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生先于一九三六年十月九日(即这位伟大文豪逝世前的第十天),写了《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这篇著名散文(见《且介亭杂文末编》)。文章引用了章太炎三十三年前(1903年)在狱中所作的两首诗:  相似文献   

2.
庄子     
鲁迅1915年6月17日日记曾记:“下午许季黼来,并持来章师书一幅,自所写与,又《齐物论释》一册,是新刻本,龚未生赠也。“这里的章师指的是章太炎,章太炎系清末民初最有名的国学大师,同时又是启蒙思想家。当时章太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而被袁世凯软禁在北京钱粮胡同,鲁迅曾于1915年三次前往探视。太炎先生抄录《庄子天运篇》“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阬满阬;涂郤守神,以物为量”赠给学生鲁迅(此条幅现存北京鲁迅博物馆)。《齐物论释》是章太炎阐释《庄子》的一部著作。太炎先生酷嗜《庄子》,除了《齐物论释》,另有《庄子解诂》一卷。历史…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中的“被发下瀛州”一句,有几种解释:有的说这一句是说邹容十七岁去到日本留学;有的说,这一句不仅是指年龄和去向,而且联系上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初,中国的语言文字学正处于由旧“小学”向独立的科学语言文字学的转变时期,作为这一转变承前启后者的章太炎先生,连续发表了他的三部语言文字学代表作——《新方言》、《小学答问》和《文始》。三部论著中,《文始》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应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太炎先生自我评价,认为《文始》是“不好与儒先立异,亦不欲为苛同”之作,  相似文献   

5.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1988年第5期发表了饶怀民同志的《论两湖志士在确立孙中山领袖地位中的作用》一文。该文读后,颇受启发。但我认为饶文中有两个地方是值得商榷的。 饶文说,秦力山“介绍过章太炎、张继等人与孙中山定交”。我认为,章太炎与孙中山定交并不是秦力山介绍的。 据《太炎先生自定年谱》说,1902年在日本横滨章太炎和孙中山“始定交”。但在1899年,章就认识孙,地点也是横滨。《太炎先生自定年谱》说,“(1899年)五月,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是章太炎先生(1869—1936)诞辰150周年。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章太炎先生不仅是文化泰斗和国学大师,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教师。这一点在鲁迅回忆自己的老师章太炎的文章中有精彩描述。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鲁迅称章太炎为"有学问的革命家",表彰老师的革命与学问相济,透露出师尊与青年之间心意和精神承沿的纽带所在,值得后人深思。章太炎率身垂范从事革命和教育的道德与热情,值得后人深思。1906年,流亡东京的章太炎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中说:"大凡非常可怪的议论,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逝世后,各界敬悼的挽联甚多,而马裕藻(幼渔)的挽联,真乃令人回味无穷。其联云: 豫才尊兄千古热烈情绪冷酷文章直笔遥师菿汉阁清任高风均平理想同心深契乐亭君弟马裕藻敬挽上句表彰鲁迅与章太炎的师承关系,下句颂扬鲁迅与李大钊的战友之谊。悼鲁迅而又追念章太炎和李大钊,一幅挽联,痛悼了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三位伟人。太炎晚年,设馆讲学于苏州,自称“菿汉阁主”。一九○八年,鲁迅仰慕“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与留日同学许寿裳、钱玄同等,去《民报》馆听太炎讲《说文解字》。鲁迅是深受太炎民主革命思想和文章风格的影响的,到晚年,仍以太炎先生的弟子自居。  相似文献   

8.
《代议然否论》是章太炎系统阐述其政治主张的论著。今人斥章氏向往封建专制,多引此文为据。不错,章氏文中确有“共和之名不足多,专制之名不足讳”一类耸人听闻的话。但是,对这位曾因贬斥清朝专制皇帝为“小丑”而被系入狱的太炎先生,其思想政治主张,难道能如此望文生义,妄作解释?太炎此言之真诠何在?看来尚须费心读读他的这一论著,舍此恐难得其解。 《代议然否论》于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十六日刊于《民报》第24号。文章一气呵成,洒洒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一个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里的章太炎先生,一个是《藤野先生》里的藤野先生。三位老师伴随了鲁迅先生的童蒙与成长,对鲁迅思想的形成与人生的态度有着重大的影响。透过鲁迅的文笔,从三位老师身上,或可窥见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寿镜吾先生是鲁迅的童蒙老师。资料记载,他"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  相似文献   

10.
<正>章太炎"依自不依他"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太炎先生一九零六年六月出狱,即日东渡,在东京受到革命党人的隆重欢迎。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民报》第6期,1906年7月)中,太炎先生提出了两大主张,即"第一,是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第二,是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他提出了"以国粹为手段、为杠杆的民族革命主体性论。"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中太炎先生表明了其对孔教、基督教的态度,分析了在中国提倡孔教和基督教的不  相似文献   

11.
章太炎在《文学总略》中谈到了他对文学独到的见解.然而关于他的文学的定义以及对文学的分类,不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遭到了批评家们的辩驳与质疑.本文便从文本分析入手,结合太炎先生的时代背景,揭示出其文学观背后隐藏的文学救国思想,对批评者的质疑作一个回应,并为当下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章太炎在《文学总略》中谈到了他对文学独到的见解.然而关于他的文学的定义以及对文学的分类,不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遭到了批评家们的辩驳与质疑.本文便从文本分析入手,结合太炎先生的时代背景,揭示出其文学观背后隐藏的文学救国思想,对批评者的质疑作一个回应,并为当下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邹容(公元1885-1905年),四川省巴县人,民主革命著名宣传家和烈士。他1902年到日本留学,1903年回到上海,在章太炎领导的“爱国学社”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并写了《革命军》一书,号召人民起来推翻清朝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在民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后来被捕入狱,遭百般迫害而病死在狱中,年仅20岁。邹容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最年轻的革命家。在我国近代史上,他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理路是用《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校录》中公布的新材料,论证章太炎学术批判精神的合理性。通过研读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揣摩章太炎先生阅读所藏书籍时的心路历程,展现章太炎学术怀疑与批判的精神,求是、向真的学术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彰显太炎精益求精、敢于怀疑、勇于批判的凝重思想。  相似文献   

15.
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晚年于1934年秋,由上海租界迁居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是时诸祖耿由李根源、金松岑诸老先生介绍,得为太炎先生关门弟子.先生聘诸祖耿为章氏国学讲习会讲师,主讲“文选”.这一年诸祖耿举家迁入锦帆路五十号章  相似文献   

16.
《訄书·清儒》是章太炎对于清代学术史的全面考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清儒》在清代学术史研究中的奠基地位、古文经学与太炎对清代学术精神的总结、太炎对清代学术的思想突破,以及从《訄书》到《检论》的学术发展四个角度,可以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展现太炎对清代学术的历史总结与思想突破。具体而言,《清儒》在学术史的分期、脉络、派别、视角、体例等方面奠定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基础框架。《清儒》将清代学术精神总结为"求是观化",深刻把握了清代学术的总体特点,体现出章太炎立足清代学术,建立现代意义的中国文化的思想追求。在这一点上,清代学术对于章太炎的学术思想具有本质意义。在《检论》中,太炎进一步修订增删《清儒》,体现出学术史研究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经学大师,著有学术价值巨大的《尚书》研究著作和文章。他的著述大多在当时就被整理出版,并刊载在各期刊上。其中,《太炎先生尚书说》为诸祖耿整理章太炎治《尚书》的文献汇编,《古文尚书拾遗定本》是章太炎探究《尚书》的代表性著作。章太炎《尚书》研究,在论述《尚书序》、解《尚书》和探析《尚书》学术史等方面做出超越前人的贡献。总结和梳理其治《尚书》的成果,既有助于我们寻绎其《尚书》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晚年的经学思想,又能推进中国《尚书》学和对中国经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六龄童诗     
章太炎生于书香之族.1875年初春,章太炎才6岁,那天时值下雨,父亲章浚在家邀请了10余位文人、亲友,边饮酒边吟诗词.内有一位与章浚同宗的章老先生酒兴上来,情趣盎然,令小太炎应景诵诗一首.小太炎略作思考答诵:  相似文献   

19.
朱乐川 《文教资料》2009,(36):27-28
2008年末,中华书局出版了《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其中“玉部”中所涉及的有关“圆”义的字,太炎先生讲解颇精。今把此类字集结在一起,试从同源字的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章太炎全集》出版十余年来,学界幸飨。近来偶得太炎《全集》佚文《桂之华轩诗文序》,此文价值有:一是可以看出太炎对清代文坛的一些评介;二是可以纠正《清史稿》记载上的一些错误与不当之处。本文作者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