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道德情感在教师道德生活中承担着引导道德认知、催生道德动机、促进道德反思等多种功能。教师道德情感的养成一般要经过认同道德情感、吸纳道德知识、投身道德体验、反省道德自我等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源于儒教伦理的忠孝观念在日本宗教的世俗化进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在日本,忠孝观念是同其民众与国体的一体化而并存的,成为日本国民政治价值观的一部分。文章探讨了日本忠孝观念的缘起与特征,认为忠孝观念在事实上对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高效、实用的创新机制起到了内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民道德是国民应遵守的道德准则转化而成的个体道德素质,具有历史继承性与批判性,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与法律相衔接并部分重叠。法律是最基本的国民道德,国民道德是最高的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是最高的道德理想和部分的道德现实,宪法规定的“五爱”才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国民道德有学业道德、恋爱与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环境道德四种基本类型。国民道德建设当前应着重抓好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业道德的养成教育,克服夸夸其谈之弊;抓紧职业道德建设,尤其是以“做官”为业的干部道德教育;抓紧伦理制度建设,建立道德准则的检查与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4.
突发事件,顾名思义是人们意料之外的事情,无论是自然因素诱因或是人为因素诱因,都是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层面上产生的难以估量的影响。突发事件报道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其引起的社会舆论具有无比巨大的威力,舆论引导出现偏差容易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新闻报道环境的改变,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的角色也在不断地转变。在突发事件日趋敏感的当下,新闻传媒应怎样正确树立自身的舆论导向,如何把握自身的媒介话语权?这对于所有媒体都是严峻的考验。本文试图从媒体对"5.12汶川大地震"、"2008年南方暴风雪"等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出发,浅谈当前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角色的转变,并从中找出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合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道德直觉与道德信仰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直觉使道德主体能够洞察道德信仰的本质和内涵,形成统一、稳定、持久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从而坚定对道德价值理想、目标和规范的信奉。道德直觉的整体性造就了道德信仰的完整性,瞬间决定性促成了道德信仰的直接性,“非逻辑性”暗合了道德信仰的本质性要求,无意识性促成了道德信仰的超越性。奠定道德信仰的基础、提供道德信仰的方法、坚定道德信仰的理想性是道德直觉促进道德信仰养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袁静 《考试周刊》2013,(56):167-167
道德实践是中学生道德观念形成、丰富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人道德品质的必要途径,在个人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道德教育的得失成败要用道德实践检验,道德教育要取得实效,离不开道德实践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需要智慧和技术的工作,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尤其如此。作为一名与学生直接接触的一线教师,在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我越来越意识到,对于在教师意料之外的课堂突发事件,必须要有全面的考量和妥善的处理。很多课堂突发事件是关乎道德的问题,而道德教育,只有其方式本身是  相似文献   

8.
道德敬畏:个体道德养成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敬畏是一种道德情感,是社会个体在对道德产生崇敬和畏怯的基础之上,面对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而建立的"人心秩序".在现实环境中,对道德敬畏的回归,不应该只是外界强加给个体的善恶标准、行为规范、伦理标准等,而应该是基于主体内心的道德需要,把外在的道德法则逐步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信念.在当代中国,重塑个体道德养成中缺失的道德敬畏,唤起道德主体对道德法则的敬重和惧怕之心,并予以自觉地遵从,同时经过持续化的自律行为,形成一种内在的心理机制,才有助于个体道德的成长和整个社会道德价值秩序的维系.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是一个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有序排列,并在道德实践中逐渐使之成为习惯的发展过程,它受到道德层次的影响。探讨道德形成序列和道德层次对大学生道德养成的影响,分析大学生道德认知没能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原因,对改进我们的德育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需要智慧和技术的工作,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尤其如此.作为一名与学生直接接触的一线教师,在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我越来越意识到,对于在教师意料之外的课堂突发事件,必须要有全面的考量和妥善的处理.很多课堂突发事件是关乎道德的问题,而道德教育,只有其方式本身是道德的,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1.
道德智慧的养成关涉儿童的生活、生命和未来的成长,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意义。儿童教育中缺失道德智慧,表现为过度性和驯化式的教育,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培养儿童道德智慧的意识,对儿童智能开发的片面理解,以及对养成教育的误读等。儿童道德智慧的养成需要通过情境教学、游戏活动和遭遇到的道德事件等途径来选行。  相似文献   

12.
儿童是“在游戏中长大的”或者说“在玩中长大的”,在游戏中,儿童不仅仅是身体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他们的道德人格也是伴随着游戏逐渐养戍和完善的。因此,游戏作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的载体和资源,它蕴含着道德教育的契机。本文将从分析游戏的特征入手,来阐述通过游戏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大学教师专业道德主要包括教学活动中的专业道德、学术研究活动中的专业道德和社会服务活动中的专业道德三个部分。当前,大学教师专业道德养成过程中存在道德情感匮乏导致大学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道德能力平庸导致大学教师面临专业道德两难的实践困境;道德环境功利导致大学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缺乏外部支持等问题。大学教师专业道德应深化道德情感,丰富情感体验;培育道德能力,增长实践智慧;重构社会秩序,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道德养成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要遵循道德养成的内在规律,要符合一定社会的规定性。在青少年早期以真、善、美的感性认知为主,加强对青少年道德情感、意志的培育和呵护;中、后期要注重道德理性、价值教育,通过引导青少年自我教育,积极进行良好道德行为的塑造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也要把握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把家庭的激励、正面教育与学校的认知教育以及社会的规范教育等多方面紧密结合,为青少年道德养成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青少年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得高校频发各类突发事件,这给高校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文章在分析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和美国、日本高校突发事件法制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法律层面建立高校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应对处置和善后恢复机制,完善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制化的措施,切实维护校园稳定,保障高校各项职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李传功 《文教资料》2011,(11):130-131
道德的科学养成非常重要,孔子是道德养成的先驱,提倡道德养成实验和道德养成实践是实施道德培养的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复兴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作为我们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正规教育的组织机构,它对我们一生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就为今后的思想品德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相反,如果在这个时期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则将影响他今后一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道德滑坡"已经成为人们对当今中国国民道德素质的一种普遍认识,中国老百姓真的"道德滑坡"了吗?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厘清道德的内涵以及什么是"道德滑坡".事实上,国民的道德素质并没"滑坡",而是道德失范.造成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而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范是导致国民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状况总体是良好的,但是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状,其呈现出自我意识觉醒、价值取向多元和道德自律缺失的特点。同时,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理想信念滑坡、意志品质薄弱、价值观念扭曲、义利取舍失衡、道德情感迷失、道德践履乏力的道德现状。要想切实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道德教育应着力从"接地气""亮旗帜"和"人性化"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提高道德素质修养、保证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习惯是养成之本,伴随着人的一生,贯穿于生活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其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环节。其中,自我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中小学生的养成良好道德习惯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