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治建设事业需要坚实的法律信仰基础。从法律认知、法律评价和情感、法律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的实证调查为我们揭示了法律信仰的一些实际情况,这是理论推演难以完成的。法科学生法治意识增强的正面表现昭示了法治建设和法学教育的希望。同时现行法律实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法律应"信仰"或是"工具"模糊认识是法律信仰树立的重重障碍。针对这一状况,法学教育应从强化法律知识学习、认清法律实践和法律信仰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2.
法治思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意。法治思维不是职业思维、法律思维,而是良法思维,包括法律信仰、职权法定、程序正当、责任意识四个核心要素。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有三种途径:一是以树立大学生法律信仰理念为宗旨,培养大学生对法治价值的认同感;二是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调整法治教育教学内容,提高法治教育师资质量;三是以公众参与为途径,培育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70):150-151
提高法律素质和法律修养是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过程。文章提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提高高职学生的法律素质应该从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入手,帮助学生培养法治思维、树立法治信仰、践行遵纪守法、增强法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法律信仰教育是法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法律信仰的内涵以及对军校大学生进行法律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认为对军校大学生进行法律信仰教育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更是建立法治军队的需要。通过培养军校大学生的法律人格和法律价值观,树立法律信仰,使之成为能够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具有法律素质的现代军人。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法制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确立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人们对法治极度信服和崇拜并以之为精神寄托和行动准则。法治信仰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教师往往将其作为重点、难点讲授,可效果总是难以尽如人意。造成这种情况有诸多原因,笔者认为.不能科学把握法治、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教育的内容和性质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高职学生应该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具备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部分高职学生法律知识不足,没有真正树立起法律信仰。高职院校的法治教育还存在着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手段和机制不完善,教育队伍薄弱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法制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确立法治信仰。在法治信仰教育中,需要纠正三方面的错误倾向,即法治信仰教育需要从个人的关怀和追求出发、法治信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塑照大学生的法治人格、讲授法治信仰就是淡化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我们与法律同行"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二框,也是该册书最后一框,旨在引导学生从学会依法办事和树立法治信仰方面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为学习法律知识奠定基础。【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树立法治信仰。确立依据:七年级学生对于法律还不太了解,法律信仰更是显得"高大上"而不好理解。如何让学生  相似文献   

9.
法治信仰教育的科学把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法制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确立法治信仰.在法治信仰教育中,需要纠正三方面的错误倾向,即法治信仰教育需要从个人的关怀和追求出发、法治信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塑照大学生的法治人格、讲授法治信仰就是淡化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0.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理念基础。法律信仰的虚无,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障碍之一。法学教育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工具主义的错误认识。传统的法学教育在培植法律信仰过程中存在缺位现象,这样非常不利于公民法律信仰理念的生成。为了充分发挥法学教育在培植法律信仰中的作用,法学教育改革成为必然:一方面,法学教育必须把法治教育作为重点,增强公民权利意识,树立法律至上观念作为培植目标;另一方面,应该把培植公民的积极的法律情感作为教育目标之一,抛弃法律工具主义。法学教育的路径在于陶冶公民的法治品格,培植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1.
法治信仰是对法律的推崇和尊重,是进行法治建设的精神指针和价值依托,全面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培育和树立公民的法治信仰.培育公民法治信仰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稳步推进,从制定良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权力制约、权利保障、全民守法、发展法治经济,繁荣法治文化入手,逐步培育和树立起公民的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12.
法律信仰在现在的法学研究者中成一个重要课题,并认为有了法律信仰就接近法治社会。信仰是主观上的问题,不是外部的强制力可以达到的,因此建议在中国树立法律的信仰可以说是一个对信仰的误读。  相似文献   

13.
法律信仰对于法治的重要意义不容置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法律信仰是其应有之义。鉴于法律信仰在中国的匮乏,更突显目前在中国树立法律信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对法律信仰在中国匮乏的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分析,试图探讨在中国树立法律信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法律信仰的实践直接关系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然而,近年来法学教育却鲜有涉及,即便是对在校的法科大学生也忽略法律信仰教育。本文基于法科学生法律信仰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生的法律信仰认知现状,以及影响法律信仰的因素,并提出通过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育方式、转换教育理念、转移教育重心等途径有针对性地培养法科学生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5.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精神意蕴就是社会成员内在性的法律信仰.公众普遍的法治信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心理基础,树立个人乃至全社会普遍的法治信仰是实现现代法治的关键.由于中国传统无讼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贱讼、耻讼的心理,造成中国公民法制观念淡薄,法治信仰的缺失.面对此严峻的形势,只有切实实施法律,才是树立法治信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浅谈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法治教育是指对高等院校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法治观念、法治信仰以及法律实践能力的教育。大学生法治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普法教育,应该有一个比较高的目标定位,这就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包括法律认知能力的提高、积极法律情感的培养、现代法治理念的树立及适法行为、法律参与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当中,通过高中生法治观念的形成树立法治精神是学科教学的主要路径,也是重要的核心素养培育任务之一。法治精神的形成,不仅要从法律知识掌握程度上不断加深,还应当以学生法治观念为先导,帮助学生形成知法懂法的规范意识,形成对于法律的尊重和信仰。当前教育环境当中,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与真实社会环境接触较少,同时高中生的思想认知处于不断养成的过程。借助思政学科教学,树立法治精神十分必要且积极紧迫。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法治教育理念亟须从注重普及法律知识向注重培育法治观念转变,贯彻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塑造学生法律人格——培育学生法律信仰的教育思路。当前,法治敎育理念亟须从注童普及法律知识;ti注童培育法治观念转变,贯彻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塑造学生法律人格——培育学生法律信仰的敎育思路。策划者说我们都有一个"法治梦":法治为王,国家依法治理,事事依法办理,人们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在法治光辉的照耀下,社会有序运行、和谐发展。实现"法治梦",基础在教育。《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  相似文献   

19.
法律信仰是社会精神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对于今后将负担法律施行重任的法科学生来说,树立正确坚定的法律信仰是其法律职业生涯的重要精神支柱。而影响法科学生法律信仰形成的社会性因素有很多,如社会法律文化、客观社会环境以及社会法制现状等。培养法学生的法律信仰必须针对这些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有的放矢地进行。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价值目标.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途径.法律信仰作为法治的内核,必定关乎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在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背景下,必须从制定良法、树立法律的权威以及培养全社会的公民意识等方面培植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