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王戈 《华章》2014,(27)
我国实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文化教育,体育教学作为传统科目,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学校是国民体育教育的阵地,同时,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高职体育教育是高职教育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强健体魄和健全人格的使命。如何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解决改革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邢小江 《教师》2010,(29):65-65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滞后 传统的重文轻武思想极大地影响着体育教育的发展,由于观念的误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就体育教学论体育教学的现象,“育体”和“育人”分离。一直强调内涵的发展,而忽视外延的拓展,强调质量的提高,而忽视体育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忽略了人的内在需要。广大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仍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钢,很难在教学实践中体现现代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改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以及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首先应放在教育目标的确立和使传统观念的转变,其次是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学内容,以及体育教学形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体育是高等职业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公共课程,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优化身体发育、形成健全人格、开发智力潜能等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与普通本科院校有着较大的差异,其体育教学必然也具有独特的特征和规律。由于我国高职院校起步较晚,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殊性的认识不足,导致体育教学的对应性不强,削弱了体育教学应有的整体效应。为此,本文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主导思想,探讨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任务和目标落实的有效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一系列难点问题,部分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理念缺乏创新、课程内容设置单调与体育项目多样性存在反差、教学资源匮乏等,这些都制约了高职体育课程的发展.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突破,应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围绕学校体育目标、任务,以素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为出发点,进行改革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方式枯燥、考评方式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等问题,为了更好的建设高职院校的教育内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出了建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的思想、体育教育考评方式应重视"隐形指标"、"快乐体育"成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主流、体育教学需要融入人文精神等措施,全方面建设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为学生和教师的体育教育与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7.
以终身体育思想审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应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能力本位”为目标,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专业性质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构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的体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研究了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和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构建新的教学体系,认为只有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之中,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行为习惯和能力,加强学生道德健康素质教育,才能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恩想,才能使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突出自身的教学特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满怀信心地步入社会,成为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9.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担负着塑造健康体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同时它又是高职学校教育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在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众多问题,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来改革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发挥体育在培养学生素质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目前得以迅速发展,但是我国高职体育发展一直没有摆脱大学体育和中专体育体制的模式。所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必须跟随形势,面对目前现存问题进行全面的必要的改革与创新,努力通过更新体育课程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创新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育课程知识结构等路径,以新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身体、心理和思想进行全面教育,建立和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理念,同时努力构建起一套与职业密切相关的高职体育课程教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体育教学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素质,提高学校体育的生命力,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冲破教学旧观念的束缚,及时更新观念,通过富于创造性的建构,实现使高职学生的身体健康与专业学习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于强求统一的旧的传统教学观念,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紧紧围绕我国"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根据新体育课程理念,开展高职院校实用性体育课程体系资源拓展的理论研究,这不仅是适应我国新一轮课程的改革,有效解决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陈旧问题,而且能加速高职体育与社会结合、与文化结合、与生活结合、与终身体育结合的进程,发挥高职体育的长久效益,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将时间让给学生,将空间留给学生,将自由还给学生"这一难题.因此,这对全面树立新的体育课程理念,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素质全面、身心健全的社会职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为例,从高职类院校体育课程的理念和体育教育思想的转变,体育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体育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等方面,剖析了高职类院校体育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方兴未艾,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层出不穷,高职体育教育如何改革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本文针对高职体育教育面临的困惑,对其体育教学发展的方向进行分析,以达到指导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高职体育教学要能够真正适合职业院校的特色,这样才能向着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靠近。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高职体育教学应该从树立终身体育理念、加强体育理论基础知识教育、以高职学生特点为基础进行教学、完善评价体系以及建立高素质的体育教学队伍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入手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对学生的教育,而学生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在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意识地体现、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健康成长和综合、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进的一盏明灯。笔者以"以人为本"理念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为基点,分析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高职院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王勇 《教育与职业》2015,(12):58-60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德育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特点三方面,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文章认为应该通过树立教师示范榜样、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特点三条途径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贺占亮 《考试周刊》2010,(43):146-146
在当今社会,面对各行各业日趋激烈的竞争,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很全面的能力,而且要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更为明确,具有鲜明的职业性。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体育在学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构建高职院校体育思想体系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有着积极的作用,并有利于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构建高职院校体育思想体系,要以提高学生的健身意识、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为基本宗旨。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益凸显,如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思想落后、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征等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突破应该围绕学校体育任务和以发展能力、提高素养为出发点来进行改革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