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网络,让我们的教育搭上了时代的快车,让今天的德育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身为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地应对机遇与挑战.请坚信,随着我们对网络地不断学习、了解、认识,它终将成为德育工作的大好舞台.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德育会与网络科学同步,这也正是我们中学德育工作者的呼唤与期盼.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2008,(17):6-6
苦难终将过去,强者永远长存。灾难可以夺走我们的家园,可以夺走我们亲人的生命,但除非我们自己放弃,否则它永远无法夺走我们的希望,无法夺走我们的信心,也无法夺走我们对于快乐明天的向往。  相似文献   

3.
关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凌晨一点,读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像曾经不愿意看到电视连续剧大结局那般不舍.可终于还是合上书本,思绪翻涌,辗转反侧. 这时才发觉,我的双袖、枕巾已经被滚落的眼泪浸湿. 在别人的故事里,掉自己的眼泪;在别人的悲欢里,懂自己的道理. 辛夷坞的文笔不算上乘,造句组词十分朴素.叙述故事也只用淡淡的笔调,并没有太繁复花哨的语句.她写故事最动人之处,便是把细小的细节写成最闪亮的星辉.恰恰是这样,最值得回味.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所写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就如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青春一般,为生命狂欢,为爱情狂乱.  相似文献   

4.
作为2013年上市的青春剧,《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所以能够赢得观众的认同,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则在于这部影片给予了人们对青春岁月与生活激情的无限缅怀,与此同时,这部影片又并非是琼瑶式的爱情童话演绎,它寄寓着新生一代导演赵薇的电影使命感,即《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诠释青春的同时,又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颇为沉痛的社会人生话题:现实人生与青春爱情的两难抉择。  相似文献   

5.
致青春     
青春是什么?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而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存在的意义。许多年前,我在写《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时候,心里澎湃的就是这样的感悟。那时候我常常跟着小说里的人物一起热血沸腾,但是梦里又觉得自  相似文献   

6.
羔羔 《音乐世界》2013,(8):17-17
E:这次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饰演的老张是个怎样的角色?包贝尔:我们给老张取了个名字叫“纸巾男”,纸巾这东西你每天带不带好像都无所谓,但一旦真的没它在身边又好像缺了什么。  相似文献   

7.
策划人语弥足珍贵与空前缺失 “SARS终将倒下,城市精神永存”,这是非典流行时期南京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一条标语。我们经常驻足其前。吸引我们的其实是两个字:精神。对于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来说,它是那样的弥足珍贵。我们是吃教育这碗饭的,于是免不了拿它观照我们的教育。倘问学校弥足珍贵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电影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视听艺术,使用镜头语言是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我在看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后很想谈谈它的语言艺术.我觉得,在电影将一部小说的故事完全以画面和人物对白呈现出来的时候,语言必须以高度凝练为前提,略去描述性内容,否则电影将很拖沓,画面失去流动性;同时还要具有语言动势,通过这种动势建构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致青春》的编剧李樯很好地把握了这两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青春题材电影不只是映射青春岁月的镜像,而是借助回溯性的视角和间离姿态达到对成长的反刍与追思,因此,每一部展现青春的电影都包含着成长主题.《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九降风》概莫能外,甚至在《一路向西》中也能读出鲜明的成长内容.《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表面上符合成长主题的结构,但它却以貌似"成长"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平面化的非成长故事.  相似文献   

10.
祭80后     
我们时刻相处,承受共同的孤独;人群潮涌却如同置身沙漠. 虽然烙印着"80后"的名义,但是你别徒劳地来辨析我;我也终将放弃徒劳地了解你.  相似文献   

11.
有一天,我们终将死去, 死了活在海里。 昨天.大海传来呼唤 与海水缠绵,  相似文献   

12.
赵薇执导的电影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致青春的名义,收获了不俗的票房。也许,其中的爱情故事引发了很多人对青春的怀念。诚然,青春不能没有爱情,但青春更大的魅力,其实在于它所承载的梦想,以及我们为梦想而生的那份心动。  相似文献   

13.
仰望星空,当我们惊异于星辰的璀璨时,也许不会想到,这些终将毁灭的星辰此刻已在我们心中定格为永恒…… 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烟尘味,“愤怒”的维苏威火山不住地喷吐着熊熊烈焰和浓浓的火山灰.黑夜变成了白昼,恐惧与绝望笼罩了庞贝城.  相似文献   

14.
家园落日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地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相似文献   

15.
1.终将要过下去的日子,只能称为余生。与你有关的那些,才叫未来。
  2.你说我们根本就是两个频率的人。我说是啊,你是秒针,我是分针。可我们在一个表盘上走了那么久,还是没有分开。  相似文献   

16.
《新读写》2014,(10):39-41
有人说:如同生命注定死亡,我们的青春也终将退色。然而我却说:“我们的青春永不退色,哪怕是死亡降临的前一秒。” 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青春非指青春期,抑或是年轻漂亮的岁月,它是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它并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文化,文化比意识形态的生命更久远.我们似乎需要从历史文化的视角来对待马克思主义,既然它是近代中西文化精华相融合的思想成果,那么它在中国的传播也需要与中国文化有新一轮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证明,凡是两者结合的适当,事业就会健康发展,一旦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当然,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尚需时日,但是,只要不断寻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精华、中华民族智慧的新结合,这一目标终将会实现.  相似文献   

18.
建立唐加勒克研究学科,顾名思义,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和探讨诗人唐加勒克的诗歌创作.我们对唐加勒克的文学研究工作虽然已进行了四十年了,但从学术性的高度认识它,应该说只是刚刚起步,有待进一步深入.这是一株幼芽.它首先意味着我们将从理论的高度全面、深入地研究唐加勒克;更意味着,我们将义不容辞地为繁荣发展今天和未来的文化事业和文学事业,以及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努力.我们相信这株幼芽终将壮大,变成绿荫葱笼、盘根错节的大树.这就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需要我们作出进一步的探讨和发掘,对四十年间许多事情作出学术性的评判.为满足广大读者的愿望,本文将着重对有关唐加勒克的诗歌创作中某些鲜为人知的问题,以及曾经提出但并不深入细致、甚至混淆的某些看法,阐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王炳东 《考试周刊》2007,(16):89-90
随着时代的发展,写实绘画终将退出画坛主流的位置,但它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不断延续的未来,不是任何一种艺术和高科技所能左右的。如何把大变革时代真实地反映出来,是摆在中国现实主义画家面前的重要课题,需要我们做的还很多。  相似文献   

20.
我相信     
冬天的河干涸了,我相信,春水还将来临,那时白帆就是我们心中自由的偶像;风中的树叶凋零了,我相信,泥土里的梦将在枝头开花结果.你还将哭泣吗?是初雪掩埋了你的青草,但绿色终将归还于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