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吴功林 《广西教育》2014,(1):119-120
众所周知,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过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必须遵循这一基本规律。传统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侧重认知而忽视实践体验和情感渗透,常常导致教学空洞苍白,缺乏实效。笔者认为,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效,关键在于重视和开展体验学习,促成感悟内化。“体验”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多处提及的核心理念之一,“课标”将其列为应予重视的四种学习方式之首(见课标“实施建议”(五))。因此,教师应将体验贯穿于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他的教学应重在一个“开”字,即不仅在教学空间、教学资源、师生关系等方面体现开放性,而且要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眼界开放。  相似文献   

3.
沈卫华 《广西教育》2013,(25):88-88
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一般来说,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所以,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关注儿童的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领儿童“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不同于以前的思想品德课,而是整合了品德、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的内容,具有更强的综合性、思想性、开放性、社会性。品德与社会课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呈现在广大教师面前,由于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导致了品德与社会课的变味。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课教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要集思广益,勇于探索,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在多年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探索出“情、读、讲、忆、记、练”6种的教学方式,收到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让品德与社会课充满生命的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本每篇选文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优质范文,而且是美妙绝伦的品德与社会课教材。我为古代大教育家们高超的教学艺术拍案叫绝!教学中,我受到了启发,并运用于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有生命活力的品德与社会课!一、以人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从孔子到哲学家再到苏格拉底,他们都是从培养学生出发,把学生带到大自然这个广阔的空间,或围坐在  相似文献   

7.
近日,听了一堂品德与社会课,这堂品德与社会课的主题是:“教室是我家。”教学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先是一位学生朗读了自己的作文《教室是我家》。写得很美,老师让其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谈到因为自己喜欢教室,所以才这样写。于是老师引导其他学生谈谈对教室的喜欢,课堂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本每篇选文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优质范文,而且是美妙绝伦的品德与社会课教材。我为古代大教育家们高超的教学艺术拍案叫绝!教学中,我受到了启发,并运用于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有生命活力的品德与社会课!一、以人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从孔子到哲学家再到苏格拉底,他们都是从培养学生出发,把学生带到大自然这个广阔的空间,或围坐在  相似文献   

9.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是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其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学科。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首先对情境教学法进行介绍,其次分析从课堂导入到情境教学法在品德与社会课的具体运用,最后提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而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就要关注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在生活中加强体验,让品德与社会课“活”起来.本文从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开放,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学生的参与等几方面,谈了一些激活品德与社会课的做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彬 《教师》2010,(27):13-13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追求一种无痕的境界,“无痕德育”看似无痕,实则有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就会感受到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应该有味无痕、有心无痕、有师无痕、有爱无痕。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克服现有课程的交叉重复,让德育课程更适应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国家对现有课程作了重大改革,将原思想品德课、社会课、自然课和健康教育整合成“品德与生活”(一、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三、四、五、六年级)。新的课程在内容、形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小学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课是较为基础的一门课程,其可以培养学生乐于探讨、热爱生活的优良品德。因此,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黄丽玲 《广西教育》2014,(17):122-123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品德培养与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的引导将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成长。笔者经过探索、实践,认为把品德与社会课和班级心理健康辅导课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健全的人格,且能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和班级心理健康辅导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将品德与社会课和班级心理健康辅导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呢?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教学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和要求,笔者以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遵循“五个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一起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如在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中,  相似文献   

16.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课程,为社会培养社会主义良好公民,因此我国的教育部门十分重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地创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法。本文探讨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课程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法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全新的、综合型活动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科学、生活启蒙教育,为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基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感,品德与社会教学应注重“活运用”、“巧设计”、“提效率”。  相似文献   

18.
姜志东 《考试周刊》2013,(75):180-181
在小学教育中,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品质,要特别将品德与社会课作为小学的基本课程之一。为了培养合格的公民,教育部门特别注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应该积极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本文着重从品德与社会课的属性和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小学品德社会课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不同于以前的思想品德课,而是整合了品德、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的内容,具有更强的综合性、思想性、开放性、社会性。品德与社会课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呈现在广大教师面前,由于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导致了品德与社会课的变味。  相似文献   

20.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品德素质教育水平,教育部门加大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规划。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做出探讨,并就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进行了详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