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顿为古典主义器乐创作确立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刻的哲理性与完美匀称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为交响乐,弦乐四重奏确立了四个乐章的组合原则;为各种声乐、器乐体裁的创作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为管弦乐队的编制组合进行了改革并确立了完整的交响乐队配器原则,为近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突破了以前作曲家把声乐体裁用来体现构思的局限,而把器乐体裁第一次带入纯世俗的艺术领域,作为作曲家用来体现哲理思想的载体。海顿堪称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  相似文献   

2.
杜琳 《文教资料》2014,(21):76-78
谈起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世人无不称赞他中、晚期作品具有非凡的创作力,而对于贝多芬早期创作的弦乐四重奏(Op.18)并没有给予过多关注,大抵是因为贝多芬早期创作的弦乐四重奏过于"古典",没有突破古典主义的规则。然而,作曲家晚期成熟的创作手法总是源于早期探索性的创作,因此,文章从规则内的创新这一视角探析作曲家在古典规则之内进行了哪些突破与创新,恰恰是这些创新性萌芽的产生,才使得贝多芬成为横跨古典与浪漫主义的音乐大师。  相似文献   

3.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海顿、莫扎特的传统,开创了浪漫派音乐的先  相似文献   

4.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最典型的作曲家,是该派的三大作曲家。这里,笔者就简单的比较一下其中两位——海顿与莫扎特的音乐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冯翊 《甘肃教育》2011,(7):88-88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中《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对海顿作了如下注释: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主要作品有《告别》《惊愕》《时钟》等一百余部交响乐及大量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Samuel Barber,1910-1981)的创作以"抒情性"著称。在音乐朝着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潮流中,他始终坚持在传统中创新的写作风格,《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1号》,并且将其改编成弦乐作品,从而诞生了《弦乐柔板》。经著名指挥家托阿斯卡尼尼指挥演出并录制唱片发行后,立即风靡乐坛。  相似文献   

7.
十六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和莫扎特都是出色而卓越的音乐家、作曲家。本文主要从钢琴奏鸣曲的基本概述、海顿和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基本特征和海顿和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之比较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海顿、贝多芬、莫扎特三位音乐大师作品风格及创作技法的分析与总结,进一步说明:今天人们心目中具有很高艺术成就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是由海顿开始,并与后继的莫扎特、贝多芬共同成为一个乐派甚至一个时代的象征。维也纳古典乐派也因这些天才人物的天才创作,而具有新的时代意义,代表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塔蒂尼首创了“合成音”概念,这种合成音能很好地校正音准。奥地利作曲家海顿首创了“弦乐四重奏”和“交响乐”的形式。德国作曲家幅贝多芬首创了“交响乐中加入合唱”的形式。意大利小提琴家舒柏特首创了“艺术歌曲”的形式。法国作曲家柏辽芘首创了“标题音乐”。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首创了“无词歌”。  相似文献   

10.
海顿和莫扎特同为古典乐派的作曲家,他们的钢琴奏鸣曲在各自的作品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从海顿和莫扎特时代背景、音乐创作风格、音乐表达方式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为更好的演奏和诠释他们的钢琴奏鸣曲,准确掌握其音乐风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乐派最典型的作曲家,他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2006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欧洲乃至世界文化界徐徐拉开了规模非同寻常的“莫扎特年”纪念活动的帷幕。书店里醒目地陈列着各种莫扎特的传记和难以计数的、由许许多多著名指挥家、演奏家诠释的录音带和激光唱片。在莫扎特的出生地——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从1月27日他的诞生日开始,至他的忌日12月6日为止,在长达313天的时间内将把莫扎特有案可查的全部626部作品上演一遍,仅在2006年夏天的萨尔茨堡音乐节期间就上演了他的全部22部歌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美国作曲家约翰·科瑞里利亚诺音乐作品《第二交响曲》为研究对象,从其创作技术与技法的多方面层次角度,结合作品的主题形态特征、音高组织、节奏、节拍和速度、结构原则、配器手法、弦乐乐队与弦乐四重奏写作之比较等方面,针对每个乐章的不同角度探寻分析其音乐创作个人风格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罗嘉 《文教资料》2012,(13):86-87
约瑟夫.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大师,本文仅以《bE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例,从创作背景及其曲式结构、时代精神与演奏特色的融合、细节问题的诠释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第八弦乐四重奏》是肖斯塔科维奇最有代表性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之一。本文以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乐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和声、主题动机等方面的分析,力图了解他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5.
由于社会背景的渐变,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们的境遇、社会地位、他们的思想以及他们所创作音乐的风格经历了一个从海顿没有深刻精神内涵的闲适,到莫扎特个人思想情感初步个性化表达的优美、秀丽和热情,再到贝多芬充满个人主观意志和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崇高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约瑟夫·海顿(Joseph Haydn,1732—1809)[奥]一生作有一百多首交响曲、八十多首弦乐四重奏(别怕,大部分都不长),最终确立了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的形式。1德国国歌。假想海顿哪天从地下醒过来,逛到了二战论坛,只消旁人通报一声:各位,这就是那首威武雄壮的德国国歌的作者!保证欢声雷动,镁光灯猛闪,一堆签名本递过来;就算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一溜儿排开也镇不住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只是很可能海顿会严重怀疑自己有失忆症和妄想症,因为他脑子里有个残留信息在说:不对啊,我满怀激情写这调儿那阵子这个叫奥地利国歌啊!海顿不知道他死后8…  相似文献   

17.
顾娜 《华章》2010,(28)
"歌曲之王"舒伯特一生中创作了600余首艺术歌曲,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艺术歌曲形成了一种与古典乐派作曲家迥然不同的新风格.<鳟鱼>是舒伯特作于1817年的一首艺术歌曲.通过对此曲的分析,我们对他当时的创作特点和艺术特征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利盖蒂的《第二弦乐四重奏》创作于1968年,该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作曲家将"音色—音响"提升为核心的结构元素,通过对"音色—音响"的精心设计与合理布局以促成全曲结构的有机发展,这种技术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9.
室内乐是指适合于在室内演奏音乐,和交响乐、歌剧局音乐相对而言,多半是在生活中娱乐性的音乐。在古典主义时期,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大师们将室内乐的各种体裁形式逐步完善并进行了发展。今天,人们一般所说的室内乐通常为器乐重奏曲、声乐重唱曲的形式。海顿与莫扎特室内乐创作特点的比较由于海顿与莫扎特均出生于奥地利,二人都是古典主义的代表,所以他们的创作特点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且,他们的室内乐作品对后来的室内乐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德彪西是19世纪朱20世纪初的重要作曲家,他开创了印象主义音乐,作品《牧神午后》在创作中,既有浪漫主义后戴音乐的影子,又有他独特的印象派音乐的一面。其音乐作品与惯用展开技法的古典乐派、浪漫乐派交响乐相比,更是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