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这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我国是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的,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多。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融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短信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2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这拉开了短信化的序幕。我国是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的,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多,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本形式到融声音、图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短信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2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3.
短信文化流行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1998年第一条短信发送成功后,使用手机发送短信的用户日渐增多,至2002年达到了一个高峰,今天更是愈益攀高,遂成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随着手机的不断普及,短信这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短信被誉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短信让文字彰显更大的作用,让拇指灵敏发达起来。以“拇指革命”为兴起标志的短信正在引领一种以手代口、以无声胜有声的时尚。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移动2000年开通手机业务,2001年短信业务发送量就是190亿条,2002年飙升到900亿条,2003年则高达1700亿条。可以说,短信已成为“手机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5.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8(5):103-105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和手机使用的普及,一种用文字通过手机向自己的亲朋好友传递信息的新型语篇类型——手机短信业已形成。这其中有一类由专人编辑的短信在创作上继承了我国民族曲艺相声包袱的语篇特点,包袱化倾向十分明显;同时,它又根据自身的可视文字语言及传媒特点,自成回抖式一句话结尾,从而形成了短小精悍、幽默滑稽的新型语篇类型——包袱式手机短信。  相似文献   

6.
[原文]手机短信:一种文化新主张丁妍沈汝发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这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我国是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的,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多。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融声  相似文献   

7.
每逢佳节,各式各样的手机短信如片片雪花载着温馨的祝福飘进我们的手机,装点着我们的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手机在人们生活中已是越来越普及,文字短信已经成为人们传情递意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不断扩张,在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信息的消费越来越占有突出的地位.近年来,手机短信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很多人用手机仅仅是为了发送、接受短信.本文以手机短信的消费为分析对象,把手机短信消费看作一种特有的文化消费现象,揭示手机消费现象背后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9.
课改背景下的高考,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考生的能力水平。机械记忆的少了,考查能力的多了;抽象分析的少了,与实际生活结合的多了;标准惟一的答案少了,发散思维解决问题多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手机在人们生活中已是越来越普及,文字短信主题突出,情真意切,已经成为人们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来自民间,常用拟人、比喻手法,把艺术形象“人格化”,用它来比喻社会上某些人。这些特点,使寓言、手机短信成了高考命题者的“新宠”,并且有愈来愈得宠之势。一、利用手机短信创新设题(一)高考真题的设题方式1.压缩短信…  相似文献   

10.
手机短信修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业务的开通,手机短信迅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拇指文化。纵观众多的手机短信文本,不难发现,它们的繁荣离不开修辞格的运用。正是修辞这一高雅艺术的巧妙运用使得通俗的手机短信魅力四射,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夏永 《考试周刊》2009,(34):167-168
手机短信,因为它独特的优势和无所不包的涵盖范围,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被誉为继纸媒、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大媒体。目前,拥有手机的中学生越来越多。而且年级越高,拥有手机的学生越多。据调查,高中生拥有手机量已经达到一半以上,而且手机的主要业务就是同学之间的相互收发短信;中学生利用手机收、发短信次数与通话次数之比约为8:1,短信成了中学生与家人、同学交流的主要方式。短信现象,已成为中学校园的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作为政治教师,面对这种新兴的短信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手机用户的增加,通过手机短信息群发的方式发布广告也日益增多。由于短信广告监管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存在着内容违法虚假等诸多问题,以及短信广告接受方式的强制性、骚扰性特点,其社会危害性也逐渐显现。如何正确裁定这一潜在且普遍的侵权行为,并对手机短信商业广告侵权的法律体系进行规范,这还是当前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项空白。本文将试从手机短信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对手机商业短信广告的合法性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一些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逐渐成为公众普遍接纳的一种沟通方式.作为引领短信文化发展的主力,高中生的成长和社会化进程深受短信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高中生对手机短信的依赖情况,认为高中生对手机短信依赖程度较高,并对其人际交往、情感发展、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应采取必要的干预策略:辩证地看待和分析手机对高中生产生的影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手机短信在学校管理和高中生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政府加快相关法制建设进行和监控技术的完善,规范管理;建立社会、家庭、学校联动的监管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短信作为手机通讯的一种方式为大众所接受和喜爱,本文主要从语用学"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出发,分析手机短信的语用目的,发现不同类型的手机短信通过遵守或违反"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来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5.
[背景材料] 材料一据2004年底统计,我国的手机用户人数已经达到3.35亿、全国平均每天有5亿条短信在发送。在手机短信业务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便捷和实惠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在利用手机短信从事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违法短信的社会危害性日益凸现。材料二 2005年11月1日,公安部、信息产业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  相似文献   

16.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发手机短信也成了交流的时尚。可是,盲人用户怎么“读”手机短信呢?这个问题现在得到了彻底解决。2003年10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科技博览会上,瑞典隆德大学的两名女大学生展出了她们的新发明:不用别人的帮助,盲人也能“读”到手机短信的技术。这  相似文献   

17.
手机短信的出现,为人类开启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透过手机这一小小荧屏,我们可以窥探到社会生活的万千气象,可以听到旁人的高谈阔论,也可以发表自己的人生感慨。对于普通的大众来说,手机无疑成为了百姓享用话语权的最好平台,正因为如此,手机短信也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着千千万万手机族民的生活。不可否认,作为一把双刃剑,手机短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充实、快乐与满足的同时,也带来了干扰和影响、麻烦与隐忧。本文从当代人的手机生活、手机短信的文化传播、不良短信三个方面剖析手机短信的功能与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送话费、中大奖、散黄毒,骗钱财……在日常生活中,手机短信处处有陷阱,河南省消费者协会曾向社会发布揭示手机短信息欺诈的“骗术”,消费者不妨作个参考。一、送话费是假骗话费是。短信模式:“电信公司朋友告知:庆祝电信用户破亿向用户表示感谢,您把此消息转发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信事业的发展,手机已被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用手机发短信已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相互问候以及相互表达情谊的重要交流方式。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内容是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所设置的课程,因此手机短信的编写也有必要走进语文教学内容。根据近期收集的手机短信情况做如下不完整的评述。一、短信内容分类1.具有弥补音讯不足传递信息作用传递信息的短信具有弥补音讯不可留的留言条的特性。当手机因条件不允许通音讯,就可用短信留言。如电信局每月给客户传送消费情况,每天的天气情况,交待事情等。例1:您的当前话费余额于2006-04-08-10:…  相似文献   

20.
吴红光 《襄樊学院学报》2009,30(12):60-62,66
手机短信是信息技术时代重要的传媒形式,随着手机的大量普及和人们生活的艺术化,手机短信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逐步的文学化。诸多的手机短信凝聚着创作者的艺术匠心和高度的表现技巧,已经具备高度的文学性。我们称这部分具有文学性的手机短信为短信文学,其文学性特征主要有:表现力、形象性、情感性、意蕴性、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