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论知识经济背景中学习型社区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立足于知识经济的社会发展背景,概述了学习化社会的理念以及国际上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实践,并就推进我国学习型社区建设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发展社区教育是适应现代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推动社区教育发展,主要依赖系统化建设,要从机构架设、队伍建设、服务平台、课程体系以及实践研究五个方面加强社区教育系统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刊新设“社区教育研究”栏目,关注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最新成果。文章主题涵括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社区教育、社区建设,广播电视大学在社区教育中的角色、功能、作用等。要求观点新颖,论证翔实,理论研讨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篇幅在5000~9000字。  相似文献   

4.
本期推介     
<正>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高志敏教授撰写的《展望新的征程,期待新的腾飞——关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师生对话(下)》,在(上)文总结学习型社区建设中理解与与认识、体制与机制、构思与设计、硬件与资源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学习型社区建设中的内功建设问题。他认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这项伟大的人类实践,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这项伟  相似文献   

5.
社区学院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不仅承系着学校教育与社会再学习的纽带,更是全民完善终身教育的平台,在实现我国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社区学院的内涵发展中,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来看,教育资源建设都是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金湖县社区学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通过认知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本县社区学院教育资源建设工作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寻求适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全民完善终身教育需求的教育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单位,是特定地域空间的人的社会共同体。学习型社区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础,而学习型社区的形成,又依赖于成熟的社区教育。当前,厦门市在实施社区教育的试点工作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做好开展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1.在厦门市组织开展以大教育观为指导,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的学习化社会为目标,从社区和教育互动的角度,即以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相统一的角度开展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要进一步研究社区教育的基础理论,包括对社区教育的概念、本质、要素、特征、结构、功能等的研究,又开…  相似文献   

7.
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要在学习型社区普遍建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又有赖于社区组织的学习化建设。从组织形态看,社区存在两大类性质明显不同的组织,它们的学习化建设既需要共通的策略,也要求专门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举办开放大学是许多国家实施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选择。作为开放大学的分支,开放学院在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深入理解学习型社区的概念、基本特征入手,在充分了解开放学院的发展及其突出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全国第一所开放学院——松江开放学院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归纳其在学习型社区建设中已经具备的功能,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对开放学院的功能延伸进行一些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以社区学院为龙头推进天津市和平区社区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社会理论是发展社区教育的理论支撑,社区教育在国外有着广泛的理论和实践。我国近年来各种文件会议多次提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开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社区学院是该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教育应当具有终身性、开放性、共享性、适应性和多元性的特征。天津市和平区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通过加强领导、统一协调保证了经费投入,并以新华职大为社区学院组建了社区教育中心,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建设,自21世纪起,在我国已经留下了整整十年的前行脚印。为了使其走向更加完善的认知,以及更加深入的实践,本文以"师生对话"形式,重申了学习型社会的内涵与本质,描绘了学习型社区建设业已取得的进步与成就,以及需要进一步处理好的一些基本关系。尤其但愿的是:让我们在一种更加宽阔、更加深远的时代发展背景中去展望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新的征程、去期待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新的腾飞!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习共同体"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准确地认识"学习共同体"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近十年(2002—2011)间我国有关"学习共同体"研究的硕博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论文数量、研究内容、研究重心和作者单位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对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有关"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学研究的转型及其课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的教学研究面临着范式转型的挑战。我国教学研究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各自积累了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成果,但一味追求"定型化"是我国教学研究的习俗。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了"学习共同体"与"反思性实践家"这两个概念,作为冲击"定型化"研究的矢量,开辟了教学研究新的平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研究,归根结底是一种新的"教师文化"的创造。当前,以"校本研修"为中心的教学研究,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注入了无穷的活力,也为实现教学研究的转型提供了诸多的启示和不竭的思想动力。但是,它离理想的境界还有一段距离,真正实现教学研究的转型尚需排除种种干扰。  相似文献   

13.
台湾社区大学在城乡社区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社区大学的宗旨有别于其他传统大学,它旨在为社区民众提供大量的终身学习机会。社区大学可以凸显并加强每个社区的独特之处,进而创造属于本社区的价值。台湾社区大学在城乡社区发展中,承担着社区学习中心、发展社区地方产业的教育中心、社区参与式行动研究的咨询中心的作用。台湾农村型社区大学是“向农村学习,让农村学习”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我国虚拟学习社区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虚拟学习社区已成为热点研究领域。为了全面把握我国虚拟学习社区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有关虚拟学习社区的文章及研究虚拟学习社区的硕博学位论文,从研究类型、作者频率、研究内容三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已有研究成果作了定性分析,找出了我国虚拟学习社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建议。最后对虚拟学习社区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College Teaching》2013,61(3):281-284
Abstract. This study is an exploration of the "sense of community" in a college classroom. The construct wa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by incorporating six variables borrowed from neighborhood community research. Sense of community score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students' classroom attitudes, perception of learning, and actual performance on course exams.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econd article on the rhythm of the university, I concentrate on Alfred North Whitehead's theory of a distinctive rhythm of research. The narrow assumptions of 17th century science, which still comprise the dominant paradigm for a good deal of university research, emanate from "the Fallacy of Misplaced Concreteness" and result in "quite unbelievable" abstractions that continue to hold sway over the university as a whole. What is needed is an aesthetic appreciation, grounded in our concrete experience of nature, that enables researchers to recognize our organic connections with the world. In particular, the bodily feelings at the base and forefront of our experience constitute a "vectoral" energetic flow from the universe to our bodies that must be recognized in all research. Fortunately, prominent researchers in diverse disciplines - physics, chemistry, philosophy, theology, econom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 economics - are now using this Whiteheadian paradigm and demonstrating its value to the research community as a whole. In conclusion, Whitehead's theory of the university knits together teaching, learning, administering, and research into a seamless web capable of restoring balance to the postmodern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7.
SWOT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态势分析方法,在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战略制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学习型社区建设是全面落实学习型社会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SWOT分析法,对我国学习型社区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威胁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responds to a question that people working in the field of learning sciences get asked regularly: What do learning scientists do? Earlier attempts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came from a need to define a new field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Now that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ISLS) has grown into a robust and productive society, it is time to gain a more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learning sciences research and practices—including where it takes place, for whom, and in what form—as defined by members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community. Here we report on the responses of 253 ISLS members to a survey conducted in 2014. We discuss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in terms of the type of impact learning scientists have. We also discuss how these results might be used to advise prospective students and to create a vision for our future.  相似文献   

19.
社区教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分析和解决社区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本文对社区教育文化的概念、功能及我国社区教育文化的特点、问题等进行探讨,并提出在我国学习型社区创建中,社区教育文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how socio-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such as student social identity and student perceptions of their learning community affect learning at university. To do this, it integrates ideas from phenomenographic research into student learning with ideas from research on social identity. In two studies (N = 110, and N = 97)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udent social identity, perceptions of the learning community, approaches to learning,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were explored.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strong student social identity is associated with a deep approach to learning, which in turn is linked to higher academic performance. Also, perceptions of learning community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 social identity and deep approaches to learning. Significantly, a surface approach turns out not to be associated with student social identity or perceptions of the learning community, but it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academic performance. Our research argues for the value of an integration of complementary frameworks, emphasising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that can be used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and why students vary in the quality of their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