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我刚分配到一所边远的小学校时,就听说这个学校的毕业班上有一个令老师头疼、让学生害怕的团伙——“八大金刚”。这个团队专以捉弄老师、欺负同学为乐,逃学旷课是家常便饭。所以,熟悉他们的老师都不愿到这个班来执教。于是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初来乍到的我的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我的教师的生涯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怒目金刚式;第二个阶段———骆驼负重式;第三个阶段———蔼然长者式。刚参加工作时,生怕学生捣乱、闹事,对学生总是用怒目而视,严密防范,把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定义为“警察与小偷”的关系;一旦发现学生有“越轨”行为就恶语相加,毫不手软。这种怒目金刚式的管理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严重对立。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上课说话,我把他撵了出去,事后我也没有认真地找他谈话,从那以后,他就处处与我做对,我说这道题选A,他就在下面喊选B;我说这道题选C,他就喊选D。实在拿…  相似文献   

3.
古人治水,“堵”和“疏”带来了不同的后果。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也体会到这两种不同方法带来的不同后果。上学期,我接到初一的一个班,班上有八个在小学时被称为“八大金刚”的调皮儿童。开始,我认为只要把他们“按平”,整个班就好了,因此,对他们经常怒目而视,盯得很紧,一发现他们有违反纪律的行为,就在班上狠狠地批评。每天下午放学,还要他们到办公室,站成一排,逐一向老师“汇报”这一天中守纪律的情况。一个月过去了,这八个学生依然故我,调皮捣蛋,违  相似文献   

4.
前段时间,我到一家美发连锁店洗头,碰到我9年前的学生章恒,他在那里做理发师,看见他,我不禁想起9年前的往事。 那年我刚调进五中,接手一个全校最“烂”的班,其中有一位学生叫章恒,是班上“金刚”人物之首,原任班主任告诉我,一定要先给他一个下马威,先训他一顿,把他的老底都揭出来,他就不敢欺负你了。然而还没来得及思考这番话,在第一天就职演说时,我的演讲就因他被迫中断了好几次。我喝道:“你给我站起来!”他却挑衅地说:“我不站,你又能怎样?”班上有几个学生在坏笑,有一个还向他竖起大拇指,就职演说就这样在尴尬中草草收场。  相似文献   

5.
我班有八位同学,大家说他们有“金刚不坏”之身, 不论老师用什么法宝都奈何不了他。所以就称之为“八大金刚”。在我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还真是头一回遇到这样的主儿,班干部给他们总结的是:不学习、不守纪、上课搞视察、下课疯又耍、不骂人来就打架。  相似文献   

6.
这是发生在某校科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起冲突:两个学生在课堂上互抢帽子。老师点了一个学生的名:“你为啥不听讲还捣乱?”学生:“他抢我的帽子。”“他为什么只抢你的帽子?”学生无话可说,只好反诘:“你为啥只批评我?”批评教育形成僵局,场面尴尬难堪,批评教育失效!  相似文献   

7.
钱伟 《贵州教育》2012,(11):25-25
近一段时间,上四年级的儿子常常向我炫耀他被老师表扬的事,看他那神采飞扬的样子,比我给他买一个梦寐以求的“溜溜球”还高兴。我问儿子:“是什么事老师表扬了你?”他说一次是他帮助同学扫地,另一次是拾到5角钱交给了班主任老师。听后,我非常钦佩儿子的老师不失时机地表扬和赏识学生的做法。同时,也引起我在教育教学中对赞赏学生这一课题的探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圉德育:丁老师,您好!我们知道您一参加工作就开始研究班会,一直到今天。您是怎么和班会结缘的?丁如许:说起来这话就长了。我刚参加工作,就做了班主任,而且接的是后进班。当时班上有“四大天王”“八大金刚”,都是些捣蛋学生,很难管,班级风气很不好。作为一个新老师,我压力很大。为了改变班级面貌,我动了许多脑筋。我尝试利用班会进...  相似文献   

9.
宗敏 《中国教师》2005,(10):38-39
“我们学校有四大金刚,上课时只要有一个金刚,这堂课就实在难以上下去了。”一位老师说。“我们班的××,上课不听讲,一心一意看漫画书,你让他出去,他拔腿就往外走,这对他来说,真是求之不得呢!”另一位老师说。“这位学生还只是自己玩自己的,我们班的××那才可恨呢,居然将课本放在自己的头顶上转圈,引得全班呵呵大笑,整堂课没法上了”第三位老师说。  相似文献   

10.
周杨根 《辅导员》2010,(13):125-125
"老师,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你笑。"学生的一句话使我心头一震,继而陷入了沉思。 事情是这样的,在一节自习课上,学生们在做作业。因为是自习课,所以学生做什么作业的都有。作为班主任,不论他们做的是什么作业,我都要巡视一下。我看到有一个学生在制作手抄报,有一个小标题显然是写错了,因为我看到他制作的是“法治手抄报”,有一个小标题却写的是“序放”。我不解地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是预防。”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对学生进行“赏识一成功”教育,是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一个良好途径。例1:王某,男,初一两个学期三大主科考试全班倒数第一。上课不是说话就是睡觉,下课不是惹这个就是逗那个。全班同学对他都很反感,认为他是班级的一大“公害”。这是一个令人十分头疼的学生。有一次我召集全体班干部开会,又谈起了他。我提出了一个令大家出乎意料的问题:你们说王某有什么优点?愣了片刻,有同学发言说他会画画;又有人说他经常帮小个男同学抬饭箱。  相似文献   

12.
偶尔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了这样一则短文: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题这样问到:“雪化了变成了什么?”有一位学生写到:“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一个极富诗意和创意的回答,可他偏偏不及格。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上赫然写着“变成了水”。看完这则短文,作为一名从事音乐教学十几年的教师,不由自主地引起了对创新教育的思考: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吗?我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创新精神了吗?江泽民主席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希望在于全民族创新素…  相似文献   

13.
开学不久的一次晨间活动,刚开始一会儿,就有几个幼儿跑到我面前“告状”。“老师,陈波不讲卫生,在地上‘打虎跳’啦!”我走到陈波面前,他顿时慌了神,脸红到了耳根,怔怔地望看我,其他小朋友也停下来静静地看着我。我环顾四周微笑着问:“小朋友怎么不活动了呢?咦,  相似文献   

14.
《家长》2011,(11):5-5
陈波(化名)本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小学学习成绩优异。对于这个孩子,夫妻俩百般呵护,生怕他受一点委屈。陈波的母亲属于争强好胜的人,平目里总是和姐妹们比老公、比孩子,如今,有一个乖巧的儿子,她便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陈波身上,希望儿子出人头地,给自己“挣面子”。  相似文献   

15.
报刊撷英     
教育,带给学生什么这是一个反例:在暗访中,一名学生正被教师处罚,站在背对黑板的墙角。在这名学生面前,是一堵写着羞辱的白墙;在这名学生的背后,是一面等待求知的黑板。书声依旧琅琅,教师仍在授课,倾听这名学生心声的,只有他身边的簸箕、扫帚和纸篓。当采访者把话筒递到他嘴边,他的回答是两行长长的泪水……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究竟带给学生什么?一、是屈辱还是自尊国外一位作家曾说:“在一个人身上看到一个贼,比起在一个贼身上看到一个人要容易些。”我们总是容易看到学生的“缺点”和“毛病”;且看到了就是批评、指…  相似文献   

16.
又一批新生入学了。一天下课后,我正在批改学生的作业,身旁一个声音轻轻地叫我:“老师。”“什么事?”我应了一声,只顾埋头工作。“老师,这节课我表现怎样?”我一扭头,看见一个矮墩墩、胖乎乎的小家伙正仰着头注视着我。是小泽,一个有点淘气的男孩子。他上课不注意听讲、爱玩闹,记得第一天上课还走错了班级。不过今天他在课堂上倒是挺乖的,我放下手中的笔夸奖说:“你这节课表现得非常出色,老师在课堂上不是表扬你了吗?他咧开小嘴乐了,一个劲儿地说:“太好了,太好了!”看见他两眼笑得眯成一条线,我忍不住想和他多聊几句。…  相似文献   

17.
这是教育史上的一篇佳话:陶行知先生看见学生王友用石块砸同学就把他叫到办公室,以四块糖果加以“奖励”.起初我没有想到陶行知会用这种方式来处理一个犯错误的学生,看到最后我才恍然大悟,钦佩他那“艺术”的教育,真不愧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8.
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样教育学生:有一次,他看见他的一位生打死了一只麻雀,便领着这个学生到一个雀巢,里面有几只雏雀正嗷嗷哺。苏霍姆林斯基仿佛是自言自语地“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没有办法活它们了。”此情此景,使这位小肇事羞愧难当,深深地低下了头。这位学生年后对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当年你厉地惩罚我,那么这么多年来我就不因此而自己惩罚自己了。而现在我总得自从打了那一弹弓后,世界上小鸟啁啾声都变得少了似的……”苏霍姆林斯基这种教育方法的高之处,就在于他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的“内疚感”。内疚感是个体…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两个时刻最高兴,一个是谈起教育,心情就好起来,一个是看到学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老师住进舒适的新房,心里特高兴。”翻开向建群的日记,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认识他,想了解他心灵深处对教育那博大精深的爱的内涵。 1999年,向建群执掌龙山县教育的“帅印”。上任伊始,正赶上当地轰轰烈烈的“普九”浪潮。像龙山这种偏远贫困地区“普九”谈何容易,可他硬是向领导立下了军令状:“‘普九’与我这顶不算官帽的乌纱帽共存亡。”从此“普九”成了他心中的千千结,解也解不开;是压在他心坎上的一块石头,挪也挪不动。从此,他的衣服…  相似文献   

20.
他叫姚新政,1992年秋调入梁平县明达镇分管教育工作。两年中,他致力于全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明达镇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我是你们的学生,我要尽一个学生的尊师之情” 在一次教师会上,他说出了这句话。从那至今,这句话贯穿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