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朱熹对《诗经》“淫诗”的解读是在继承、汲取前辈时贤说法的基础上,断以己意,而提出并大倡起来的。朱熹是想以“淫诗”解经的途径来实现遏“情欲”、修心性的理学目的。朱熹儒学大师的思想活力赋予了“淫诗’’丰富的文学想象空间,反倒促使了《诗经》文学性质的回归。而以理学看待《诗经》的眼光和思想所暗含的内在隐患,是朱熹对“淫诗”说劝戒功能强辨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自身即人格和谐、人际关系即社会群体和谐、人与宇宙自然整体和谐、人类和睦世界和谐四个方面阐述朱熹的“和”思想,指出朱熹“和”思想是儒家一贯提倡的道德和谐、群体社会和谐、整体和谐、世界和谐的辩证和谐观,是以“不同”为前提的多元和谐观,是积极有为的“仁爱”和谐观,故朱熹“和”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熹综合前人关于“仁”的学说,指出“仁”是“天地生物之心”、是“心之德”、“爱之理”,推仁学至成熟形态。分析其仁学思想,可看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安徽省朱子学会、江西省上饶师范学院朱子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朱子学与东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就朱子理学思想内涵及其教化作用、朱熹的教育思想与书院建设、朱子学及相关的文献学研究、朱熹的生态伦理思想、朱子学的源流与海外传播等专题进行研讨,丰富了朱子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就朱熹的研究来说,大多以其《朱子语类》为蓝本进行的有关于“理、气、性”的哲学思想的探索,而作为在儒家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典型士大夫,“得君行道”是其生命活动的重要维度。文章着重从朱熹入朝奏对、地方外任、著书立说等方面来分析其“得君行道”思想的政治实践及其努力,揭示其“得君行道”思想形成的时代因素与内在逻辑,抉发其生命意志的丰富内向。  相似文献   

6.
朱熹,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在我国有深远影响。“理一分殊”是朱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它、实事求是地估价它的历史作用和理论意义,对于全面掌握朱熹的思想和宋明以来的中国哲学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诗具有与其他诗歌不同的特质。生态诗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诗歌,华海是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生态诗人。华海的生态诗批判工业文明积习、揭示人类自身的错误、反思深层的原因,具有“生态诗骨”的特征;同时又具有把生态与诗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生态诗境、生态诗味、生态诗气等“生态诗风”。  相似文献   

8.
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这一思想的产生,是历史上阶级关系变化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朱熹继承思想遗产,并在理论上有所发展,在实践中加以体现和应用,把古代的民本思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今天所提出的“以人为本”,与古代的民本思想虽然有根本区别,但也有批判地继承的一面,研究和弘扬包括朱熹民本思想在内的优秀的古代文化遗产,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也是文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在本体层面,朱熹从“天理”出发对儒家人伦道德、三纲五常作宇宙本体论的提升,为“礼”之恒常性和普遍性提供了证明。在性理层面,朱熹把儒家的伦理纲常说成是根源于“天命之性”或者“道心”的先验纯善,这即为礼学找寻到了人性的支撑。从礼的自身规定性来看,朱熹一方面赋予“礼”以外在价值,亦即是使人类的生活得以可能的秩序,主要是要起到规范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内在看,他认为“天理”和“人欲”的分歧、“道心”和“人心”的冲突是“礼”之内在规定性得以展开的根本动因,人们要通过对“私欲”之“克尽”才能使内在情感之“仁”得以充实和完备。  相似文献   

10.
“鸢飞鱼跃”的其理学意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朱熹在彻底完成了逃禅归儒的转变,实现了一种质的飞跃后的表露;二是随着朱熹的理学思想体系的架构的完成,他以此来解说他的理学思想的核心——本体论。其中蕴含着朱熹丰富的理学思想,是其理学本体论的高度概括和浓缩;为了使他的深奥的理学思想更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朱熹在此采用了借“诗”(《诗经》)说“理”的方法,体现了朱熹以“理”解“诗”、以“诗”释“理”,即以哲学解说文学、以文学象征哲学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必须写作!在今日国际学术圈内,“出版图存”已是常态。本文仅以个人向国际期刊投稿的心得经验与大家分享,试图解析以英文撰写发表学术论文的成功关键,期能引发学术圈内更多的交流与经验传承,为华人学者争取更广泛的国际认同,更宽阔的学术空间及更深邃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池田大作"精神丝绸之路"概念包括三方面的思想内涵:文化交往主体是东方和西方、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不同民族国家、意识形态不同集团;文化交往内容包括价值观、文学艺术交流;文化交往方法包括对话、民众之间交流、学校之间的交流;文化交往要以宽容、尊重、平等为基础;池田大作"精神丝绸之路"思想是实现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也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杰姆逊是二战后涌现出来的具有世界影响的美国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家。本文在分析其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同时,并对其理论的理论基础作了进一步的探析,认为其吸收借鉴了黑格尔、马克思、卢卡奇等人的"总体性"思想和理论成分。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的“历史性”不可回避,这些不断变化的内涵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同认识的结果,“意识形态”是人为的精神事件。论文主要论述“意识形态”这个术语背后的“意识形态”,从“真假意识形态”、社会人群的等级区分、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物质性从有到无的过程等方面,分析那些通常以“真理”面目出现的“意识形态”背后的话语策略。  相似文献   

15.
托马斯·品钦小说从自然生态层面抨击了在资本主义"人控制自然"意识形态、技术理性、经济理性等的驱使下,人对生灵、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等的严重破坏;从社会生态层面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性和非正义性所导致的战争之灾和种族屠杀,权力和技术的合谋造就了一个"类死人"的世界,技术异化使人物化及人际关系的畸形等社会生态严重失衡的现状;从精神生态层面批判了科技至上、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等对人性的异化、对文化的践踏,以及人们信仰的丧失等精神生态危机。对此,托马斯·品钦提出了一系列化解生态危机的方法,表达了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忧思与后人道主义关怀,发出了对生态正义、回归自然、绿色消费、文化多元等的呼吁,希冀建立一个远离有害物质和生态灾难、免除种族与性别歧视以及资本主义毒害和压迫的生态社会。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诗学就其展开过程和审美形态看,属生态型诗学,其根本精神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诗歌情感的发动,诗歌意象的生成,到诗歌意境的创造,中国诗学正展现出创作主体的生命与自然客体的生命相互感发、情意融通、精神契合的过程。传统哲学,包括儒道佛的思想在构建我国生态型诗学中的根基作用,其内在理路表现为三个层面:在物质的"气"的层面上,万物一气化生,故主体生命与自然生命可以互相感发;在道德的"仁"的层面上,万物一体同仁,故主体生命与自然生命情意融通;在超越性的"道"的层面上,万物"道通为一",故主体生命与自然生命可以超越皮相,达成更高层次的精神契合。  相似文献   

18.
“第五代导演”的创作转型是在当前文化的“视觉转向”中完成的。“第五代”的影像从承载“生命欲望”向迎合“视觉欲望”的转化背后还存在着意识形态和文化身份的变迁,他们已经从精英文化的代表转换为大众电影产业中的首席工人。“第五代”的转型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文化之手导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费尔巴哈》章,马克思恩格斯以意识形态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立为文本结构,以反讽为主要修辞风格,对“世界历史”概念作了实践的批判性改造。“世界历史”是经由施蒂纳中介而来的意识形态语言,它颠倒反映着现代社会整体化趋势;与之相对,马克思恩格斯以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基础重构的“世界历史”概念,客观地揭示了现代社会整体化趋势的内在机制和历史意义,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科学发现。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既批判了唯心主义的“世界历史”观念,又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画卷,而描绘色彩的词语作为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工具,不仅能展示自然环境的绚烂多彩,还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基本色之一的白色为中心,对比共属“汉字文化圈”的东亚地区文化流域中东亚各民族白色色彩意识的异同,可揭示隐藏在色彩意识背后的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