幼儿愉快进餐;轻柔温馨的乐曲让幼儿进入甜美的梦乡。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幼儿可以广泛地接触音乐,体会不同的乐曲给自己带来的不同感受。《十个小矮人》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首乐曲,每次活动结束以后,老师都要放这首曲子,请幼儿去入厕和饮水。时间长了,幼儿便不需要老师的提醒,自发地按照音乐的节奏逐个儿起立“,一个小矮人,二个小矮人,三个小矮人……十个小矮人”,他们听着音乐、打着拍子、哼着歌词去做自己要做的事,使入厕和喝水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对比欣赏效果好过去我上音乐欣赏课,每节课总是选择一首乐曲或歌曲,让幼儿反复听几次,欣赏其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由于没有比较,幼儿一时较难判断歌曲或乐曲的基本格调,对乐曲的感受也不深。以后,我选了《小红花》、《小海军》和《摇篮曲》这三首格调迥异的歌曲,让幼儿进行对比欣赏,启发孩子们用比较的方法来感受这些乐曲。这样做效果还真不错,孩子们能较快地领悟这三首歌曲的不同格调及所表  相似文献   

5.
雅文喜欢听舒伯特的《奏鸣曲》,它是友友和友乘常常拉的乐曲。“这是一首很美的乐曲——美得小孩子是无论如何弹不出来的。”她说。“乐曲里深刻而强烈的感情,有经验的演奏者才能了解。年轻人不行。简直是太难了。”尽管雅文有这样的想法,伦纳德·罗斯在朱莉亚音乐学院的一位助理导  相似文献   

6.
卫凌 《运城学院学报》2003,21(3):106-107
《音乐周报》前不久在“往事一段”栏目中刊载范东忠先生的“阿炳和《二泉映月》”一文 ,文中多处失实 ,应于澄清 ,现将其摘录于后以便与作者商榷。一、范文说 :“世界著名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先生在第一次听到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演奏的这首乐曲时 ,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并激动地说 :‘这首乐曲太感动人了 ,象这样的乐曲 ,应当跪下来听 !’”这段话有两个问题 :一是把演奏家的名字张冠李戴 ,二是引用小泽征尔的原话不确。小泽征尔 1977年曾听过闵惠芬先生的二胡演奏 ,但曲目不是《二泉映月》而是《江河水》。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我国二胡演…  相似文献   

7.
听阿炳创作的乐曲《二泉映月》,有人听到的是优美,有人听到的是凄凉……听两位专家执教的语文课《二泉映月》,有人听到的是语文的诗意,有人听到的是语文的情智……一堂好课就如这首曲子的旋律一样,升腾跌宕,委婉动听;一堂好课也像这首曲子所表达的内涵一样,情感丰富,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8.
教学要求:通过欣赏乐曲,让幼儿知道乐曲名称,初步理解乐曲的内容和性质;对民族乐器二胡有所认识。教学准备:“节日赛马图”一幅,录音机及磁带。与万老师联系好来班上演奏事宜。教学过程: 听《挤奶舞》乐曲,做挤奶律动进教室,复习《挤奶舞》。师:刚才小朋友跳了《挤奶舞》,真好看。你们知道《挤奶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蒙古族人民喜欢唱歌跳舞,还喜欢骑马赛马(出示图片)。观看图片,引出欣赏曲主题。师:你们看,这是骑手们在赛马,这里是穿了节日服装的蒙古人民在观看赛马。蒙古人民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他们勤劳、勇敢,喜欢骑马、赛马。现在老师请你们听一首二胡独奏曲《赛马》。  相似文献   

9.
欣赏着欢快的二胡曲《赛马》,我信心十足地投入了艺术教学活动中。一来,我本身学过二胡,又拉过《赛马》曲;二来,本人对这首二胡曲格外喜欢,心想让孩子们听懂、喜欢这首曲子真是“小菜一碟”。音乐开始,我便潇潇洒洒地展示了几个优美姿态:轻盈地骑马动作;利索地拉缰绳;动情处顺势拉起二胡(动作)……果然,先前设下的问题“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想想,跟哪种动物有关联?”没难住学生,学生一下子听出来。而后,我亲自进行演奏,孩子们听得张开了小嘴乐。乐曲旋律流畅,跌宕起伏,时而欢快、时而舒展、时而马蹄声声(拨弦)、时而快马加鞭……让  相似文献   

10.
窦玥 《现代语文》2006,(1):118-118
"阳春白雪"是指高雅的乐曲,与之相对应"下里巴人"是指通俗的乐曲,这是众所周知的.相当一部分人想当然地把"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分别作了代表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的一首乐曲,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11.
爸爸的宝贝     
一首歌我结婚的时候,还不知道世界上有一首乐曲叫《爸爸的宝贝》,更不知道这首曲子专门就是为了在那样一个特定的时刻让父亲和女儿一起静静地听完。  相似文献   

12.
爸爸的宝贝     
我结婚的时候,还不知道世界上有一首乐曲叫《爸爸的宝贝》,更不知道这首曲子专门就是为了在那样一个特定的时候让父亲和女儿一起静静地听完。  相似文献   

13.
<正>演奏者:游学志这里的每一首乐曲都经过游学志的精心挑选,从流行歌曲到动画配乐,从民谣到大师作品,再加上两首有特殊意蕴的原创曲,独特的陶笛让你一次听过瘾!其中献给过世的外婆以及妈妈的《金瓜石随想曲》,深情的旋律催人泪下;《柠檬树》可爱的前奏、慵懒的Jazz乐风、俏皮的拉丁节奏,让人印象深刻;《风姿花传》里洋溢着浓浓中国风,让人不禁有时光倒转、梦回古代的错觉;《山顶黑狗兄》音色动人,心情也不觉随之愉  相似文献   

14.
聪慧女孩对音乐充满向往熟悉杨晓慧的人都说,杨晓慧是专门为音乐而生的,她对乐曲有着异乎寻常的天赋。据晓慧的妈妈回忆,在怀孕的时候,她经常听一些古典音乐,《梁祝》是听得最多的一首。晓慧出生后,似乎继承了妈妈对音乐的喜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形式丰富的阅读实践中读出困惑、读出理性、读出个性.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一、巧借音乐,整体感知文本 1.音乐导入,激起阅读兴趣.如教学<船长>一课时,我先播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片段.悲壮雄浑、深沉激越的乐曲在教室中回荡,更在学生的心中回荡.交流感受时,有的学生说:"这首曲子很有气势,像波澜起伏的大海."有的则说:"这首曲子刚开始时低沉,但随着乐曲的高低起伏逐渐变得越来越有气势、雄壮有力."还有学生说:"听着听着,我心潮澎湃,感觉心都快跳出来了."……  相似文献   

16.
《粱祝》小提琴协奏曲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粱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民间传说中的爱情故事.乐曲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进行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将爱情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三大乐章.音乐形象如有眼前;音乐意境让人迷醉.本文分析了这首乐曲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音乐特色与高超的演奏技巧,给人们欣赏这首凄美圣洁的经典乐曲提供重要的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二胡曲《二泉映月》便流下眼泪,激动地说“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笔者以为.这里的“跪下来”应该不是形体的姿态,而是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姿态”。海德格尔说,人是“存在意义”的守护者,人理解世界.世界才不失去意义。诚如斯言.或许正是小泽征尔“跪下来”的理解.《二泉映月》才获得它应有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根据教材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音乐,可优化教学过程,生成精彩。第1次听,感知乐曲内容背景:教学伊始片断实录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一起欣赏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著名乐曲《二泉映月》,听的时候要用心,听听这首乐曲怎样?(播放音乐)师:欣赏以后你们感觉怎样?生:(齐)好听。师:你觉得好听在哪?生:乐曲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生:旋律富有变化。刚开…  相似文献   

19.
生活乐章     
我家共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活就像一支欢乐的乐曲,和谐又动听。这首曲子的主题是:全家人都积极向上,快乐地生活。你听,这首生活乐章奏响了……清晨8点钟,步行街的钟声一响,第一乐  相似文献   

20.
释"行人"、"寡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人驻足听 ,寡妇起彷徨”见于《孔雀东南飞》 ,句中的“行人”、“寡妇”经常被误解。“行人”被理解为“一般的过路人” ;“寡妇”被理解为“丧偶的女子”。比如《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 ,中华书局出版 )将其释为“一般过路的人往往为鸟声感动而停步倾听 ;一些丧偶的女子听到这种声音就起来彷徨 ,无法熟睡”。其他如《古诗源·白话乐府》(哈尔滨出版社 )注为“行人停了脚步听 ,寡妇听了心难平。”《中国古代乐府诗精品赏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 )注为“行人每到这里停足而听 ,寡妇听了更是彷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