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荒漠化是关系到我国民生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治土地沙漠化,但由于土地荒漠化分布广泛、成因复杂、类型多样、发展迅速,因而整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从我国荒漠化的分布、成因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提出沙漠化防治策略,为沙漠化的科学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樊国华 《考试周刊》2013,(24):194-195
荒漠化就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相似文献   

3.
陈开元 《中学文科》2006,(10):77-77
1968~1973年西非特大干旱加剧了撒哈拉沙漠南缘萨赫勒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过程。为此,联合国专门于1977年在内罗毕召开了世界荒漠化会议,提出了防治荒漠化的行动方案,荒漠化这个名词开始被采用。当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采用的定义是“土地生物潜力退化或破坏,最终导致类似荒漠的状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荒漠化列为《21世纪议程》的第12章,并将荒漠化定义修改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特征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使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1)风蚀和水蚀致伊土壤物质流失;(2)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3)长期的自然丧失。这比我国传统的单纯由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沙漠化)内容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4.
凡是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植被稀疏的地区都可称为荒漠,即“荒凉之地”。荒漠化是指由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内的种种原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亦即形成荒漠的过程。我国的荒漠化土地垂直分布于从海平面到高寒荒漠带的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气候类型和地貌类型多样,决定了这些地区影响荒漠化形成的因素的多样化,从而使我国的荒漠化呈现出多样性。一、风蚀荒漠化风蚀荒漠化是指在极端干旱、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部分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原非沙漠地区出现…  相似文献   

5.
晋西北地区是我国黄土高原及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进行土地荒漠化现状研究的基础上,以制约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及人为因素变化为依据,对晋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中国荒漠区有8大沙漠、4大沙地,此外还有大量散在分布的荒漠化土地,如果能重新开发和利用,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我国沙漠科学家近年来在被人们认为是生命禁区的恶劣地理环境中,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荒漠生态治理工程,使原本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沙漠和荒漠化土地可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新的经济开发地区。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自1994年开始,进行了沙漠治理研究的新探索,先后在青藏高原的沙漠和荒漠化土地、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内蒙古自治区古奈良沙漠化地区,开展生态治理工程。五年来,他们的治理成果经…  相似文献   

7.
地球荒漠化日趋严重第49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大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1994年11月29日通过的一项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抗荒漠化及干旱日”。被喻为“地球溃疡症”的荒漠是指地球干燥地区土地沙漠化、被侵蚀和退化。据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8.
边倩 《地理教育》2003,(4):72-72
青海省是全国四大牧区之一,由于荒漠化造成可利用草场面积缩小,如共和县,由于荒漠化,从1956年至1982年可利用草场面积缩小了21.270万亩。龙羊峡水库库区西北岸有长达50多千米的流沙进入水库,它不仅填淤库容,埋压地表设施,对电网、机械设备也造成严重损害。而三江源地区荒漠化更甚,这里草地退化严重,鼠虫害猖獗。据统计,退化、沙化面积已达100多万公顷。沙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50万公顷,而且土地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速度仍在不断加快,这些沙化的土地现在每年要向长江、黄河输送泥沙1亿多吨,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不仅影响源…  相似文献   

9.
沙漠化作为一个生态问题是197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以后才正式广泛采用,其内容为:“土地滋生生物潜力的削弱和破坏,最后导致类似沙漠情况,它是生态系统普遍恶化的一个方面,它削弱或破坏了生物的潜力。”我国人多地少,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土地沙漠化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0.
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之时 ,西南“石漠化”的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石漠化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生态环境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 ,也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是最近 2 0年才逐渐走进人们视野的生态学概念 ,其全称是“石质荒漠化” ,主要是指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 ,土壤遭受严重侵蚀 ,基岩大面积裸露 ,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我国发生石漠化的岩溶地区 ,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 ,其中以贵州省的面…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土地沙化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据专家估计全球荒漠化土地已达3600万平方公里,近20年来,全世界荒漠化土地仍在继续扩大,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1.35亿人在短期内将有失去土地的危险。2001年,我国北方地区出现18次沙尘天气,总日数达到41天,其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影响之坏,为50年所罕见,直至今天,这种恶劣天气仍不断发生,这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是大自然对人类发出的严重警告:沙漠化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土地沙化形成的几点主要原因:一、土地沙化的自然因素沙质土壤和风成沙大范围…  相似文献   

12.
黄宗英 《地理教育》2015,(Z1):130-131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影视图片,引入说明沙尘暴的发生是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直接导致的结果;读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并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尝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  相似文献   

13.
沙尘暴是一种自古就有的自然现象,是大气不稳定的强大风力与地表沙尘相结合的产物.从自然的角度看,沙尘暴是不可能被消灭的.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了一些地区的地表覆盖,加重了土地荒漠化,进而使沙尘肆虐.  相似文献   

14.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其影响和危害的深远性在于它摧毁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危害的时间可延续几代人甚至不可逆转。在中国,荒漠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和土地问题,荒漠化面积的扩大已成为土地资源逐渐丧失的一个重要因素。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发展的典型地区和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5.
一九九四年联合国第四十九届大会通过了一百一十五号决议。宣布:从一九九五年起,每年六月十七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为什么将过去常用的“沙漠化”一词改为“荒漠化”?原因有二:其一,一九九四年六月十七日,联合国荒漠化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五轮会议,将多年来各国学者的研究、争论统一起来,把荒漠化定义为: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其二,“荒漠化”英文为“Desertification”,中文解释“沙漠化”无法涵盖其译意。  相似文献   

16.
沙尘暴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地表土地沙漠化,加上春季干旱少雨,所以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3、4月份扬尘天气明显增多.特别是2002年3月26日至28日,南下的冷空气所带来的大风,席卷了我国从新疆到沿海的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沙尘暴天气.北京地区沙尘暴严重时,最大风速达到12m/s,同时有大量的微粒悬浮在空中.  相似文献   

17.
荒漠是指覆盖在地表的沙漠化土地。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所造成。它生成于地质时期,发展在人类各个历史时期。人类必须吸取历史教训,尊重自然规律,才能遏止荒漠化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18.
土地荒漠化治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的资金量巨大,治理的成效显现较慢.因此,要求治理的人员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有针对性地从生物预防治理的角度出发,发挥动植物的巨大能量与沙漠化抗衡.另外,为了保障治理工作的后续动力,在已有的沙漠化基础上重点发展沙产业.不但可以在经济上获得收益,同时在保护环境方面也发挥巨大的作用,最终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黄河故道是由于黄河主流迁徙游动而遗留下来的一个自然环境比较独特的地理单元.黄河故道所在的黄淮海平原土地沙漠化扩展形势十分严峻,然而人们对它的发生、发展和存在潜在威胁的认识却远远落后于西北内陆和内蒙古高原沙漠区,这是防治该区沙漠化扩展、蔓延的最大障碍.文中以黄河故道典型区域山东聊城市为例,对该区的荒漠化程度进行景观尺度评价,并根据该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沙漠化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荒漠是指覆盖在地表的沙漠化土地。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所造成。它生成于地质时期,发展在人类各个历史时期。人类必须吸取历史教训,尊重自然规律,才能遏止荒漠化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