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浙教版)七年级第一册,本节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对物质的溶解性建立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沈扣林 《中学理科》2006,(12):61-61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探究的考查既要落实《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又要为科学探究教学提供导向和帮助.中考对科学探究能力与方法的考查在逐年加强.本文就中考是“如何考查科学探究能力”作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骆建江 《科学教育》2005,11(6):25-26
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总目标,科学素养是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要素的综合反映。而科学探究是学生体验科学过程,理解科学本质,领会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主要学习模式;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特别不可缺少的一环。因此新课程《科学》在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现结合浙教版7年级《科学》第一册第二章《常见的植物》中的《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以下简称“蝴蝶”)这一节为例来谈指导科学探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乾晖 《河北教育》2005,(19):29-30
2005年3月份,参加一次《科学》教材分析会,听了一位老师讲的一节研究课《了解空气》,感受颇深。《了解空气》来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让学生运用感官感知空气,并通过设计实验,使他们学会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从而学习一种新的科学探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共设计了3个活动:①感受空气(老师用气球代替了教材中的塑料袋),②浸不湿的纸,③赶出杯中的水。  相似文献   

5.
李卫红 《现代教学》2006,(7):100-103
二期课改物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物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本节课是《阿基米德原理》这节内容的第二课时,希望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经历《阿基米德原理》形成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猜测→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归纳结论。  相似文献   

6.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律的影响”是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活动建议”内容。在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远离烟酒”一节中,编者旨在通过此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并理解“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此活动包含了探究活动的设计实施到交流评价等环节,在课堂上体验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七章的第六节,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观察蜗牛》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观察小动物》的内容。这一单元主要是训练学生观察、仔细地观察,并理性地思考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该课知识难度不大,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真正的价值是通过观察,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的能力。让学生有观察和描述的机会与途径,经历一次扎扎实实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突出科学探究”,充分说明了实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将实验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支撑点,可激发学生学科学的热情和兴趣,并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目标为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继《听听声音》之后。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声音的研究。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是一节探究课。它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物体发出声音》等内容的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建立起“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感性认识,真正经历知识整个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马强 《江苏教育》2006,(2B):46-47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倡导运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在探究的过程中触动其心灵、引发其思考.进而引领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老师们已逐步重视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探究活动,借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但由于一些教师对自主探究活动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深刻,使得某些活动流于形式,没能真正发挥“探究”效能。现选几例并作分析。  相似文献   

12.
观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探究技能之一。在《科学》课程中,观察也是学生最早认识并实践的一项技能。对于《科学》这门课程来说,观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它渗透在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是否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是否具有认真的观察习惯、良好的观察品质,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探究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小学《科学》大纲中明确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第一目标。那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就成为现阶段科学教师的主要任务。经过几年来科学教学经验的积累.笔者现就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小学《科学》是培养未来高素质的公民的基础,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如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去认识大自然……一句话,也就是如何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必须思考的常思常新的问题。本人以为“看、问、猜、动、说”是一  相似文献   

15.
揭恺 《科学教育》2004,10(5):26-27
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科学》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核心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科学观念与能力的最关键的  相似文献   

16.
邹荣 《辽宁教育》2010,(1):71-72,100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既然科学探究能力的内涵如此丰富,那么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就不可能通过一节科学课、一本科学教材或一个学年度得到全面、系统的培养。它需要根据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认知水平,采用不同的侧重点进行培养;需要根据学生由低到高的年龄段,采用循序渐进方法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7.
过程描述:在上《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这节课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给孩子们准备了酒精、香油、墨水、牛奶、等等各种液体.课上重点让学生来判断各种液体之间的溶解及不溶解现象,心想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这太简单了.我成竹在胸地上课了,第一个实验就是判断酒精是否能溶解在水里?经过了猜测、实验之后,我让学生自己下结论.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沪科版8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中的实验装置是:铁架台、杠杆、钩码等。这个实验很重要,是学生学习物理来第六次系统地实施的探究实验,并且在初中毕业考试的实验操作考试中亦是常考内容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常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既能建立概念,掌握规律、定律,又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实验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作为初中自然科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原实验的基础上拓宽.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多问善思,启发学生勇于探索,殴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法,从而达到相同的实验目标,下面结合《伏安法测电阻》实验,谈谈如何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科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实验探究和动手制作为基础,从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学科。实验探究能使学生有效地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实验探究的教学无疑是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关键所在。小学生只有在学中玩,玩中学,玩中做,在做的过程中增长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