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新课标改革的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仅仅要功夫下在课堂上,更要把功夫下在课前与课后。课堂上老师要放权,能让学生讲的先让学生讲,老师再做补充。课前学生自主预习、课后自主复习是必须的。课前带着问题预习课本,指定相关同学主动阅读课外相关知识做成资料卡片上课时讲。课后播放相关影片以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2.
马晓村 《甘肃教育》2014,(20):101-101
正构建高效课堂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的放矢,逐步培养主动预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品质。一、课前——落实预习要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到了高中,教师就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责任。对文言文教学来讲,教师首先要让预习精细化。在预习阶段,学生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然后先不看注解大致浏览全文,凭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多地读懂文意,大致了解写了什么,作  相似文献   

3.
姚雪晴 《考试周刊》2014,(99):31-31
<正>自从提出自主学习模式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模式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学生只是被动单一地接受知识,结果把学生变成背诵知识的"机器",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从而达到"不教"的目的。一、让学生有自主学习意识在以往教育中不少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被动地听老师  相似文献   

4.
李亚芳 《小学生》2012,(10):68-68
<正>"凡事预则成,不预则废。"语文学习也一样。课前自主预习,是上课前的必要准备工作,也是学生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就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因此,课前自主预先,是学好语文的一个必要环节。那么,如何让学生养成课前自主预习的好习惯呢?那就要教会学生预习的好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为预习六部曲:  相似文献   

5.
<正>如何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近两年,我通过由易到难、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研究实践,在落实课前、课中、课后"三自主"教学模式过程中,走出了复习课重重困境。一、设计走心的预习方案传统预习方法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新授内容,而多数学生认为预习可有可无,不参与预习或者不会预习,更谈不上积极主动的预习。究其原因,教师没有对预习做出明确要求,预习方法指导不到位;学生对预习认识不足,缺乏积极性。我通过设计明确的预习目标,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学得自信、学得有效。(1)学生要求:①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目标,通过  相似文献   

6.
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学习活动,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初中数学的学习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老师讲授新课前的自主学习尤为重要,它与传统的课前预习是有区别的,是主动性更深一层的预习。课前自主学习既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又要让学生掌握课前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同时,教师要对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检查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其实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是在新课改下构建"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一、转变思想,重视预习1.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预习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2.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提出,而学生在课前有效的预习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起点,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首先,课前要对学生的预习提出具体的要求;其次,加强预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最后,做好预习的检查,激发学生预习兴趣。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及可操作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将预习落到实处,为"高效课堂"的真正高效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先学后教,作业前移",就是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预习,在充分预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课堂教学。学生通过预习方式自己去学习知识,并且完成预习性作业,检验自习效果。教师在课前先批改学生预习作业,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从而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从教师教  相似文献   

11.
培养小学生的“自读”能力 ,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结合教学实践 ,笔者初步探索出小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模式 ,即 :课前尝试学习———课上主动学习———课后自主学习。一、课前尝试学习课前尝试学习也就是“预习”,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 ,运用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能力 ,自己独立阅读、感知课文 ,通过自己的努力 ,初步读懂课文。它是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读”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减少学生在课前尝试学习中的盲目性 ,教师在布置预习时 ,要认真准备 ,拟订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而难易适度的提纲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 ,…  相似文献   

12.
<正>参与式教学活动不同于传统的"满堂灌",是在自由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教师要明确参与式教学的设计思路和要求,使学生亲历知识认知的过程中,调动其克服困难的主观能动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做法。一、有效预习,自信参与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己动脑、自己摸索、自己理解的过程,是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课前有效预习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让学生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课前,教师应给学生安排有针对性、趣味性、  相似文献   

13.
<正>预习,顾名思义是指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活动。课前预习是自学形式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它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通过预习自学,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这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逐步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而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开始排斥预习。审视我们身边的预习作业,不外乎朗读  相似文献   

14.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通过自学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在课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没有深入思考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自学的方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做到有效的预习呢?一、画龙点睛,教师适时引导教师的鼓励与引导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真正优秀的语文老师,要学会"放手"。因为只有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的亲身经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发展其思维,培养其能力,促进其发展,这才是一位真正对学生"心中有爱"的老师。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课前放手,收集积累夯实基础课前放手让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就是课前事先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把语文学习由课堂扩展  相似文献   

16.
“预习导学——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如何运用不同的策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是我们实验教师探究的方向.我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时,其主要做法有如下体会: 一、预习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课上,好多学生对课文的解读有时感到困难,主要原因是学生课前没有认真预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堂的自主学习就是要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思考、探索、实验、收集和整理资料等手段完成学习任务.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建构式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教会学生预习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按"先预习后上课,先练后讲"的原则组织教学,把学生的预习放在了教学的首要地位.就把老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思想观念在实践中确立起来了.通过观念和实践的相互印证,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观念就逐渐在其思想和行为上固定下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课堂。我校"六要素"课堂的第一要素就强调了:课前自主预习。这是因为它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必备技能,也是学生终身有益的良好习惯。那么,怎样更好地指导预习,预习后的教学应该怎样展开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钱育 《考试周刊》2012,(86):47-47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课前需不需要预习,有的教师心存疑虑,他们认为:讲授新知前学生不需要进行预习。原因有两种:一是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果让学生课前预习,他们会基本上弄懂要教学的内容,导致在课堂上根本没有探究的冲动,只有课前不预习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有的老师考虑到预习的主体是学生,由于不同的学生其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学生预习的程度,也会影响教师在讲授新知过程中整个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然而,我觉得这些想法都是不妥的,只有打好预习的根基,才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我认为在讲授新知前必须让学生进行预习。  相似文献   

20.
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呢?我们应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授其学习方法,开拓其学习语文的渠道,从而让其能自主探究,积极思考。1.引导课前探究,激发自读潜能学生课前的探究在这里主要指预习。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觉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是改革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