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对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红丽  易灿辉 《文教资料》2008,(30):131-13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鲁迅作品的解读存在着极大的误区.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讲解鲁迅作品时应注意以下方面:注意鲁迅作品教学的阶段性和动态生成性;联系实际生活:处理好"一课一得"与作品所体现的"国民性"的关系:处理好鲁迅作品的深刻性与真实的鲁迅的关系.期望广大的语文教师能有所受益.  相似文献   

2.
鲁迅作品为何"大撤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认为"删除鲁迅部分文章,跟多数教师读不懂有重要关系".资深时事评论员单士兵在<鲁迅作品成教学鸡肋与语文教师素质有关>一文中更直截了当地把矛头指向语文教师,他在文中说:"我不想再去过多复述鲁迅作品的好,也不想去强调鲁迅作品被抛弃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3.
学生阅读鲁迅作品,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隔膜,为加深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在教学中大多采用单篇深教的方法,对群文阅读实践的较少。本文重点论述如何从回忆性散文"两个我"的角度与小说"景与人"的角度进行群文阅读,引导学生更好的走进鲁迅作品。  相似文献   

4.
鲁迅已经成为雅文化的一部分,然而在当今社会上还存在着一种有关鲁迅作品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因此,有必要致力于鲁迅研究和中学语文教育界的互融互通。2009年有关鲁迅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关于"当代中学生和鲁迅"的状况调查;关于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篇目的讨论;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关于大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本文注重述中有评,评述结合,既为读者提供了按图索骥的方便,也在评述中显示出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张玉武 《辽宁教育》2012,(11):93-94
中学语文教学,鲁迅作品"难教、难学"已成普遍现象,目前教材又对其进行了删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学习。2011年6月,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选了《鲁迅全集.华盖集》中的《捧与挖》一文。三个小题,难倒了不少考生。给学习任务重新定位,去除主题的政治化等,也许会让现代中学生欣然接受鲁迅作品,并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6.
都说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周树人就是鲁迅,这句顺口溜很形象地道出学生对鲁迅作品理解上的难度与畏难心理。其实,很多老师在授课时,也觉得解析鲁迅作品有一定难度,是块比较难啃的骨头。往往把鲁迅作品作为讲解的重点,认真备课,详细解读,效果却往往并不如意。纵  相似文献   

7.
鲁迅作品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在鲁迅作品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大误区。本文主要从鲁迅作品的价值、鲁迅作品教学的困境、如何正确认识鲁迅作品、鲁迅作品教学中应采取的对策和方法等方面概述了鲁迅作品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梦清 《学周刊C版》2013,(2):155-156
鲁迅作品的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鲁迅作品,要教出鲁迅作品的特色来。就鲁迅作品本身而言,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也应该有不同的教法。笔者现就鲁迅杂文来谈谈如何更好地进行鲁迅作品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学习鲁迅作品对青少年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但不少学生却对鲁迅作品心存畏惧,无法体悟鲁迅所写的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所以必须突破他们对鲁迅的固定看法,将鲁迅"拉下神坛",让学生了解鲁迅和他的作品,不再害怕鲁迅。  相似文献   

10.
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其中争议之一就是关于鲁迅作品该不该选和怎么教的问题。教师觉得鲁迅作品难教,学生的感受就是鲁迅的作品难学,体会不到鲁迅作品的美。专家们开始考虑在中小学语文教材编选中减少其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们再也看不到鲁迅作品的价值和魅力。近几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惧怕鲁迅作品教学问题,似乎是阻碍提高鲁迅作品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使学生接受鲁迅作品,关键还在老师身上,老师要把学生引入崇高的美的意境,使学生感受鲁迅作品的魅力,这样才不惧怕学习鲁迅作品。  相似文献   

11.
王丽艳 《考试周刊》2014,(31):42-42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所占的比重较大,因而鲁迅作品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很大影响。然而,在当今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为了解决初中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鲁迅作品教学质量,作者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教学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目前初中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学生中存在不愿读鲁迅作品的现象。如何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教师应通过再读鲁迅作品提高自我修养,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抓住鲁迅作品的诗意童趣,把握鲁迅作品的亲情温度,师生合作探讨抓住矛盾的焦点,交流阅读的心得等教学方法,来引领学生亲近鲁迅,真正领会鲁迅作品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3.
鲁迅文学作品的教学视角长期以来就争议不断,总括起来大致有三种倾向.第一种是"主题视角",具体表现为政治图解式教学,把生动的鲁迅作品变成了某种政治观念的图解和符号.第二种是"文体视角",具体表现为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来分析和讲授鲁迅作品.收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不外三类,即小说、散文和散文诗、杂文.第三种是"文化视角",具体表现为摆脱繁琐的语言学、文章学的技术分析,在教学中突出鲁迅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材是传播鲁迅作品、发扬鲁迅精神的重要媒介。初中阶段是学生认识鲁迅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的重要时期。鲁迅作品是中学生了解鲁迅的重要渠道。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让学生汲取鲁迅作品营养的重大使命。通过对统编初中、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选编情况梳理和分析,从鲁迅作品教学价值和教材选文标准,这两方面来分析中学语文新教材处理鲁迅作品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对鲁迅作品的施教思考,以期为一线语文教育者提供教学参考之资。  相似文献   

15.
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材中,都编选了一定份量的鲁迅作品.体裁涉及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鲁迅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至今还是其他绝大多数入选篇章所不能企及的.但长期以来,由于教材编选鲁迅作品的体例不很合理,对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缺乏确切的评估,有些教师的讲授又不甚得法,因此收效甚微.下面,我就鲁迅作品教学的体会,直陈管见,求教于专家和同事们.鲁迅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营养,为了充分发挥它们的"育人"作用,就不能不考虑进行一番精心安排,使之更合理更科学.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数量有所减少,选编作品具有了新的特点,这些变化反映了新的语文教育理念。随着新课程的推进,鲁迅作品教学应该予以相应的变化:教学目标与重点应该重视"问题意识"、"生命关怀"、"情感体验",追求鲁迅作品文化价值意义;教学范式应克服传统的政治公式化教学,要重视体验与感悟;学习评价应层次化、意义化。新课程背景下"活化""人化"鲁迅作品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人格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鲁迅作品的经典意义,在近一个世纪中经历了反封建性、革命性、启蒙性的变化。从1990年代开始,鲁迅研究的意识形态功能不复存在,"鲁迅"遭遇了寂寞。这一动向反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就是依据新课标对鲁迅作品的选目作了调整,总体上减少了鲁迅作品的数量,特别删除了涉及对传统文化批判的篇目。这一变化提醒我们要重新思考鲁迅作品的经典性。中学语文教学对鲁迅作品的讲解要淡化其与时事政治的关系,专注于发掘其更为内在、更具有久远价值的文化意义;可以把鲁迅作品的讲解与提高民族素质、抵制粗俗文化的目标结合起来;要把鲁迅当作一个人来认识,让中学生透过其内心世界去感受其品质;要对鲁迅及其作品采取一种历史的辩证的观点,适当向学生展示不同阐释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迅作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因此中学老师在教学鲁迅作品的时候要关注对鲁迅自身的解读,让学生对鲁迅有兴趣,用鲁迅的作品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思想走向深邃:首先强调"人"的鲁迅的一面,鲁迅是人,不是神,教师要把他从神坛拉下来,还原为人;其次强调"思想者"的鲁迅的一面,突出了解他的"立人精神"。通过对他鲁迅自身经历的介绍,对文本新的解读和联系现实等方法,引导学生真正从心底去接近鲁迅、喜欢鲁迅、尊敬鲁迅。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课本的选目上,似乎没有一个作家的作品能比鲁迅的作品引起更为旷日持久的争议。随着时代的发展,鲁迅的作品越来越被一些老师视为教学的"鸡肋",终于在此次某出版社新版的语文课本中,《药》和《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作品被删除,如今学生课本中的鲁迅文章已经所剩无几。一部分人拍手称快,认为删减鲁迅作品是适应了时代;也有一部分人愤而高呼鲁迅文章的"下岗"是中国语文教育的悲哀。应该说,鲁迅作品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是不会因为任何人的任何言论而发生动摇的。作为教育者,我们无权干涉学生们对鲁迅的看法是褒是贬,但我们有责任让他们将自己的态度建立在对鲁迅作品充分的认识和解读的基础上,而不是盲目地跟从个别言论者人云亦云。很多老师反映"学生不喜欢鲁迅作品",但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我们是否应该扪心自问,真正"不喜欢"鲁迅作品的人是谁呢?听听刘发建老师与鲁迅的故事,如果我们希望改变学生们面对这颗伟大心灵的尴尬态度,需要首先做出改变的也许正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20.
鲁迅代表自由、正义、伟大,他为丰富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鉴赏鲁迅作品是一门艺术。本文作者树立"以生为本",结合教学实际,畅谈了提高学生鉴赏鲁迅作品水平的门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