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独立研究”就是要让儿童对某种自然事物进行观察、思考,自己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自己实验、分析,然后综合、归纳、概括,以获得问题的答案。让儿童独立研究自然事物,目的在于让儿童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进行感知,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习惯,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在知识获取方面,这也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必经过程。 对于如何指导儿童独立研究,我曾有过模糊的认识,认为“独立研究”就是让儿童根据课文的要求,自己去观察、实验、讨论、归纳得出结果。教师只要最后统一,把正确的结论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儿童记  相似文献   

2.
自然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教师要按照自然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去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去认识他们周围的自然事物,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认识事物。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己能动地去认识,而学生自己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自行探求知识的过程。自然教材的编写与其它教材有所不同,自然教材主要写了怎么来研究自然事物,而没有写研究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自然教学中展开研究过程。而要展开这一过程,教师就必须立足“三个着眼点”,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自行探求知识。  相似文献   

3.
自然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教师要按照自然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去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去认识他们周围的自然事物,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认识事物。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己能动地去认识,而学生自己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自行探求知识的过程。自然教材的编写与其它教材有所不同,自然教材主要写了怎么来研究自然事物,而没有写研究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自然教学中展开研究过程。而要展开这一过程,教师就必须立足“三个着眼点”,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自行探求知识。【一、…  相似文献   

4.
自然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教师要按照自然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去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去认识他们周围的自然事物,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认识事物.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己能动地去认识,而学生自己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自行探求知识的过程.自然教材的编写与其它教材有所不同,自然教材主要写了怎么来研究自然事物,而没有写研究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自然教学中展开研究过程.而要展开这一过程,教师就必须立足“三个着眼点“,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自行探求知识.……  相似文献   

5.
邱学华的“五步尝试法”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由学生自己去实践去认识。它的基本精神是“先练后讲。”一开始就要求学生看书去尝试,把学生放到主体的位置上,让他们自己去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所谓让学生自己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认识。认知结构是指人感知、思考事物整体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系统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来的。”  相似文献   

6.
中学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物理教学过程,不是只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要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培养探求知识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我曾将课本中,部分学生分组的验证性实验变为具有“探索性质”的实验,也就是把学生的分组实验放在教师讲解有关内容之前,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来“发现”规律获取知识。让学生作为“探索者”在“发现”知识,把学习过程变成“模拟的科研过程”,变成学生在教师和课本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哪些类型的实验可变为“探索性”实验  相似文献   

7.
“探究——研讨”教学法,就是把教学过程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阶段来进行教学、所谓“探究”是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自主地通过操作和实验去认识事物;而“研讨”是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获得科学结论;这两个阶段是紧密联系的。笔者认真学习这一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达到自然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首先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去认识他们周围的自然事物,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认识事物。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己能动地去认识。学生自己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自然教材的编写与其它教材有所不同,自然教材主要写了怎么来研究自然事物,而没写研究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自然教学中展开研究过程,而要展开这一过程,就必须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小学自然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 ,了解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并通过观察实验懂得一些自然规律 ,逐步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下面谈谈我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初步探索。1 培养学生观察兴趣 ,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在教学中 ,教师“指导”的侧重点应放在感知材料上。要使他们掌握自然知识 ,需要多从感知自然物体和现象入手 ,丰富其感性认识。但因学生年龄小 ,知识少 ,经验缺乏 ,他们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所以他们在感知事物会凭…  相似文献   

10.
“自行探究”就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开展观察、实验、研讨,然后自己综合、归纳、概括,获得结论。让学生“自行探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进行感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如何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我曾有过模糊的认识,认为“自行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要求,自己去观察、实验、研讨,归纳得出结果,教师只要最后把正确的结论概括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下来就行了。只强调了“自行”,却忘掉了“指导”。结果“自行探究”变成了“放任自流”。最后,学生是一无所获。比如,我刚开始教《自然》第十一册第七课《杠杆》这一课时,就是这样让学生“自行探究”的,“自行探究”后,要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都摸不着头脑,他们的答案是“这堂课真好玩”。  相似文献   

11.
观察、实验是小学自然教学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认识事物,获得知识;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提高能力,增强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发展智力。如何搞好自然教学的观察和实验?这里谈谈从实际出发的问题。一、要从教材要求的实际出发小学自然是干什么的?刘默耕同志说:“小学自然是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一门学科。”这“爱、学、用”三个字告诉我们:自然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2.
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主动学习原则指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大力推行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学习材料,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四多”。一、多观察只要学生能观察的事物,尽量让学生去观察。观察是思维的窗户,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开端。教师应尽量多设计一些具体事例,指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分析、去发现,从而获取知识。例如,教“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教师让学生用空心圆锥体装满沙倒入空心圆柱体中,看几次能装满,结果大多数学生三次正好装满,于…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牢固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珍视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许多教师教学时不再把学生一个个扶过河,而是充分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会过河。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失控或离轨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放”之不当,“放”不适时。因此,实施“开放式”教学必须讲究“放”的策略。 一、“放”在知识的联系与发展处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决定了知识间的联系,这种内在联系为学生掌握新知架起了桥梁,也…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已的真情实感。”这些要求,揭示了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一个突破。教学中,怎样落实大纲的这些要求,做刭从内容入手呢?一、正确反映学生的生活实际《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周围的事物,他们妁生活是丰富的,无论是说还是写的都是有内容的。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和生活实际,采取科学的方法去发掘,让他们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东西无拘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这里的内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素材或材料。内容行之于文字就是作文,可见作文教学必须从内容入手,把训练学生获取、选择具体、真实、有意义的内容放在首位。一、指导学生获取内容教师指导学生获取内容很重要。一般来说,学生获取内容的途径直接来源于自然与社会,间接来源于课内外的阅读。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这两条途径,指导学生观察自然,了解社会,广泛阅读,形成丰厚的知识积累。第一条途径——观察。观察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用感官去认识事物和现象的特点,为作文提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材中的内容,多数采用了这样的教学结构: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自然事物中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探索问题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广泛联系实际。在这几个环节中,“观察、实验”基本上都安排在“结论”之前,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获得知识。可见“观察实验”在自然教学中的地位是何等之重。这样突出“观察实验”地位是有道理的,因为实验生动形象,从感性到理性,从抽象到具体,符合认知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此,实验不仅是自然教学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实…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生的学,应当由被动的学向主动的学转化。”“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因此,我们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处理好“放”与“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所谓“放”,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已有能力基础,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奥秘;所谓“导”,即当教学难度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失去思维效能暂时“卡壳”时,教师及时加以点拨、引导,使学生克服困难,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8.
自然教学大纲指出“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能动地去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我在教学《水的压力和浮力》一课,认识水具有浮力的知识过程中采用了“导学法”,即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知识,运用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  相似文献   

19.
邢微 《宣武教育》2007,(6):26-29
“体验”一词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课程实施不仅是学生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中指出,“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因此,教师要指导儿童自己进行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知识和能力。”小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直观印象特别深刻,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成功以后容易产生兴趣,从而又能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信心和勇气,所以实验教学在小学自然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安排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自然教学的质量呢?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