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因此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原则和一般规定,同时它又是一种新的经济行为,因此其法律适用必然有新的特点。应当在法律体系中明确承认电子商务合同的特殊性,摆脱套用传统书面形式的束缚,为数据电文通讯技术的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制定新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2.
EDI引发了一场"结构性的商业革命",对传统的合同法律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主要就EDI贸易合同所引发的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有关的法律问题作一介绍,如书面形式问题、签字问题、EDI在证据法上的法律问题、合同成立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合同法未对合同的法定书面形式的效力加以规定,致使存在不同看法。法定书面形式的效力应当从其种类、范围、立法目的来加以确定。在法律未明确法定书面形式的效力时,我们认为其主要起到证据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EDI贸易方式的产生,给国际贸易中传统的“纸单证”带来了划时代的商业变革。EDI的迅速发展,不仅给实物界带来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传统法律提出了严峻挑战。由于数据电文的虚拟性和快捷性,加上传统立法对EDI缺乏规定,引发了与EDI有关的书面形式问题、签字问题、证据力问题、合同成立问题、信息失误的责任问题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利用EDI从事国际贸易正成为商事交易的发展方向,传统的游戏规则应逐步淡出历史舞台,接受新事物已成为改善生产关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电子票据在我国兴起以来,传统观点认为电子票据游离于我国现有立法之外,缺少基本的法律规制。但是从电子票据的书面形式、原件和签章三个基本要素进行界定,可以论证电子票据在我国法律框架下的准用,参照国外立法尤其是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可以推证电子票据具备票据的基本要件,属于特殊票据,准用于一般票据法定规定。  相似文献   

6.
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EDI(电子数据交换)形式在国际贸易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EDI所独具的新颖性,使得其与传统国际贸易法出现不相客。在传统国际贸易法中,几乎所有国家的国内立法和国际争约都对交易行为规定有书面形式的要求,但在EDI进行交易活动时,贸易伙伴的交换条款储存于计算机或仅仅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并不存在任何传统意义上的书面形式。因此,传统法律中对于书面形式的要求成为推广EDI时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律未对欠缺法定书面形式的合同的效力做出规定,在理论上与实践中造成混乱,因此有必要对对实践中欠缺法定书面形式合同的效力为何做细致分析.本文,在分析学界争论焦点,以及实践中混乱局面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域外经验,对我们欠缺法定书面形式的合同的效力的认定提出了细致的解决之道,具体包括一般认定为无效,可以用履行治愈规则治愈,并以诚实信用原则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8.
1.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处于优势地位,因此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 1.1 合法原则《劳动法》规定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原则,这些原则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必须遵循的法律规范。——形式合法《劳动法》第16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书面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唯一合法的形式。书面形式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人们提到法律时好像仍总是和不好的事情联系在一起,然而到了国外,如果无视法律、也不懂得用法律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反而会带来不小的麻烦。合约签字不细看——吃亏Tracy曾在英国留学两年。在租屋居住期间,有一家煤气公司的职员找上门来,称要做设备更新的服务,要求Tracy签一份合约。Tracy正赶着去上课,于是没细看就签了字。放学回来再仔细看看合约,突然发现这家煤气公司不是供应自己房子煤气设备的公司;还好经过仔细阅读合约条款,发现合约可在签字后14日内用书面形式取消,于是Tracy连忙写信给这家煤气公司,取消了合约,否则她便可能…  相似文献   

10.
正一、契约、契约精神及契约管理契约是合作双方在协商和自愿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彼此合作的目的,对双方各自权利义务的明确表达以期共同遵守。在社会生活中,契约无处不在,既可以表现为书面形式的合同方式,也可以是非书面形式的口头表达和确认。在现代社会中,契约内容一般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和道德习俗。在外包服务中,契约是外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对外包关系的有效治理,并能在外包的绩效低于满意度时结束外包关系。~([1])契约通过正式的规则和程序规定了交易双方的权利、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