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7、8期的《到底选哪一个》一文,笔者认为,该文中引用的两种不同观点,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认为容器的体积不包括其容积而后者认为容器的体积应该包括其容积。笔者认为,容器的体积应包括其容积,也就是说一个容器的体积是由制成该容器所用的材料的体积  相似文献   

2.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7、8期刊登的《到底选哪一个》一文,笔者也想就文中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题目中,挖出来的圆锥形孔与圆柱在形状上等底等高,这点是显而易见的。此容器的容积等于这个圆锥形孔的体积,也是无异议的。争议的焦点在对容器(即挖孔以后的物体)体积的认识上,选“3倍”的理由是:这个容器的体积是指圆柱的体积;选“2倍”的理由是:这个容器的体积应指此圆柱除去圆锥形孔外的体积部分。到底应该选哪一个呢?笔者认为,应该选后者。因为,体积的概念表述得很明确: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体积,也就是说体积应指“…  相似文献   

3.
笔者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7、8期《问题与讨论》专栏,觉得问题设计有挑战性。对于肖老师的《到底选哪一个》(以下简称“肖文”)一文中关于计算容器体积的两种观点,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容器的体积应是容积的2倍(选c)。理由是:其一,因为“肖文”中陈述的是“从圆柱形的  相似文献   

4.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7、8期肖敏明老师的《到底选哪一个》一文(以下简称“肖文”),笔者认为“肖文”谈及的问题确有讨论价值。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有两个特殊性,在此提出一点想法,与广大同仁商榷。一个特殊性是:几乎所有的相关材料里都看不到求容器体积的问题,这说明“求容器的体积”是一个争议性较强的话题。另一个特殊性是:求一个容器的体积时,有时弄不清到底是该求它的形体体积还是求它的材料体积。从表面上看“,肖文”中的争议是从“体积”的概念引发的。即:一种说法是“所谓物体的体积就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另…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容积是作为体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小学数学课本有的只是在圆柱体积的例题中讲了容积的计算方法,有的是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附带说明一下容积的含义、计量液体容量所用的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容积和体积关系虽很密切,但它们之间仍有区别。从一个容器来说,它的体积和容积所指的对象就不一样。在日常生活与工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在圆柱形的物体中,挖去一个圆锥形的孔(圆锥的顶点在圆柱底面的圆心上,圆锥的底面与圆柱的底面一样大)成一个容器,这个容器的体积是容积的()。a×b×c2倍d3倍我们几位老师对于哪个答案正确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应该选c,有人认为应该选d。选d的理由是:所谓物体的体积就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在圆柱形的物体中挖去一个圆锥形的孔后所成的容器,这个容器的外形还是一个圆柱形,要求这个容器的体积就是求圆柱的体积,这个容器的容积就是挖去的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所以选d。选c的理由是:…  相似文献   

7.
学习《质量和密度》一章时,因为有关《体积》的知识,只在小学高年级的算术课里简单地介绍了一点,然后要到高中立体几何中才全面研究.这样,初中物理需要用到的体积知识,在同学头脑里便十分贫乏,甚至一片空白.因此,抽出一个课时。补上《体积》这一课十分必要。怎样补上《体积》这一课呢?一、首先认识体积概念和它的单位从观察不同的物体占有空间的情形出发,如一条木凳和一张木桌、一杯水和一桶水…,它们占有空间的多少不同.于是,人们把物体占有空间的多少叫做物体的体积.注意,容器的容积是指容器能够容纳液体的体积,实际上也…  相似文献   

8.
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或容量。很明显,容积和体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但是体积和容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区别是:1.意义不同。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指容器(箱子、仓库、油桶等)的内部体积。2.测量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要从物体的外面去测量。例如求木箱子的体积就要从外面去量出长、宽、高的长度。计算容积或容量,由于容器有一定的厚度,要从容器里面去测量。例如,求木箱子的容积或容量,要从内部量出长、宽、高的长度。3.计算单位不同…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分析与思考】“体积与容积”是小学数学教材“图形与几何”范畴中较为重要的一节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体积、容积的计算,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转换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  相似文献   

10.
“圆锥体积计算”的教学,教师的传统做法是:在课[实验一]堂上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先告诉学生实验器材: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水(沙子它们是等底等高的,再由教师演示或学生表演,经过三或橡皮泥)。次倒水活动,使学生直观地看出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实验过程:把圆锥形容器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形1容器,三次恰好倒满。等高的圆柱体积的,由此得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V=3实验结果:圆柱形容器的容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1Sh。其根据是:教材就是这样编写的。这里,实验工具圆锥形容器容积的3倍,或圆锥形容器的容积等于和它31等底等…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第八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体积(容积)和体积单位的意义,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公制体积单位的进率和换算,学会土石方计算方法。学习本节内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很重要,掌握其特征,理解体积计算公式也就比较容易。这是学习体积单位间进率  相似文献   

12.
一、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明确本课教学要来“容积和容积单位”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学本课前,学生已理解了体积的意义,认识了常用的体积单位,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单位间的换算,这些都为新知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清晰有序有层次,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利于组织教学,发展学生思维。教材首先从具体的事物中揭示了容积的概念,介绍容积的计算方法,突出了容积计算方法与体积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接着教学容积单…  相似文献   

13.
当容器装满某种液体时,液体的体积就等于容器的容积,即V液=V容。在解题中正确运用这一关系,将给解题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4.
任景业老师在他的博客中,转引了云南王发林老师教学“体积和容积”时的一个疑问:“容器的体积包不包括容器的容积?以烧杯为例,容积是指烧杯内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体积是指玻璃所占空间的大小,还是玻璃所占空间及其容积之和呢?”对于王老师的问题,任老师提供了张奠宙先生的观点以及他所了解的一些争论,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林钦 《福建教育》2007,(2):43-44
[设计片段一]感受升1.教师演示,把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再将水倒进容积是1升的容器中,刚好倒满,说明“1升=1分米…’。2.参照1升水的体积,估一估大瓶橙汁的体积。3.参照1升水的体积和橙汁的体积,估一估红色塑料桶的容积。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5年级下册第4单元《体积和容积》。教材简析:体积和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教材先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的活动,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容纳的物体有多有少"。然后,教材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的问题。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在  相似文献   

17.
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算术课本中的几何初步知识这一单元,占全学期教学时间的一半以上。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且使学生获得一些实际测量的技能和计算简单形体的面积(地积)、体积、容积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正《容积与容积单位》一课,学生既要了解"容积"的概念,又要感受"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通过教学前测,了解到学生对容器的容积和容积单位概念理解以及容积的计算不存在问题和困难,但感受单位容积1 L与1 mL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怎样帮助学生感受单位容积1 L与1 mL的实际意义呢?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向学生提供  相似文献   

19.
初中《代数》第三册有这样一道题目: 一个容器盛满烧碱溶液,第一次倒出10升后,用水加满;第二次又倒出10升,再用水加满。这时容器内溶液的浓度是原来的1/4,求容器的容积。 《教学参考书》上是这样解的: 设:容器的容积是x升。 则x(1-(10/x))2=x/4,∴x=20。 由于一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此类问题较难理解,甚至  相似文献   

20.
<正>《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的教学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学习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体积”与“容积”是两个比较抽象且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师应该先抓住“体积”展开教学。学生若仅从度量的角度认识体积是比较简单的,这与长度是单位长度的“拼接”、面积是单位面积的“覆盖”道理相同,即体积是单位体积块的“累加”。然而,这种靠直觉建立的概念表象并不能让学生对体积的本质——“所占空间的大小”获得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