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对自白进行补强不仅是限制自白证明力和遏制非法取证的必要手段,而且还是刑事诉讼发现真实和保障人权的需要。补强证据应当具有证据能力,它不仅可以补强自白,还应当能够证明案件事实,并且应达到相当的证明程度。我国的自白补强规则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电子证据是与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相关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但又不属于其他证据种类的材料。电子证据与载体的依赖性和可分离性、传输的迅速性和储存的隐密性、记录方式的特殊性等特征决定了电子证据取证和辨识的困难性。基于程序法定的要求和基本人权保障的需要,在刑事侦查中,应当进一步对电子证据的取证程序加以规范,不仅应尊重人权,保证取证主体适格、取证程序法定,而且要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科以强制记录与保存信息的法定义务,还应规范现场勘查程序、完善搜查和扣押程序,规范技术侦查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借助于电子证据查明案情的诉讼案件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电子数据这类新型证据的特性,探索电子证据在诉讼中运用的特殊法律规则。这些特殊规则包括三类:一是电子证据的取证规则,二是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规则,三是电子证据的证明力判断规则。各国电子证据立法的发展趋势是,取证规则越来越多样化,证据能力规则越来越淡化,证明力判断规则越来越完善。本文就电子证据的运用规则及其完善进行探讨,以有助于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更好地解决司法实践中的事实认定难题。  相似文献   

4.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的取证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电子证据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在取证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从立法和实务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取证的现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证据是诉讼的基础,取证权的合理分配直接关系到刑事诉讼中权利保障任务的实现与否;在 刑事诉讼大厦之基的侦查阶段,对其要求尤显突出。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在此方面已做出了重要改革,但尚有 较多保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不断曝出的刑事错案,不仅严重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也使司法公正受到质疑。刑事证明标准模糊、证据规则的不完善、"口供至上"错误观念以及取证手段的不合法,都是导致刑事错案发生的原因。因此,必须进一步从证据角度规范取证手段和证据的运用,完善刑事诉讼的相关制度,将错案遏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最终维护司法公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刑事证据是刑事诉讼的生命。证据的收集工作是否扎实有效,对惩罚犯罪、保障人权有重要影响。检察机关引导侦查取证作为一项创新的机制,在围绕庭审公诉指导侦查机关收集、固定证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设立能有效制止非法取证行为,是实现刑事诉讼内在价值的需要,是提高诉讼效率的重要保证,是对诉讼参与人合法权利的保障。我国应当确立全面、完整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9.
《监察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允许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在证据种类方面的一致性以及在取证程序方面的基本统一性亦为二者的转化提供了正当性基础。但《监察法》的上述规定未区分可予转化与不可转化的证据类型,也未明确“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审查要求,使得证据转化成为现实难题。为此,我国立法应当进一步根据证据类型区分可予转化与不可转化的监察证据范围,并从外在形式、事实层面和合法性等方面明确监察证据进入刑事诉讼应适用的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10.
传闻证据规则在我国的移植与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闻证据规则是英美法系国家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原则上要求排除传闻证据.我国尚未确立传闻证据规则.就功能而言,确立传闻证据规则有利于解决证人不出庭作证,遏制非法取证,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我国刑事诉讼存在过分追求事实真相理念和审判缺乏对抗性等问题,这些观念和制度阻碍着传闻证据规则的确立.在借鉴国外法治经验和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构建我国传闻证据规则,以期完善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地区刑事审判制度中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适度尊重是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尽管我国尚未制定相应的变通刑事法律,但在实践中,法官却对刑法在民族地区的实施予以一定程度的变通适用。我国法官选任条件中没有完全照顾到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这可能会导致我国民族地区法官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因此应抓紧时间制定刑事法律的变通或者补充规定,降低法官的选任条件,使民族地区刑事审判制度中的少数民族民族权益得到相应保障。  相似文献   

12.
人权保障已成为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共同理念, 不论是基于维护本国法治秩序的需要, 还是面对所承担的执行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诸多义务, 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在人权保障方面都还存在许多不足。通过立法重新构建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 才是走出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人权保障困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3.
证据开示制度作为审判前的程序和机制在英美法系国家中非常普遍,也是刑事诉讼程序公正性的体现。1996年后我国改革原有的庭审方式,吸收英美法系刑事诉讼中的一些规则和制度,重视当事人的诉讼模式。其实我国新《律师法》已经建立了一种单向证据展示程序,刑事证据的开示制度成为了我国司法界的热点。文章分析我国证据公示存在的问题,重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提出证据公示制度的立法,完善和改革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官本位思想仍然十分严重,导致刑事辩护的空间比较狭小。无罪辩护是刑事辩护的最高层次,拥有的空间更加狭小,但是不可否认仍存在成功无罪辩护的案例。本文主要从犯罪构成、正当化事由以及证据不足的角度论述无罪辩护的可能空间,以期对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关系到人权的保障和国家刑事司法权力的规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证据规则。但是,我国仅确立了十分有限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并且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应当在修订《刑事诉讼法》的过程中,确立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保障人权和规范刑事司法权力。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刑法分则中,犯罪类型的设置存在着重大的粗细错位,该粗的不粗,该细的不细。因此,在今后刑法修订中,应当纠正犯罪类型设置粗细严重错位的立法思路。在重大法益的保护上,尽量采用详细具体的罪名,在轻微法益的保护上,尽量采用类型化的罪名,做到该粗的则粗,该细的则细,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刑法的目的,发挥刑法的机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蒙古国对被害人的保护在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应当借鉴蒙古国先进的立法经验,从实体法和程序法角度确立被害人的知情权和上诉权,并进一步完善被害人的自诉权,从而构建我国的被害人权利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在刑法立法和司法中得以承认和采纳。目前,在我国的刑法理论中没有明确提出期待可能性理论,但在刑法典的具体规定中却包含了丰富的期待可能性思想。期待可能性理论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对我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刑法应当引进。  相似文献   

19.
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刑事和解制度作为我国司法实践部门探索的解决刑事案件的新途径,不仅有利于有效化解矛盾,提高犯罪预防效果,还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在我国推行刑事和解制度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法律基础、刑事政策基础和实践基础。在此就我国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作一考证,以期对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和解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新刑法较之旧刑法.有显著的进步。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即除保留了原有的打击犯罪功能外,强化了保护无辜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加强使过去的传统的.有失偏颇的认识得到立法上的纠正。从而给刑法正名。保护功能的内容体现在诸多条文中。这既反映了我国立法水平的提高,更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立法主题思想,新刑法是一部与国际接轨的好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