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上高三以后.张放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不像以前那样是父母心目中的乖儿子了,他不如原来听话了.还经常和父母顶嘴。父母去学校开家长会时.老师也反映说张放在学校经常和老师对着干.老师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老师批评他,他还认为自己有理。家长和老师都说张放变了。  相似文献   

2.
老师:博博是小班第二学期从外地转到我班的;他是一个特别不爱说话的男孩儿.从来不向老师打招呼,即使老师主动与他打招呼.他也不说话.这使他的父母和我们老师都感到很尴尬。我更是感到惭愧.因为我没能帮助他,我是他的老师,我有责任帮助他.如果我不能帮助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我还配做一个高级教师吗?于是我向他的父母了解情况.并请他们配合.以免对他的今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倒数再认识     
爱学习的小明总是有很多问题,这不,他又缠住王老师不放了.为什么呢?原来呀。他刚刚预习了倒数的知识,想起小学时也曾学过倒数,有一肚子的问题要问王老师呢.  相似文献   

4.
表扬和批评     
陈迎 《学前教育》2006,(2):49-49
记得在我从教第四年的时候.班上有个叫小雨的小朋友,他各方面都非常出色。每天都能得到老师若干次的表扬。我们请他当“小老师”.帮我们做些事情,他都能很出色地完成,俨然一个得力的小助手。小朋友们也都很服他管,好像他是班上的第四个老师。我们几位老师心里暗喜,以为培养了一个能力超群的好孩子了.有些时候就放手让小雨去“管”其他幼儿。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个多学期。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小雨天天都有新书看。有新玩具玩。难道他的父母每天都给他买书和玩具吗?经过仔细调查,我发现这些玩具和图书都是其他小朋友带给小雨的。每天早晨小雨一进教室,小朋友们特别是男孩子们立即围上去。纷纷拿出自己带来的新玩具新图书送给他。课间。小雨的周围也围满了小朋友,却只有小雨的手中有图书和玩具。  相似文献   

5.
章云峰 《江西教育》2006,(10):29-29
李校长是我朋友,一次偶然机会听他校的老师说他的“不是”,反映他和教师们相处时搞“亲疏”。比如有外出研讨学习的机会,多数会安排小王、小周几位老师去;论文评比若限数量,他总是指定几位老师参评;年终评优及平时的一些荣誉。总被那儿位老师“抢去”。对此,老师们颇有微词,可敢怒不敢言.私下里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6.
宜宾县中学 丁雅涵: 我一进入初中,就有同学牵线,让我和他成为公开的一对。可是好景不长,很快就被老师发现了,受到批评。老师的话使我醒悟,知道现在的恋爱是不可能有结果的,可是我却不知怎么办,因为我心里还是想着他。这时他却开始不理我.重新去找女朋友.和另一个女孩好上了。无法控制感情的我开始逃课,和老师作对,成绩下降,就这样,一个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却逐渐成了坏学生。现在我上初二了,还是无力自拔,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10月2日寓居汩罗市弼时镇毛塘村的退休老教师任祖念迎来了他的80岁寿辰。在弼时镇政府礼堂,任老师的学生们自发地组织了一个简朴而热烈的仪式,祝贺老师从教60周年和他的80华诞。这些学生中,有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有稚气未脱的小学生。任祖念老师早年曾在兰田国立师范大学和解放军军政大学学习,退伍后主动要求回乡村任教,至今已历60年。任老师把一生的光和热都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质量有口皆碑.他文,理,英语等各科兼长,在诗词,书画,音乐等方面均有较深造诣,对学生更是关怀备至.光是他…  相似文献   

8.
钻桶     
王玉文 《教书育人》2007,(10):56-56
班上的大个子刘飞,成绩不错,就是不爱劳动.经常有同学来告状: “老师,刘飞没有扫地,跑了!” “老师.刘飞没有搬桌凳,还抢我们的坐!” “老师.刘飞强迫小同学给他背书包!” “这个刘飞,真是头痛!”老师总是这样叹息。  相似文献   

9.
一天我和一位八年级老师聊天.她说起她们班有个智障学生.连字都不认识。有一次.这个学生在课间和另一个学生打架了.这个学生先动的手。事后.老师对他进行教育,他振振有词,最后.他对另一个和他打架的学生说:“你看我打你了,你也打我了.我给你道个歉.你给我道个歉.我们就和好吧!”他说的这番话.让老师们想都没想到。他虽然连字都不认识.但在处理问题上敢于承担责任.主动化解矛盾.而且语言表达得很准确、清晰。  相似文献   

10.
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十个春秋.但仍然十分怀念在牧区度过的中学时光.怀念那简陋而温馨的教室,怀念质朴而率真的同学.更怀念那些献身牧区.一颗真心、满腔热情培养教育我们的老师。我中学时的许多老师仍然健在.且居住省城的也不在少数.但说来惭愧,我们已与其中的大多数失去联系.唯有班主任王老师.我们一直和他—也可以说他和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因为他的学生一直都牵挂着他,因为他也一直牵挂着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说实在的,第一眼看到他时.他给我的印象并不好.几位老师正围着他。他靠着墙,斜倚着身子,两手还在裤兜里.很傲慢地扬着头,不屑地看着眼前的老师们。他的神情一下子就把我激怒了。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种特别的视觉艺术.老师如何运用他的注意力与他的教育效果真是关系重大。是啊,并不是我们自作多情.学生是需要我们的关注的。甚至可以毫不过分地说,很多学生在很多场合的很多时刻里,在乎的就是老师有没有看他(他们),学生们是多么会捕捉老师的眼神啊!大大方方地回视老师的目光;或者在你没有注视的时候,他(他们)注视着你,可  相似文献   

13.
陈必辉 《师道》2003,(7):59
甄老师得罪了领导,贾领导怀恨在心,要修理修理他,但苦于找不到甄老师的不是,于是找来他的心腹牛老师,吩咐他如此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牛老师终于收集到了甄老师的十大“罪状”,罗列如下:1.没有教养。他的一个同事抱怨教书待遇低,说做老师没出息。甄老师会像吵架一样跟他辩论,凶巴巴的。2.性格软弱。男人是不流眼泪的,而他在看张艺谋的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的时候,几乎痛哭流涕。3.不珍惜“革命的本钱”。他的妻子时常抱怨他做起工作来既不要家也不要命。一次胃病,打了针以后,医生给他开假条,他却往口袋里一塞,就…  相似文献   

14.
2000年12月23日是我们尊敬的朱正元教授的百年诞辰纪念日.作为朱老师的学生和助手,有幸能多年直接聆听他的教诲,目睹他的典范,使我受益多多,永志不忘.朱老师虽然离开我们已近16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深切地怀念他,就是要重温他的教导,认真学习他的精神和高贵品德. (一) 朱老师一生执教60多年,把毕生都献给了人民教育事业.尤其对于师范教育,他更怀有特殊的感情和深刻的认识.他一贯提倡要重视师范教育,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既教书又教人,并身体力行.他常说教师是十分崇高的职业,因为教师是做…  相似文献   

15.
我的钢琴老师是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姓夏,叫夏雨。我觉得这个名字像一个小姑娘的名字,每次他到我家上课,一进门,我总会又蹦又跳,大声呼喊:“‘下雨’老师来了!‘下雨’老师来了!”夏老师的老家在怀化,现在在师大音乐系学习,他读二年级,是个威风八面的班长哩!夏老师长得很高大,起码有1.76米,不胖也不瘦,他有一头乌黑的短发,眉毛又黑又浓,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上架着一副大眼镜,可真像个“四眼猫”。他的鼻梁很高,嘴巴小小的,手臂上和腿上都有许多毛,像一只“大黑猩猩”。记得我和他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看见我也…  相似文献   

16.
我刚接手大(二)班不久,班上有个叫昊昊的小男孩,让我伤透了脑筋。平时,总有小朋友告他的状,“卓老师,昊昊打我了”“卓老师,昊昊抢我的玩具”……他在游戏时很容易和小朋友发生冲突,对我和高老师的劝导也心不在焉。我们常常在思考:作为老师.我们与他心灵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我们又该怎样做才能走进他的内心.聆听他心灵深处的声音呢?  相似文献   

17.
我们教师,特别是一些中小学教师,尤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生怕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而有些学生呢,并没有因为老师的言传身教而成为天真罄露、纯洁高尚的弟子。或者当面是人,背后是鬼:或者本性难改,恶习难除;或者根本就不把老师当作师长,背地里损老师,甚至当面顶撞老师。想想老师苦心地耕耘,竞会是这样的结果,觉得挺可悲的。于是乎就有老师的超脱:家教如此.能耐他何?于是乎就有老师的悲叹:世风如此.难以回天!  相似文献   

18.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2010,(8):20-22
和孙卫卫老师的结识很特别.是“只听电话,未见真人”的相识。有一次.好友安武林来太原.要旧书,当我把书找到、送到宾馆、叫他下来取时。电话里传来孙卫卫老师温和的声音:“他在睡觉。”好友安武林一定是午饭时喝了酒。于是我继续问:“喝多了吗?”孙卫卫老师依然温和的声音:“没有,是在睡觉。”所以我把书放在了总台。  相似文献   

20.
张萍 《学前教育》2006,(7):78-78
“老师早!”随着问早的声音.一林和他爸爸一同站在了我面前。“老师,给我们一林脱一下衣服。“他爸爸面无表情地说。“老师.你们幼儿园怎么不教孩子学东西?”老师.你给一林把笔收起来,”这些命令式、质问式的语言都出自于一林的爸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