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常大治 《教书育人》2012,(21):30-31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总体情况自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高校的招生规模和招生人数持续上升。据统计,2001年毕业的大学生为115万人,2002年为145万,2003年为212万人,2005年为338万人,2007年为495万人,2008年为660万,2009年为610万人,2010年为630万人,2011年更达到了历史性的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的难题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  相似文献   

2.
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及前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起,由于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人,2002年为145万人,2003年达到212万人,2004年已达250万人。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以往就业前景较好的外语专业毕业生目前的就业率也呈下降趋势,本文在对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分析基础上,阐释制约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拓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总的就业形势 虽然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还远不能满足各行业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但是,经过从1999年开始的连续扩招,2002年全国高校实际招生人数已经达到了1998年的2.5倍左右,而从毕业生人数来看,2003年超过了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46.2%的高峰;2004年达到了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32.1%;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达到340万人,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2002年,高等学校在校生达到1600万;200年在校人数达到1900余万人。在此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逐年增长,2003年全国共有各个层次的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净增67万人;2004年,高校毕业生有280万人比2003年又净增68万。加上过去数年未能就业的很多毕业生,每年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更多,因此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更大,形势更严峻。从全国就业形势看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相对较好,多数学生就业的市场观念显著增强,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和自己满意的岗位,但也有少数学生“有业不就”和“无业…  相似文献   

5.
《河北自学考试》2005,(2):34-34
2004年的高校毕业生中,已到民营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的占48%,其余66.6万人还在寻找机会。2005年全国高校有338万人毕业,增幅有所回落,但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如何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仍是一大挑战。同时,就业也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从1999年起高考招生连续三年扩招,到2002年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1600万,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阶段。扩招后的第一批毕业生212万人今年将走向社会,伴随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毕业生在心理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本文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为前提,分析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指出部分毕业生思想、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以上情况的分析,试图探索目前大学毕业生思想教育方面的有效途径。观点仅一孔之见,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7.
据教育部统计数字,2003年是我国高校扩招的大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当年全国专科毕业生达到了108.2万人,总体就业率为68.6%;2004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达到280万人,总体就业率为82.3%,但是其中专科生就业质量不高,就业的稳定率和满意率较低。并据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研究”课题组2004.年的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8.
《教育与职业》2004,(18):71-71
中国大学毕业生近年来就业形势相对严峻,可以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可是专家学者却认为,大学毕业生依然处在“求大于供”阶段。随着近年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步子的越迈越大,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攀高。教育部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据预测,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很可能达到340万人。国家人事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克良认为,虽然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情况比较严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大学 毕业生总量已经过剩。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人口数量的35%,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12万人,其中高职毕业生达108.2万,截至当年9月初,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80%以上,高职高专类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55.7%。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由2003年的212万人到2004年280万人,由2005年的338万再到2006年的413万人,四年中毕业人数增加近一倍,平均每年递增达25%,这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无疑是极具压力和挑战的。因此,客观分析就业形势,不断更新就业观念,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的当务之急,那么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让他们少走弯路,选择一份能够发挥自己才干的工作呢?“反弹琵琶”逆向的择业思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我国阶梯型劳动力市场中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上升,2002年达到15%,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高等教育规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高校毕业生规模从1999年的90万猛增到2010年的614万,年平均增长19.0%,我国即将成为全球高校毕业生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据英国《卫报》7月2日报道,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调查数据表明,2007年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年薪是2万英镑;毕业生中有2/3的人能在毕业后半年里找到全职工作。HESA调查了19,0385名在2007年6月获得学位的毕业生,其中64%找到全职工作,16%的人继续全日制学习,仅有6%的人失业。  相似文献   

13.
就业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当今我国形势严峻,影响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2004年到2010年,短短的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80万猛增到630万,增幅达125%(见下图);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逐渐变得严峻起来。2002年,全国高校的平均初次签约率为65%。另据来自教育部的数据,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46.2%,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量并没有明显增加。有关专家预测,2003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将在70%左右,也就是说将有64万大学生落实不了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扩招后的大学毕业生涌向市场,就业形势严峻,2002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45万人;2003年毕业生人数达到212万人,比前一年增加67万人;2004年毕业生人数进一步达到280万人,比前一年净增68万人,增幅达32%。2005年毕业生人数达到338万人,加上历年来未就业沉积下来的毕业生, 2005年实际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突破350万。而在国内,随着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以每年300万至400万人的规模进入就业市场。根据各级学校招生人数的统计预测,2008年以后,高中以上学历的劳动力开始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体。2010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大约为630万;到2011年,大学层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峰值,约758万人。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559万,毕业生总量再创历史新高。人们在为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具有强大的人才培养能力而欢欣鼓舞的同时,又为要占据全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50%以上的庞大毕业生群体就业问题而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2002年达到了15%,高等教育跨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新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与此同时,随着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长,新阶段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新规律,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为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对此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热情。而深入探讨、全面把握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征与规律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记者从2008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会议上获悉,截至8月底,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88.5%,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2008年我省有高校毕业生19.9万人,比2007年增加1.2万人。截至8月底,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  相似文献   

20.
数说教育     
《教育与职业》2008,(13):14
96.10%教育部近期公布的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显示: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为526.96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06.35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6.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