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可正是这部小说成为了美国乃至世界文学的经典,它奠定了塞林格在文坛上不朽的位置.本文将<麦>放在了生态批评的视域中,对其进行了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2.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小说,是20世纪美国文学成长小说中的开创性作品。通过对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成长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进行分析,以期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重要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J.D.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文学中最具争议性的一部小说之一,被美国文学界公认为美国文学中的"现代经典"之一。该小说通过讲述霍尔顿离开潘西中学后在纽约的游荡经历,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心灵的极度孤独。文章对其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J.D.塞林格(J. D. Salinger)的著作《麦田中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1]中的主人公霍尔顿性格复杂多面,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作家塞林格的思想观念,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通过小说形成的时代文化背景和英国文艺理论家E.M.福斯特的小说理论来分析霍尔顿的性格,能更为整体、全面地把握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J.D.塞林格几十年中迄今为止对外发表过的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在当代美国文学史上乃至对整个美国社会都有着不容低估的影响。而这主要归功于对主人公的人物刻画以及赋予这人物典型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杰 《文教资料》2014,(20):15-17
J.D.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文学中最具争议性的一部小说,被美国文学界公认为美国文学中的“现代经典”之一。该小说通过讲述霍尔顿离开潘西中学后在纽约的游荡经历,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心灵的极度孤独。本文着重探讨作品的孤独主题,挖掘孤独的根源及摆脱孤独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用生态批评文艺理论分析“大自然”这一形象在美国小说家J.D.塞林格的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里中的体现。并借用心理分析理论,认为塞林格将主人公霍耳顿刻画为他的精神肖像,通过剖析霍耳顿在现代社会生态失衡,精神危机的大环境下苦苦追求纯净真实、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揭示出塞林格的生态情结。  相似文献   

8.
试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D.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问世后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精品之一,然而对作品主人公霍尔顿,人们见仁见智,褒贬不一。有人对他的评价持完全否定态度,但从作品问世以来,也受到美国及其他国家青少年的欢迎,因为他们认为该书反应了他们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的美国文学中,J·D·塞林格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誉为"现代经典"之一.本文试图用姚斯的读者接受理论来揭开其为何大受战后美国青少年读者追捧的神秘面纱,从而探求战后美国青少年普遍的内心世界,并最终用于启发我们关注特定阶段"流行文本"的方向标的作用,引导其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杰罗姆·戴维·塞林格(J.D.Salinger)(1919—)以他至今为止唯一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1915年)闻名于美国当代文坛,被誉为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文学的“现代经典”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塞林格这位犹太籍作家有着与主人公相似的少年生活及成名后神秘传奇的遁世生活引人注目,更主要的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的美国青年,……三十年来,美国历年的一批批中学生、大学生没有一个不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究塞林格以非浩翰巨制的小说而走红美国名闻国际,甚至成为美国许多学校的必读物,自有其新颖独特之外,本文试就这部小说的思想、艺术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麦田里的守望者》分别是马克.吐温和塞林格的代表作。试从这两部作品的主题、叙事风格、人物的典型意义、创作背景及其现实意义几个方面来比较分析两部作品的异同,目的是为了通过比较揭示两部作品各自所展现的独特艺术魅力,使读者能更好地品读两部作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赵树军 《唐山学院学报》2013,26(2):17-19,44
文章从听诗歌为纯声音、再现特征是否可以直接感知、"触觉价值"理论三个方面论述沃尔海姆的艺术表象理论,说明艺术家的艺术创造不仅涉及到旁观者,而且涉及到批评者。  相似文献   

13.
周林英 《海外英语》2014,(12):211-213
J. D. Salinger, American novelist and short story writer, is recognized by critics and readers alike a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nd influential of contemporary writers.His only novel,"The Catcher in the Rye",so vividly captured the spirit of the fifties and early sixties that those years have been called"The Age of Holden Caulfield."Salinger draws a rich psychological portrait of Holden Caulfield through vivid, colloquial style,using slang and ungrammatical or sloppy pattern of speech. Drawing on an analysis of Salinger's life and his age,this paper seeks to explore Salinger's portrayal of a disillusioned youth and the exposure of the fraudulence of contemporary America in combination with his manipulation of colloquial style and dramatization of interior monologue.  相似文献   

14.
朱烨 《海外英语》2014,(18):271-273
J. D. Salinger was a remarkable writer in contemporary America. The Catcher in the Rye is his only novel, published in 1951. This novel attracts much attention from the critics and readers worldwide. It become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American literature of the 20 th century.Stylistics is a cross-discipline, which combines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 together. Literary stylistics tends to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literary text. According to Leech, there are four categories of stylistic features: lexical,grammatical, figures of speech and context. Since the purpose of stylistic analysis is to highlight the stylistic effects, different categories are used to find out how choice of words involves various types of meaning. Though, many literary review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most of them are concerned with its theme and the social value. Few scholars study the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stylistics. Therefore,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the novel’s language, disclosing how the protagonist’s language expresses meaning and thought.  相似文献   

15.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长篇小说《远大前程》是他所有作品中无论从语言上还是结构上都堪称是最完美之作品,体现出他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运用一系列的艺术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长短句并用、人物的本色语言、重复与对偶等等,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杰罗姆·戴维·塞林格是当代美国最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他的 惟一一部长篇,在美国社会和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守望者》及其同期其它品中的主人 公,以期发掘贯穿塞林格笔下主人公的共同主题。  相似文献   

17.
小说叙事中出现了大量"失控"的场面。通过对各种类型"失控"场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失控"是某种精神创痛的泄露。"失控"场面将多方面地揭示各色人等灵魂的真相。在不同小说家的笔下,"失控"的层次性和"失控"的连锁性呈现出奇异的叙事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诗歌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新诗会”作为一个左翼的诗人群体,发挥着自己独特而巨大的作用,在这个群体中,海南籍诗人征军由于早逝,长期处于评论界的视域之外,而他所创作的诗歌在他的时代确实有着其过人之处。分析征军诗歌的艺术特征,展现和发掘其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亲切的名字》是众多花腔女高音经常演唱的作品之一,这首作品旋律优美,有大量的华彩与弹跳唱段,真正考验着演唱者的技术水平。从作品的演唱处理、音乐术语等方面作深入分析,能更好地挖掘出作品的艺术特色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社火是中国传统民间文艺,陇南市的民间社火,以西和县民间“黑社火”最有代表性,将灯光和系列美术造型及图像有机结合,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