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班级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织设置和教育环境,对学生越轨行为的影响并不明确。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年追踪数据,通过多层线性模型从班级组织结构和班级风气方面探讨初中生越轨行为的班级效应。研究发现:在我国初中学校,班主任学历和职称越高,所在班级学生的越轨行为越少;教师监管严格并以积极的方式管教会显著抑制初中生越轨行为发生,消极管教反而会加重其越轨行为;教师互动教学有助于减少初中生越轨行为,而单向教授对初中生越轨行为没有显著影响;班级风气越差,初中生越轨行为越多。在以往研究个体、家庭、同辈群体影响因素基础上,班级效应的发现是助力学校教育有所作为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班级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织设置和教育环境,对学生越轨行为的影响并不明确。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年追踪数据,通过多层线性模型从班级组织结构和班级风气方面探讨初中生越轨行为的班级效应。研究发现:在我国初中学校,班主任学历和职称越高,所在班级学生的越轨行为越少;教师监管严格并以积极的方式管教会显著抑制初中生越轨行为发生,消极管教反而会加重其越轨行为;教师互动教学有助于减少初中生越轨行为,而单向教授对初中生越轨行为没有显著影响;班级风气越差,初中生越轨行为越多。在以往研究个体、家庭、同辈群体影响因素基础上,班级效应的发现是助力学校教育有所作为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越轨行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指违反某个群体或社会约定俗成的或者有明文规定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就学生而言,他们的越轨行为是指青少年学生的各种违背教育机构、学校和班级制定的规章制度及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的行为和现象。一提到越轨行为,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一个调皮、爱出风头、学习成绩差、经常破坏班级秩序的学生的形象。几乎每一个老师都喜欢那些温顺、听话、遵守纪律的学生,而厌烦那些经常有越轨行为的学生。许多老师就认为,正是学生的越轨行为,破坏了课堂秩序,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给别的学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有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当前,行为失范生已成为青少年学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存在.他们给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他们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和违法行为两类。学生的越轨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习俗、教育规章的行为。即违规、违纪行为。学生的违法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法律以及国家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即普通的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关注行为失范生,了解其形成原因,寻求矫正方法.对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联学校预防学生越轨行为的经验 一、对“难以受教”学生的分析和研究。苏联教育界从以下几方面研究分析:①从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研究学生的行为,研究他们的家庭条件、家庭风气;②分析在学校教育中导致学生出现越轨行为的典型表现;③分析这些学生在  相似文献   

6.
越轨行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指违反某个群体或社会约定俗成的或者有明文规定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就学生而言,他们的越轨行为是指青少年学生的各种违背教育机构、学校和班级制定的规章制度及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的行为和现象.一提到越轨行为,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一个调皮、爱出风头、学习成绩差、经常破坏班级秩序的学生的形象.几乎每一个老师都喜欢那些温顺、听话、遵守纪律的学生,而厌烦那些经常有越轨行为的学生.许多老师就认为,正是学生的越轨行为,破坏了课堂秩序,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给别的学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有的老师甚至认为,一定要严惩学生的各种越轨行为.其实,这都是对学生越轨行为的一种误解,我们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和分析现代青少年学生的各种越轨行为.由于大多数人对学生越轨行为的消极影响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本文在对学生的越轨行为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对学生越轨行为的积极方面讲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学校是当前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主体和场所,同时也承担着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和价值引导的义务,应该借助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高水准的心理教育。基于小学生体现出的认知能力和探索兴趣,学校需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将多种教育资源纳入教育引导中。家庭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教育需要关注的资源,应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强化心理教育的质量,给幼儿带来更好的行为引导和思想教育。主要思考家校合作在心理教育中呈现的重要性,分析有效开展心理教育的策略,希望提高心理教育的最终质量。  相似文献   

8.
用社会学理论探讨和控制学生的越轨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出规章制度所允许的范围”是《现代汉语词典》对“越轨行为”的解释,而社会学关于该概念的解释是,与一个群体或社会的标准行为或社会的期待相违背的行为就是越轨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反常行为,病态行为,违章违纪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等多属于越轨行为。越轨行为不一定构成犯罪,但犯罪是属于越轨的极端形式。本文所指学生越轨行为仅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的行为,并试图探讨各种违章违纪越轨行为的产生动因,以及越轨行为控制建议,旨在对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帮助。一、常见学生越轨行为类型学生越轨行为,大多数是…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问题行为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小学生问题行为问题行为(ProblemBehavior) ,就是指品行上有缺点的越轨行为。一般是指那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给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问题行为实际上就是行为问题 ,国内也将其译为行为困扰、不良行为[1]。小学生问题行为是指小学生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与有关行为规范 ;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从而给社会、他人和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 ,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有向低龄发展的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有5%~15%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行为问题[2]。我国儿童和青…  相似文献   

10.
退缩行为是小学生身上常见的一种孤僻行为,小学生的退缩行为影响到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和身心健康,并且可能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幸福。这种行为的产生,一方面因为学生本身具有抑郁型气质;另一方面客观存在不良家庭关系、不良教育方式等。从小学生退缩行为的成因人手,我们认为学校教育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家长要端正态度、多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教育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1.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师爱之心对每一名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与提升不可或缺,对于大学教育和师德建设至关重要,师爱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和师德建设的灵魂,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和教育成功的关键。师爱的培养离不开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学生的尊重。  相似文献   

12.
歌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对学生的品德、情感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普及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学校德育的发现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长期脱离实际,所创设的环境与氛围不适应学生的成长,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必须实现教师间的通力合作,这是德育育的前提;其次,教师要时刻注意改造自己,即让自己适应学生,努力发现学生成长的一点一滴,只有这样才能寻求到德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存在状态。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使品德教育缘于生活、立足生活、高于生活、走向生活,用真挚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生命中的心弦,积极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人类学习前人优秀文化的一种最有效最迅速的方法。阅读广泛地运用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上,但阅读作为小学生品德养成的一种方法,还没有普遍开展开来,因此需要教育人士在观念上进行改变和接受。目前,对于阅读成为小学生品德养成的方法要取得良好成效,主要是阅读内容的把握和阅读方法的适当。分级阅读标准目前来说在我国虽然尚未达成标准共识。由于我国开展分级阅读的进程比国外晚20多年,但就阅读研究所推荐书目,以及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研讨会研讨的标准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于阅读方法方面,主要是分级阅读、分享阅读、亲子阅读以及响应国家的“全民阅读计划”的号召,学校、社会、家庭积极开展各种阅读活动。阅读作为品德养成的方法,虽然在理论上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在实践中有教育家的大力实践并取得惊人成效,但开展起来还是遇到各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必须通过紧扣阅读内容和阅读的有效方式来解决,并且还要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找到与阅读相适应的平衡点。当然,阅读作为一种小学生品德养成的方法,它也只是众多品德养成方法中的一种,不能将其与其他方式硬性割裂,它们是统一和交融的,在品德养成过程中,可以采用其中的几种综合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16.
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要求有明确的工作定位。本文认为,中职德育针对未成年人,面向教育选拔中的弱势群体,需要着眼学生的职业生涯,并且是一种全员性、全方位、实践性的德育。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need for a new role for guidance in secondary schools is stressed. Guidance through the curriculum is presented as a means of stimulating cognitive, moral and ego development by secondary school pupils. An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in moral education is described and evaluated. Highlights of the different phases are presented along with a rationale for this new approach. High school pupils learned the process of moral dilemma discussions, developed counselling and teaching skills and then lead moral dilemma discussions with younger children. The results indicated positive changes by the teenagers on estimates of moral maturity employing the Kohlberg Interviews and Ego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Loevinger test.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other current studies and general implications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guidance and moral education are drawn.  相似文献   

18.
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关注未成年人的需要,高职院校可在分析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在对待未成年人的需要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和未成年人需要的特点为立足点,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Results from a survey of teachers’ understand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in Trinidad and Tobago are presented here, against consideration of the role of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ing.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ange of moral curricula availabl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 and constraints on implementation in the classroom. It also compares the need for and applicability of moral education programmes in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rinidad and Tobago, noted for its population and religious mix, the role of moral education has been given importance from the highest levels a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elsewhere in government. The survey of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showed that they largely felt themselves responsible for introducing moral education to their pupils, although they rarely drew upon any specific curriculum. They tended to take a ‘virtues’ approach in their teaching of moral education, and were generally satisfi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ir efforts. There were few differences between understand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that could be attributed to age, sex, experience or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teacher, or the age of the pupils. These results are not just characteristic of a developing country as they mirror earlier findings in England and elsewhere.

  相似文献   

20.
加强德育的实效性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教学中真正体现主体意识,将德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注重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层面,是实现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