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是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等著作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阿房宫民同赋>中"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句新旧教材把它译为:  相似文献   

3.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教科书实验修订本<数学>第二册(上)130页例2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 使用教材:首都师范大学版<思想品德>(七年级第二册)第11课<担当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在教新版<鸿门宴>(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版高中语文第二册)一文时,我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谏太宗十思疏>(高一<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人教版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段有两处标点值得商榷.教材原文及标点是:  相似文献   

7.
<赤壁赋>与<月迹>两篇文章被同时选人了中职语文第二册.<赤壁赋>是我国古代文学家苏轼的名篇,<月迹>是我国当代文学家贾平凹的美文.本文试就两文的创作思想和写作特色作一个比较.  相似文献   

8.
<庄周买水>是当代语文教育家、诗人刘征先生写的一篇寓言式杂文,入选人教社新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这是一篇寓意深刻、文笔生动的优秀杂文.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本<数学·第二册(下A)>(人教社)第101页有一例题,原题及解答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本文给出了一个<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设计,以此来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的修订,是以<大纲(试用修订版)>为依据,注意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使数学教育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多给学生提供实践和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初步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并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修订后的第二册教材保留了原教材的框架和大部分内容,下面就对第二册教材修改的内容做重点介绍,供大家在研究和教学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2.
<茶馆>(第二幕)的教学进行到第二节课,我便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台词)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没料到学生的反应是那么糟:"像上一课(<雷雨>)那样,根据人物的台词一句一句地推测想像,太累赘了."怎么办呢?不如此,我怕学生仅仅用"某某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这种结论式的话回答我.情急之下,我换了一个角度,跟学生这么说:学语文能增长见识,能汲取精神养料.大家先读好课文,然后谈谈从人物身上学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很快将学生引入到了思考探究的状态,而教学效果竟是出乎意料的好.下面仅摘录几个交流的片段.  相似文献   

13.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两个向量的内积>是教育部<中学数学实验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中教科书(试验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下)的第九章<立体几何>的第3.4节. 本节教材首先引入空间向量内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然后探索了向量内积的性质和运算律,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向量内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教材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二册选编了杜牧的<阿房宫赋>,杜牧在赋中说:"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且指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中的<兰亭集序>,给"曾不知老之将至"的"曾"注音为z(e)ng时,一是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如曾祖、曾孙;二是指人的姓.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变阻器>一节只谈到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及电位器调节音量的大小等,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滑动变阻器的运用却很多很广.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第88页第15题: 画出不等式(x 2y-1)(x-y 3)>0表示的平面区域.  相似文献   

18.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二<思想政治>(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第3版)(上册)第二课中,用黑体字醒目地标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对此说法,笔者觉得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试验修订本)对<项脊轩志>"一日,大母过余"中的"过"是这样解释的,"到我(这里来),意思是来看我."  相似文献   

20.
曾平 《贵州教育》2008,(9):28-29
<我爱我的家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家庭因我更美丽>第二主题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