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噶尔丹是清康熙前期活跃在新疆天山南北和蒙古高原上的准噶尔人首领。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说:“1696年,康熙帝再带兵三路出击。清军大败噶尔丹于昭英多……噶尔丹走投无路,不久死去。”《教学参考书》第二册也只提到:“1697年,康熙第三次亲征至宁夏,噶尔丹走投无路,不久死去。”那么,噶尔丹究竟是怎样死的呢?过去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他是服毒自尽,如《清圣祖实录》卷193四月甲子条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闰三月十三日,噶尔丹兵败无法生存,饮药自尽。清人魏源的《圣武记·康熙亲征准噶尔记》也说他是“仰药死”。现代史学家如肖一山的《清代通史》,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均是如此叙述噶尔丹的结局。而吕一燃在《历史研究》1980年第  相似文献   

2.
戊戌维新运动究竟起于何年,终于何岁,对其起因及其性质,究应如何理解,解放前的著述且放下不说,解放后,几种有代表性的著作是这么认为的: 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说: “在……民族危机严重和阶级关系紧张的情况下, 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了变法维新运动。维新运动具有救 亡和抵制人民革命的双重性质,但变法主张的公开提 出。起了主要是积极的政治影响”。 周谷城撰著的《中国通史》说: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史书上,对于1853年在福建海澄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的小刀会领袖是谁?各书记载不同,据所见有下列八种:黄威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牟安世:《太平天国》;戒笙等编:《太平天国革命战争》;茅家琦、方之光、童光华著:《太平天国兴亡史》.)黄德美武汉市三轮合作社、武汉大学历史系编:《中国近代史稿》;吉林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教研室编:《中国近代史事记》.)  相似文献   

4.
一千多年来,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一直被说成是《子虚赋》和《上林赋》。解放以后,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撰的《中国文学史》和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都沿袭了这一说法,国内出版的其它通史和文学史,也大率如此。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应该是《天子游猎赋》。  相似文献   

5.
初语第一册《语法·副词》中例;“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解释说:“‘满’表程度深。”笔者认为这一说法有误。“桃儿、杏儿、梨儿”多,不是几个,不是几串,也不是几枝,而是满  相似文献   

6.
答:近读有关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一些论著,发现在池的家庭出身上存在严重的意见分歧。苏联人谢缅诺夫著《中世纪史》第362页说路德“出身于屠麟根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德国史学家威廉·戚美尔曼著《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第164页有“矿工的儿子路德”的说法;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辞海》第1134页路德条说他“出生于德国一矿主家庭”;刘明翰主编《世界中世紀史》修订本第二分册第137页认为路德“出身于企业主家庭”;朱寰主编《世界中古史》弟571页说“路德出身于富裕市民家庭”。仅上述就有五种说法,不免使读者产生对路德家庭出身问题的疑问。  相似文献   

7.
党的一大闭幕日期是八月二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党的一大闭幕日期,目前有7月31日、8月1日、8月2日、8月5日等说法。究竟哪种说法比较准确呢?笔者认为8月2日闭暮说比较准确。一、从嘉兴南湖闭幕会议地址安排人王会悟的历次回忆来看:关于一大的情况,出席会议的十三人中,除何叔衡、王烬美、邓恩铭、李汉俊去世较  相似文献   

8.
一、三段论一般规则的性质与作用 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分说:“三段论的规则是三段论正确形式的充分与必要条件。”诸葛殷同等著《形式逻辑原理》说:“一个三段论形式是有效的当且仅当它满足了所有这五条规则。”其他如说规则是“三段论推理是否正确的标准。”等,这是一种说法。另一说法是,如朱志凯主编《形式逻辑基础》说:“三段论规则是任何一个形式正确的三段论的必要条件。”近似这说法的中  相似文献   

9.
答读者问     
问:今年的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本和《教參》、均说唐诗人岑参是江陵人?樵摹洞呛!?文学分册)和《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均“南阳人”。而武大编《唐诗选注》和武汉教育学院编的《中国古代学作品选》又把二说并存,到底岑參是哪儿人呢? (周德旗) 答:据《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卷四·集部·岑嘉州集八卷:“参·南阳人·为文本曾孙”。查《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 讲课要用教材。 首先是使用那一本教材问题。现在通行的教材很多。有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以上两种都是四卷本。白寿彝编的《中国通史纲要》一卷本等等。总的看,三十五年来我们出的中国通史教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成果都是很丰硕的。但是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使用它们时,反复权衡,总觉得多了些什么,或少了些什么。这并不仅仅指卷数的多寡和篇幅长短而言,也包含着实际内容所需和所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第五册新增《干将莫邪》一文,有几处注释不甚了了。限于水平,不敢专断,谨列举如下以就教于大方。一、“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这句话中的“壮”字,注释为“成年”。夫成年者,人发育成熟之谓也。发育成熟,按传统习惯上的说法,男子一般指年满二十岁。古代男子满二十岁行冠礼,标明已经成年,但并未及壮年(壮年一般指三十岁),故有“弱冠”之说。说赤已“成  相似文献   

12.
新莽统治时期,在荆州地区,爆发了绿林起义。关于这次著名起义的地点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和郭沫若先生的《中国史稿》两书,主“绿林山”即今湖北京山县的大洪山;一是翦伯赞先生的《中国史纲要》和白寿彝先生的《中国通史纲要》两书,主“绿林山”在今湖北当阳县东北。后汉京山县属江夏郡,当阳属南郡,两地郡属不同,相距遥远,而说者主张不一,令人不知所从。为了弄清这一地点问题,经查修订稿《辞海·历史地理》分册,才知道主当阳东北说者为旧说,主京山县大洪山说者乃近人的考证。笔者带着新旧两说的疑团,翻阅了一些有关绿林军起义地点的文献,提出极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正于留意绿林起义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3.
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在“汉武帝统一货币”一节中,引用了《史记·平准书》中的一段史料,即“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天下大抵无虑皆铸金矣”。细查原著,作者却把此段史料前面的一个“赦”字删去了。按:此段史料的全文是:“自造白金五铢钱后五岁,赦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其不发觉相杀者,不可胜计。赦自出者百余万人。然不能半自出,天下大抵无虑皆铸金钱矣。犯者众,吏不能尽诛取……。”(《史记·平准书》)  相似文献   

14.
《爱莲说》     
周敦颐的《爱莲说》应属什么文体? ……《爱莲说》应属什么文体呢?自选入教材后,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是把此文释为论说文。(见甘肃教育学院《教学参考资料》第一编《初中部分》)在解题中认为,“说”是论说文的一种,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含混的,究竟此文在说明事物呢?还是在论述道理呢?  相似文献   

15.
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秦赵两国间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关于长平之战发生的时间,迄今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长平之战从公元前262年爆发,到公元前260年结束,持续三年之久,才分出胜负。1979年出版的《辞海》“长平之战”条、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1册105页)、杨宽的《战国史》(359页)等以及一些高等学校所辑的讲义,均  相似文献   

16.
《木兰诗》是一篇歌颂女英雄木兰乔装代父从军的叙事诗。它和《孔雀东南飞》在我国诗歌史上被喻为“乐府双璧”。但是,与《孔雀东南飞》一样,《木兰诗》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个争论已久的问题。古典诗歌的研究者和评论家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十多年来,似乎有一种说法占了上风,即“批判男尊女卑说”。如郭沫着同志主编的《中国史稿》说,《木兰诗》的主题思想是“打破了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旧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著的《中国文学史》认为:“这首诗以木兰这一出色的艺术形象,有力地说明了女子和男人同样有能力做出英雄豪杰的事业。同时也就是说明了女子有权利受到和男人同样的看待,这是人民的愿望的反映,对于那个时代的重男轻女的成见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这些有较大影响的著作定了这一基调之后,几乎没有人提出过异议。我认为,对《木兰诗》主题思想的这种概括根据不足,因而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17.
《项脊轩志》附记的写作时间,大多数古文选本略而不注,少数有注的则又说法各异。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古代散文选》认为“作正文后五年补写此段,以寄托对亡妻的悼念”;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散文选》则说正文最初写成,“后十三年又加上”附记。我认为上述二说不妥。  相似文献   

18.
新论摘编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五族共和”论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五族共和”的口号是民国元年孙中山提出的,孙中山在新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表明:“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以实现“民族之统一”。日本学者片冈一忠曾经对孙中山首倡“五族共和”的说法提出质疑,并论述立宪派巨头张謇在南北和议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笔者既同意片冈的论点,又提出新的看法:即“五族共和”一词来源于杨度1907年撰写的《金铁主义说》,一直到辛亥年武昌起义后,经过南北谈判,逐渐变奏为新国家的民族统一理论,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革命党…  相似文献   

19.
读者信箱     
编辑同志: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第二十三课杜诗《石壕吏》中,“老妇出门看”。一句,韵脚为什么和前几句的“村”“人”不同?我们在有关介绍本诗的资料里,看到过将“老妇出门看”“变成“老妇出看门”的解释;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老妇出门迎”。对二解,我们均以为不妥。是否还有别的  相似文献   

20.
在古诗《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临别时对焦仲卿的妹妹说:“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为什么称丈夫的妹妹为“小姑”?这先得从“姑”的称呼说起。新石器时代,妇女在社会上处于主导地位。“形成了以母权制为特点的氏族社会”。(《中国史纲要》翦伯赞)这时人类尚处于群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