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立国  郭庆 《教育与职业》2012,(11):178-179
文章认为在开展以学习产出为质量标准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工作时,要重视更新观念,建立并完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起工程应用型人才质量监控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首先从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自律能力四个维度构建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以确定问卷调查数据的有效性。再次以统计分析结果为基础,针对各会计岗位对初级、中级和高级人才能力要求的不同侧重点分别构建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胜任力评价模型。最后基于实证评价结果提出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胜任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3.
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应用型高校课程评价体系,是提升应用型高校人才质量的关键。目前,虽然关于高校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是关于我国应用型高校课程评价体系和机制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评价维度较为单一。基于此,文章结合行业企业需求,以社会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为导向,聚焦应用型高校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现状与问题,构建了基于CIPP评价模式构建应用型高校课程评价体系,以期在进一步提高应用型高校课程教学质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水平方面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人才成为大多数地方高校的培养定位。文章分析了应用型信息网络人才的能力结构,探讨了应用型信息网络人才的质量标准及影响因素,设计了一个应用型信息网络人才质量评价模型,并基于模型开展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国情和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院初步探索构建了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工类基础课程学习过程评价新模式,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目的。这对于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评价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产业升级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而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成果导向教育是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评价人才培养。呼伦贝尔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来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以学习产出结果为衡量依据,以核心能力为主轴,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策略、学习产出成果评价进行精心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利用三级项目驱动的方式对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设计,利用三位一体的评价机制开展学习产出成果评价。实践表明,基于OBE理念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培养高水平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可操作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方本科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高等教育评价的生存论、发展性教育理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和多元评价理论等核心理论以及现行学生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索地方本科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和实施途径,并构建了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条件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所培养的学生质量应该满足教育者个体和社会的双重需要。文章结合盐城工学院优集学院在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方面的探索与实践,阐述了优集学院学生质量评价的双主体及其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四维度为一体的评价结构,建构了全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明晰应用型高校内涵和质量价值取向的基础上, 分析了高校在向应用型转变发展中的主要环节,包括发展目标定位明确应用性导向、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 内部质量管理侧重应用性标准评价、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加强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侧重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基于 CIPP 模型,本文构建了适用于应用型高校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供思路和导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德尔菲法和AHP层次分析法筛选出核心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初步建设了由“应用实践”“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十分注重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该指标上的增值效应显著,但在“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上的增值效应存在明显不足。基于此,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创新设计应用型人才多元质量评价标准和探索学生学习成果增值评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数学教学评价中,应重视对学生数学过程的评价,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学好其他各门学科打好基础,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日益重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及其软实力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及流程,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指标筛选,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能够广泛应用于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中,为应用型创新人才软实力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更为人才培养质量的科学测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评价问题的研究对推动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培养适应地方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专门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对接成为首要问题,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空间。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地方应用型人才评价体系具有评价客观,评价准确和操作性强的优点,并且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对接成为首要问题,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空间。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地方应用型人才评价体系具有评价客观,评价准确和操作性强的优点,并且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方本科院校要完善应用型人才评价体系,应从树立理念、推进路径、构建制度三个方面着手。要以立德树人为评价基准,把握应用型院校教育评价实质;以培养应用能力为评价导向、系统实施人才培养评价改革;以针对现状为评价依据、完善应用型人才评价的体制机制。在评价实践中,以破除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传统评价体系为抓手,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践行地方大学的育人使命。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下高等院校开放、多元的培养模式表明,传统的封闭式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用于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要求。文章基于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规格特征,论述了构建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并从通识教育、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担当五个层面选取合适指标,构建了"多维多层"立体化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人才评价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特殊性,其重要性体现为对个体发展的认可激励作用和对社会发展的服务支撑作用两个方面;其特殊性体现在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式双重性,评价客体多样化,评价等级和指标体系不健全不统一。基于应用型人才评价的国家资历框架构建重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坚持国家资历框架构建主体多元化,关注资历认证的过程与结果,重视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认证转化,建设能力等级评价标准及其指标体系。需要通过促进多元利益主体沟通合作,丰富资历认证维度,扩大国家资历框架服务对象,建立国家资历框架的等级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等途径构架国家资历框架。  相似文献   

19.
调查显示,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学习评价体系守旧落后,很难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亟待改革。改革必须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从教学实际出发,遵循立足"大语文"观、突出语文技能与实际应用能力、尊重个性、关注过程与发展、多元评价、强化激励功能等,注重加强教师的有关学习与研究,围绕课程目标调整评价重心,创新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应用型本科人才有别于学术研究型人才和实用技能型人才,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涵、素质、能力等都有特定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三所地方高校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了解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职业素质的总体评定,掌握用人单位对应用型本科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探究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的人才素质标准存在偏差的成因;提出地方高校应该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际定位,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