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必备能力,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有针对性地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适应是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最为重要的方面,受到多种心理变量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社会与大学生相互作用的视角出发,遵循人在社会的基本理念,探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与行为,揭示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既有助于对大学生社会行为的理解、预测和调控,又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健康社会心理素质的提升、积极社会态度的形成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本文着重就大学生社会适应心理学研究的价值取向、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方法论原则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适应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由于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现阶段我国贫困大学生的学习适应、心理适应、生活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的适应能力不够理想,提升贫困大学生适应能力,尤其是提高他们适应大学环境的能力,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校园以及他们将来投身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日趋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下,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多的困难,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核心就业力是解决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需要,也是毕业生能更好适应社会的要求。在相同的社会需求下,农业院校的大学生要提升自身的核心就业能力,只有通过全面提升自己,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农业院校的大学生要利用各种途径提升自身的核心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社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适应现实和参与社会建设以及未来推进社会发展所需能力的总和.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对于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和社会建设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能力之一,高职院校完善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通过调查分析,这些方式未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实际需求,只有创新大学生人际交往培养实现途径,采用立体化方式构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体系,搭建完善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平台,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社区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管理和服务的重要阵地,推行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社区治理模式,促进大学生主体性培育,不仅能够提升校园管理的民主化程度,提高高校大学生工作成效,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是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现实需要。高校应当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提升大学生主体能力,构建主体性培育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亢小峰 《教育》2011,(26):28-29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愈演愈烈,不少大学生或是为了提升,或是为了体验,亦或是为了好玩,利用寒、暑假假期时间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适应的技能。部分高等院校也正是立足就业难、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优化教学资源利  相似文献   

9.
社会实践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重要举措。文章认为应不断深化和拓展社会实践模式,拓宽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着手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实践有效机制,实现社会实践与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综合素质提升视野下的大学生社会化教育论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社会化教育,是以提升大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使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掌握基本的社会知识,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服务.大学生社会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当前大学生社会化教育,必须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通过教育教学手段等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高等教育和社会稳定与发展。本研究认为,大学生社会适应教育应从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入手,并因此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的自我概念、自我心像和社会适应能力水平获得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谈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个体的社会适应和社会生存的能力,是大学生个体的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是大学生能否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根本.制约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是综合素质不高、就业特色不明显、人文素质不高、个性存在缺陷和就业技能低.大学生要提升就业竞争力,必须加强学习,注重实践,提高能力,塑造品质.  相似文献   

13.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有利于其成长成才,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稳定与和谐。但现阶段,大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多角度的调查分析,文章提出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四位一体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新体系,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开展全员社会实践活动,可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发展和完善人格,从而整体上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5.
劳动角色预演作为大学生正式就业前对劳动角色的预备演出。具有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劳动行为参考模式、克服因顺应社会过度而产生的反适应社会倾向、提升核心就业力等方面的适应社会功能。逃避劳动角色预演和劳动角色预演偏失是常见的两种大学生劳动角色预演不适应社会的表现。认同自身的准劳动者角色、把握劳动角色的要求和试展劳动角色的风范是大学生免于出现劳动角色预演不适的有效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6.
就业市场化条件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能否适应就业竞争市场的体现,直接反映了高校培养人、教育人的成果,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高校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调研,深入分析就业市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和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及相关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只有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以热忱的报国之心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实现自身价值。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大责任,更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阵地。因此,对高校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价值和路径进行研究,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8.
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立足,也关系到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程度和发展水平。目前,由于高校教育培养和大学生自身的一些不足,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力比较薄弱,从而影响就业质量的提高。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效益,让大学生谋求人生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社会对人才实际需求的标准,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增强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力的意识,无疑是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杜华 《教育教学论坛》2012,(39):175-177
实施创业教育,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必须进行的重要改革。在分析创业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及创业素质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创业教育必须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为核心,进而探寻了培育和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合适途径。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内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办学规模增长速度与社会有效需求供需矛盾突显,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有效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变化与要求,有利于促进国家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