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教师和学生最基本的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产生教师与学生权利义务的基础,所以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相互依存。在教育法律关系中,教师和学生最基本的法律关系有四种。一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教师对学生有  相似文献   

2.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和概括了几种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听好每一节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教师要提倡学生在课后及时进行复习;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阅读化学课外读物;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参加化学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活跃,甚至教师的信息量有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或落后于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配合,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愉快学习,真正打造快乐课堂。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要以师道尊位、板着脸、端着架子和学生交往,这样学生会敬畏、疏远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会产生代沟,他们不愿接近教师,不喜欢教师,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52):184-185
课堂是一个混合体,其中学生具有不同学习能力,教师必然有喜欢和讨厌的学生类型,但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动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学习动机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再加上教师适当的鼓励和鞭策,他们能战胜任何困难。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教师了解动机在课堂上的意义,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获得理想的成绩,最终教师和学生能更好地沟通和协作。  相似文献   

5.
吴迪 《上海教育》2008,(7):52-53
教师只有不断走近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熟知学生,学生才会和教师做朋友,让教师去分享他们的喜悦;也只有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教师才能够倾听他们的烦恼,分解他们的忧愁,消除他们的焦虑。只有当学生感受到了教师是最可信任的,他们才会把内心世界向教师打开。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中,未成年学生(以下简称学生)隐私权与教师知情权和教育权的冲突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为了管理和教育学生,需要对学生的一些隐私具有一定的知情权,而学生拒绝教师对其隐私的共享,教师不知学生隐私的一些内容,将无法确定问题的性质,进而影响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管理和教育学生。因此,研究学生隐私权与教师知情权和教育权的冲突及其对策,无论是在法律规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其实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性的教学过程。教师要追求交流互动性的课堂教学过程,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往,追求并建立好的教师和学生的感情,实现教学关系的优化,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和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师要和学生更好地交往,更好地共同发展,实现教师和学生教学的互动,并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逐步实现教师和学生教学过程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徐卫 《海南教育》2008,(10):16-16
教育是爱的事业。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热爱工作,更要热切关爱学生。教师要把爱播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重。只有真正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里。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用自己的爱心和每个学生交往,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喜爱教师,才会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9.
师说心语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是学生健康的训练者,教师是学生美感的培育者……概言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我庆幸,曾经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10.
尊重学生,学生才能信赖教师、亲近教师,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心悦诚服的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教师的循循善诱也才能成为可能。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育活动是双向的,教师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的教育活动才会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1.
Diagnosing is one of teachers’ key competences. Lately, a new model of teachers’ diagnostic competence and therewith a new measurement method focusing on diagnosing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in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have been developed. They can build a basis for promoting teachers’ diagnostic competence. However, some questions relevant to promoting teachers’ diagnostic competence concerning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still remain unanswered: Which values do teachers-on-the-job in contrast to preservice teachers with or without teaching experience gain through experience and which are the relevant variables that lead to a high level of diagnostic competence focused on learning behavior? Thus, this study aims at enlightening these issues. In a sample of 293 participants (93 German grammar school teachers, 107 German teacher students in their second phase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93 German preservice students in their first phase of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s’ diagnostic competence concerning learning behavior as well as teachers’ motivation, attitude, self-efficacy, knowledge, and reflection on experience concerning diagnosing was measured. Motivation, attitude, and knowledge were found to be substantial positive predictors of diagnostic competence concerning learning behavior, with differentiated predictions for teachers’ experience. Reflection on experience and self-efficacy unexpectedly was not found to be relevant. Teachers-on-the-job were generally better at diagnosing their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than were preservice teachers without teaching experience. However, the diagnostic work of preservice teachers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 was as credible as that of the in-service teachers.  相似文献   

12.
学科探究教学的基本特质有:交互主体性、合作创造性、情境性、开放性、体验性和生成性等。交互主体性是指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二者是交互主体的关系;合作创造性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进行探究学科,从而创造新知;情境性是指由外界、事物和师生关系等因素构成的具体课堂教学情境;开放性具有多维的、非线性的、动态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等特点;体验性是师生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和验证;生成性是现时动态地、螺旋式、渐进地创造、产生的超出师生预设之外的新教育经验和师生个性。  相似文献   

13.
“成功语文教育”,是一种以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让教师赢得教学成功,让师生合力打造教学成功为目标、为灵魂、为主旨的语文教育。这是语文教育的一种新理念、新理论、新模式,也是语文教师的一种重要素养。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教学活动中,教师强调间接经验而忽视直接经验。为此,需要重新确立教学价值观;合理定位教师角色,重新塑造师生关系;创设适当情景,让学生自己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5.
王倩 《学科教育》2013,(4):91-96
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实践的基本经验是什么?这个问题目前还有很大的探究空间。从杜威的经验观来看,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主动和被动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由此给予有机体各种刺激,使有机体在实践中获得反思,建构经验。观照中国汉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发现,教师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实践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优秀教师以此为参照,激励学生也积极地展开自觉的实践和反思,创造自己的新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为反思的魅力所吸引,投身于“教学相长”的情境中,这也就是理想的“乐学”境界。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广大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儿童精神,对于教师理解学生有深刻的感受和真实的体验。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精彩观念是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所设计问题的一种新的解答,是学生自己提出正确的问题并自行思考努力做出回答的过程,是学生有勇气也有兴趣面对自己的智力冲突的一次积极的情感和理智体验。这种体验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十分有益。当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大部分老师还是以一言堂为主,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死板、被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坐以待毙。首先,教师应与教材融为一体;其次,教师要转变观念从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异议”入手,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最后,教师要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催生学生精彩观念的诞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urkish pre-service teachers’ experiences related to a two-month international teaching and cultural experi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total, 289 graduate students from Turkey participated in a collaborative project from 2001 to 2010. The experience included an orientation week, six weeks of student teaching in a high school, seminars and projects at Iowa State University and cultural visits.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a pre-service teacher questionnaire and their reflective journ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e-service teachers perceived the international teaching experience helped them develop professionally and personally. Through cross-cultural exchanges with their mentors along with other students and their community, the pre-service teachers expanded their knowledge of a new culture and adapted to a new working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9.
伴随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的发展,在线作业成为当前教育科技产品的重要形式,但是有关在线作业的用户体验研究并不多。文章采用技术接受模型来研究初中生和家长的在线作业用户体验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相关研究中的教师用户体验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易用性对学生和家长的在线作业使用无显著影响,对教师有影响;有用性是教师和家长更为关心的,而学生对此无感;社会影响和自我学习管理对学生和家长在线作业使用呈显著影响。基于此,文章对在线作业推广应用进行了反思,认为在线作业需避免成为强化应试的工具;教师要适应新的“把关人”角色;在线作业开发需更多地转向学生用户设计,以增强其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20.
移情式设计是一种对学生进行感受进入,对学生世界进行移情性体验的新型设计方式。移情式网络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人员融入学生和教师中去,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同时师生共同参与到网络课程设计中来,通过不断地多次移情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设计出切合学生个性需求的网络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