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认为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整合应注重以下几个策略: 一、注重创新思想,积极实施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之一,它立足实践,注重创新,是与其他学科高度综合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教育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 ,提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技术素养与信息技术素养的目标 ,论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 (学 ,考 )等问题如何突出技术性学科的特点 ,以真正落实在教学层面上 ,落实在从计算机教育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转变上。  相似文献   

3.
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业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学当中的一门特殊的学科教育,特别是在一些条件优越的学校里,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信息技术这一课程。但是,有很多人会把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课程搞混淆,其实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课程有着根本的区别,其区别就在于如何看待计算机: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时代,计算机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在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日益普及并对现代教育产生极大冲击的今天,信息素质将成为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主要是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与其他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其综合性和操作性非常强。  相似文献   

6.
高师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小学接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和师范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现状基础上,提出了高等师范院校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应与中小学信息课程体系接轨,探讨了高师信息技术课程的体系框架,并提出了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理念入手 ,主要阐述了中小学从计算机教育转变为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 ,如何在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面均得以发展 ,并提出了实现转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联系起来。从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应该重新审视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的性质。笔者从“综合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3个方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吕静 《教书育人》2007,(5):98-99
教育部规定,从2001年开始用5到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实行计算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按此规划,全国各中小学相继开设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其内容与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有许多重复内容,因此许多大学生在入学时就已经具备了许多计算机知识。这就给我们这些上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大学第一学期计算机课程究竟应该如何上?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新生所学内容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不能取消,但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应该作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应用领域空前普及,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把社会生产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计算机知识已经和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知识一样.成为现代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前农村.很多人不了解计算机。更谈不上应用。随着教育部颁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信息技术成了中小学的必修课,各个学科开始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但在农村仍有许多问题制约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教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目标:学生学习计算机不仅要会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把计算机当作自主学习的手段和工具,培养一种创新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在中小学起步较晚,未能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大多是移植了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这就迷失了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根据课程特点,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开设创造性的实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以技术学习为教学目标、计算机是一门独立学科等等。我们应提高课程认识,走出误区,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它在当代社会中与日俱增的影响,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环境,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10年时间,将信息技术课列人中小学的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学生对信,自.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信启、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效果怎样?带着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施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职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及在本专业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为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服务,具有注重应用、宽度优先、社会需要、灵活机动等特点。针对职校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特点,我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曾提出“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面对信息化的时代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课题.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作为一名小学计算机教...  相似文献   

16.
浅议中学信息技术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到今天只有半个多世纪,然而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已经覆盖社会的各个领域。由计算机、通信、控制技术结合起来的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第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技术基础和保证。从掌握计算机这个“人类通用智力工具”的必要性来看,同学习语言、文字一样必须从娃娃抓起。计算机教育,尤其是计算机在中小学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本文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和内容加以简要介绍,并针对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从5个方面简要阐述对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7.
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在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我国台湾地区亦是如此。本文概要地介绍我国台湾地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发展状况。一、历史沿革1983年,台湾开始在高中开设计算机选修课程,当时主要以教学程序语言为主。1984年,在初中的课程教学中,信息工业主题被纳入到工艺课程和实用数学两科目中,这是初中计算机课程的始端。1997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 从1984年邓小平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到1992年7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从1994年10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到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颁发《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就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基本模式等作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上海教育》2001,(16):34-35
在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提出的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主要目标之一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1.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