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统治者重教兴文,印刷术普及等是宋代江西乡村私学兴起的外部环境;江右经济飞速发展,民间知识阶层渐起并参与地方事务乃其内部动因。地方知识阶层,以不同的教育形式广泛参与乡村私学,以此作为实现他们人生价值的重要载体。乡村私学的发展对两宋江西地方社会确有着深刻的影响,对地方知识阶层个体素质的提高,地方社会整体风气的提升以及地方学术思想的繁兴助益颇显。  相似文献   

2.
以清代普宁所兴办的两所最为重要的昆冈书院及三都书院的发展变迁为内容,结合地方碑刻文献,探讨该书院对于清代普宁地方的人才培养及风俗教化的重要作用,与普宁地方士绅阶层对书院的兴建、修复以及发展方向,所发挥的重要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嘉应学院学报》2016,(4):93-97
在民间助学的支持下,宋代江西官学兴修频繁,规模宏大;书院数量更为庞大,居全国之首;进士大量涌现,为统治者提供了大批可用人才。虽然宋代江西教育的勃兴有很多渊源,但民间助学的热潮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力量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说话是民间一种重要的娱乐形式,兴起于唐代,成熟并兴盛于宋代。宋代说话伎艺已具有普遍化、世俗化、专业化和商业化的特征,市民阶层是宋代说话的主要受众群体。宋代说话顺应了宋代文化由雅入俗的趋势,已成为市民主要娱乐方式之一。它以最通俗的方式向大众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起到了引导宋代社会风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居于乡村社会的士绅阶层将传播儒家文化、培养人才视为自己的职责。他们不仅在义学、书院、文庙、会馆的兴建过程中,或捐助资金,或负责办理,或为寒士捐助生活费和学费,而且亲自投身到地方社会的教育活动之中,为清代陕西的人才培养和文化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6.
地方社会州、县官学的发展是包括国家教育政策在内的各项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宋代江西州、县官学获得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宋王朝宏观政令推动和地方民众积极参与的结晶。宋代江西州、县官学的发展展现了一幅官方与民间良性互动,官方政令与民众意愿契合的和谐图景。  相似文献   

7.
宋代江西地方官学考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的江西*,人文学荟萃,教育昌盛,文化发达。宋代江西地方官学教育的繁荣是这种盛况出现的重要原因。本文拟对宋代江西地方官学略作考述,以求教于大方。一唐末五代,中原战乱,而江西却基本保持着和平与安定。南唐时期由于江西的富庶与政府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使得大批士人纷纷归附,不少地方官学得以保持延续或创建扩大。据统计,隋唐五代有确凿记载的江西地方州县学为11所,且  相似文献   

8.
书院是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教育机构.而书院繁荣的社会基础是民间的绅士,他们兴办地方学务,既是书院创建的倡议者、书院教育的主持者,同时也是书院经济的资助者,对书院教育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天书院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在我国文化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天书院的创立、发展及衰落的过程都与商丘地方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应天书院创办于五代后晋时期。北宋时期,由于科举取士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官学的长期低迷、国家的重视、地方官和地方士人的支持以及商丘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应天书院达到繁盛。明代,应天书院改为儒学,又有社学改建的应天书院出现。此后,又创建范文正公讲院。清末,废科举、兴学校,书院的历史结束。应天书院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社会的支持,地方文化传统对书院有着重要影响:书院也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促进了地方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评是晚明民间舆论的一种形式,反映乡里社会的群体共识和道德期许,因兼具公论批判的性质与评断是非的功能,成为晚明乡宦借以维持威望的舆论资源。乡宦一方面主动趋附乡评,通过救荒、慈善、基建等行为实现与乡评之间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随着晚明乡评的不断尖锐化,乡宦陷入恶评的漩涡中,他们因畏于乡评而杜门自守,与乡民的关系也不断恶化,以至酿成大规模的民变。最终晚明乡评参与并推动了地方社会权力阶层的力量转变,生员阶层代乡宦而起,但也造成了地方社会秩序的紊乱。  相似文献   

11.
高师音乐专业构建具有特色的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课程,首先要把握好江西民间音乐的起始与发展特色等理念,以国家正式出版的江西地方音乐书籍资料等为依据,构建出江西民间歌曲鉴赏、江西民间器乐曲鉴赏、江西戏曲音乐鉴赏、江西曲艺音乐鉴赏四类课程.这四类课程在内容上既概括了江西地方优秀音乐的各种类型,又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层面音乐的特色,因而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南宋时,地方士人开始积极参与大型桥梁修建活动,并且以资金参与和非资金参与两种方式发挥自己的作用。南宋时期士人群体的壮大为参与公益事业提供了主体,政府施政能力的萎缩为士人参与地方桥梁修建活动提供了空间,社会观念对"富"的批评为士人提供了参与桥梁修建的舆论支持,佛教徒也为士人参与桥梁修建活动做出了表率。士人参与桥梁修建体现了士人对地方事务的关注,通过参与桥梁修建等活动士人获得了舆论的好评,也获得对社会事务某种程度上的解释支配权,这成为新的基层社会势力成长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士绅社会定型于明代,宋代已具雏形。宋代士绅阶层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科举取士规模拓展的产物、未中第者社会地位提升的结果。宋代士绅阶层的代表人物继魏晋士族之后,又一次实现了富与贵的再结合。将士绅一概痛斥为土豪劣绅,把士绅笼统称颂为地方精英,两者均有杀偏锋之嫌。士绅并非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可称为善与恶的复合体。宋代士绅社会还不够成熟,士绅角色意识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4.
清代广州书院在发展进程中逐步构建起一个层级书院网络,并通过这个网络影响和带动了广州乃至广东的文化教育发展,并有效地调动起商人阶层的求学积极性,争取到商业资本对书院发展的支持。清代广州书院城市化的形成主要得力于清朝的书院政策和科举制度的强力作为,也得力于官、绅、商的有效互动。清代广州书院城市化使书院的社会功能转向了协助地方官府规范和引导区域文化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宋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变革与转型时期。随着私有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财产流转关系的复杂化和社会成员之间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宋代法律的复杂化、理性化与形式化与汉唐相较则大为增加。因应民众对法律的广泛需求,宋代民间出现了教习词讼知识和诉讼技巧的讼学。与此同时,为当事人撰写词状、指点诉讼、收取诉讼费用、以法律为生的职业讼师群体亦纷纷登上宋代的司法舞台。在讼学和讼师直接影响下,宋代民间兴起了好讼风尚。讼学与讼师既是宋代民众对法律知识的客观需求与法律意识增强的重要体现,又是宋代法律制度近世化转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徐士林在安庆府担任知府期间留下判案记录《守皖谳词》,它反映出清前期安庆地区各阶层之间的复杂社会经济关系和矛盾纠纷。地方官在应对和处理这些矛盾、纠纷时主要采取了诸如走访百姓,实地勘察、强调"身份——秩序"、重视发挥"习惯法"的作用、民间调处与官方裁判相结合以及刑罚与道德教化并用等多种社会治理方法。不同阶层的人都参与了地方社会矛盾、纠纷的处理,他们在地方社会治理中扮演着多种角色。  相似文献   

17.
宋代书院的兴起,朝廷的支持是根本动因;书院自身浓郁的学术氛围,是其兴起的内在依据。本文从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培养成人学生自学和探究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三个方面,阐述宋代书院教育特点对我国成人教育教学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梁晓丹 《考试周刊》2007,3(17):94-95
宋代书院和欧洲中世纪大学差不多同时兴起,两者开始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尔后,欧洲中世纪大学朝着更为自主的方向发展,宋代书院则逐渐失去独立,向官学靠拢。两者独立性不同走向的原因很多,本文仅从儒学和基督教对它们的影响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新学期,江西理工大学对任选课进行了一系列新鲜的尝试,首次把具有赣南地方特色的客家文化纳入了本科教学计划,把许多富有乡土气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带进了课堂,作为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江西理工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当代大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地方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前途堪忧。学校希望通过尝试开设《客家文化》等民间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20.
清代书院的儒学传播对当时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士人群体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对社会上层的官僚士大夫而言,培养了他们的书院讲学情结、儒学信仰、道德情操和行为模式;对社会中层的知名学者、普通官吏而言,影响到他们的治学风气、教育方法和理念乃至施政方略;对社会底层的民间士人而言,有利于他们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以及民间儒学风气的普及和形成.而这些反过来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书院儒学传播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